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69篇
  656篇
  2025年   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凤冈早志留世孢子组合的发现及其古植物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怿  欧阳舒 《古生物学报》1997,36(2):217-237
系统描述贵州凤冈早志留世的孢子5属12种,其中包括1新种。根据其组合特征,确认其时代为Llandoverian晚期,通过对三缝孢的性状分析,认为在早志留世Llandoverian晚期已确有维管植物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江洪  张朝晖 《广西植物》2007,27(4):610-615
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对晴隆老万场红土型金矿三种苔藓植物体及其土壤中Au、Ca、Mg、Cu、Pb、Tl、Zn、Hg八种金属元素进行测定,并对植物体与元素之间的相关性及植物对金属的富集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该金矿区生长的苔藓体内金属元素普遍比较高,其体内金属元素含量的顺序与土壤中的金属元素的顺序基本一致。不同物种植物体对金属元素的吸收、富集却有较大的差异。Mg-Hg在0.01水平上达到极显著正相关,Au-Zn、Tl-Cu在0.05水平上达到显著正相关。皱叶毛口藓和芽孢银藓对Au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因此,它们在该地区对红土型金矿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贵州瓮安磷矿上震旦统陆山沱组上段产出大量球状化石。它们具有明显的细胞壁,八细胞体向中心汇集的排列方式,单细胞及多细胞定形球体化石大小明显变化,数以亿计的极大丰度,见化石保存皱缩的细胞壁而原生质已流失,诸多特征表明这些化石是藻类,主要为绿藻,而非动物胚胎。  相似文献   
4.
海南鳽(Gorsachius magnificus)隶属于鹈形目(Pelecaniformes)鹭科(Ardeidae),为我国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本文报道了2019年5月至9月海南鳽在贵州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干脑村南柳河(26°16’N,108°06’E,海拔771 m)的繁殖情况。海南鳽巢址选择在常绿阔叶林中,营巢于高大、枝叶繁茂、枝桠较多并有很强隐蔽性的阔叶树上。结合发现海南鳽幼鸟在贵州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分布区的增加,我们认为在贵州雷公山地区应该至少有1或2个繁殖种群。本次记录是海南鳽在贵州省的首次繁殖记录。  相似文献   
5.
贵州苏铁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贵州苏铁 (Cycasguizhouensis)是我国一级保护植物。尽管其分布区仅限于滇、桂、黔三省交界的南盘江流域 ,却是中国苏铁属植物中分布最广的一个种。同时 ,它也是我国少数几种分布在北回归线以北的苏铁植物之一 ,对古植物和古气候等有着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 (杨成华等 ,1 996)。贵州苏铁像其它苏铁植物一样已经经历了两亿多年的沧桑巨变 ,但近几十年以来 ,由于生境片段化和人为的直接破坏 ,其居群和个体数目急剧减少 ,濒危状态日益严重。贵州苏铁的形态、分布、生态和繁殖等方面的研究已有报道 (杨成华等 ,1 996 ;邓朝义 ,1 999) ,但有关其遗…  相似文献   
6.
作者在贵州紫云县坝寨上泥盆统弗拉阶响水洞组硅质岩中发现了Helenifore robustum放射虫动物群,共描述7属13种,其中包括1个未定种和2个新种.作者还讨论了这个动物群的特征及与国内外的对比关系,并指出产于我国云南、贵州、广西和泰国北部的这个动物群是属于古特提斯洋中原地型浮游动物群,而在美国内华达州Roberts 山脉推覆体的硅质岩和澳大利亚东部新英格兰造山带的硅质粉砂岩中发现的这个动物群是后来的板块运动把这些含有H.robustum动物群的地层碎块拼贴到北美和东澳大陆上去的结果,属于异地型动物群.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贵州金盏苣苔属Isometrum一新种,即万山金盏苣苔I.wanshanenseS.Z.He。该种以花序梗、花梗被褐色长柔毛至近无毛,花冠细筒状,紫色,喉部不缢缩,上唇稍长于下唇,雄蕊及雌蕊均无毛而与柔毛金盏苣苔I.villosumK.Y.Pan相近缘,但叶具柄,柄长0.4–1.4cm,叶片较小,倒披针形,长1.5–4×0.5–1.6cm,聚伞花序具1–4朵花,花萼裂片外面近无毛或近顶端疏被褐色长柔毛,花柱与子房近等长而不同。  相似文献   
8.
贵州地方山羊品种的RAPD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180条引物对黔东南小香羊、贵州白山羊、贵州黑山羊和黔北麻羊4个贵州地方山羊品种(种群),以及南江黄羊和波尔山羊进行RAPD分析,其中27条引物扩增出多态性图谱。这27条引物共扩增出281条带,多态带为115条,平均多态频率为40.92%(范围20%~80%);每条引物平均扩增条带为10.41条(范围4~16条);扩增带分子量在210~2800bp。贵州白山羊与贵州黑山羊之间的遗传距离指数(0.0605)最小,而波尔山羊与其他品种之间的遗传距离指数(0.1059~0.1488)最大。NJ法聚类结果显示,贵州白山羊与贵州黑山羊间的亲缘关系最近,其次为黔北麻羊,而黔东南小香羊与其他3个贵州地方品种的亲缘关系较南江黄羊还远。分析表明,黔东南小香羊在遗传上为一独立的品种;而贵州地方山羊品种间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遗传变异较小,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齿裂菌属的两个新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齿裂菌属的两个新种一贵州齿裂菌和油杉齿裂菌。前者发生在贵州织金县华山松的枝条上,后一种见于福建省福州市油杉的落叶上。对这两个种作了汉文、拉丁文描述和图解。  相似文献   
10.
贵州独山泥盆纪生物地层以及珊瑚的四次灭绝事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卫华 《古生物学报》2003,42(3):417-427
贵州省独山县县城附近的泥盆纪浅海相地层发育良好,底栖生物化石丰富,研究历史悠久,是我国南方浅海相泥盆系的标准剖面之一。文章从珊瑚化石的角度进行生物地层和群落生态的分析,并建立独山中、晚泥盆世7个珊瑚组合。文章最后还着重阐述独山泥盆纪珊瑚的4次灭绝事件:1)mid-Eifelian event(发生在龙洞水段之顶);2)late-Givetian event(发生在鸡窝寨段之顶);3)F-Fevent(发生在靠近尧梭组之底);4)D-Cevent(发生在革老河组之顶)。其中,F-F大灭绝事件对珊瑚群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