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67篇 |
免费 | 489篇 |
国内免费 | 75篇 |
专业分类
303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1篇 |
2024年 | 60篇 |
2023年 | 96篇 |
2022年 | 81篇 |
2021年 | 83篇 |
2020年 | 107篇 |
2019年 | 100篇 |
2018年 | 59篇 |
2017年 | 84篇 |
2016年 | 94篇 |
2015年 | 108篇 |
2014年 | 180篇 |
2013年 | 130篇 |
2012年 | 146篇 |
2011年 | 159篇 |
2010年 | 109篇 |
2009年 | 90篇 |
2008年 | 106篇 |
2007年 | 99篇 |
2006年 | 81篇 |
2005年 | 119篇 |
2004年 | 139篇 |
2003年 | 124篇 |
2002年 | 108篇 |
2001年 | 54篇 |
2000年 | 42篇 |
1999年 | 36篇 |
1998年 | 32篇 |
1997年 | 50篇 |
1996年 | 45篇 |
1995年 | 56篇 |
1994年 | 36篇 |
1993年 | 33篇 |
1992年 | 35篇 |
1991年 | 41篇 |
1990年 | 35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4)共同抗原(common antig-en)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的初步观察已经证实了,从绿脓杆菌中分离的脂多糖(LPS)仅仅能保护相同血清型菌株的感染,对异源性菌株几乎无保护作用,因此,为了保护所有血清型别的绿脓杆菌感染,就需将许多型的脂多糖混合起来制备,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随着免疫原性的增加,毒性也增强了,因此可以认为脂多糖的免疫源性和毒性很难分开.加之从所有型别株提取脂多糖,给疫苗的制备也带来了一定困难.鉴于此种情 相似文献
2.
起搏系统感染是埋植起搏器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本文报道我院1976年至今15年共为280例严重心律失常患者按装埋藏式人工心脏起搏器,其中有16例34例次发生感染性或无菌性皮囊内积血、渗液等并发症。因而,预防感染的发生已提到术后处理的重要环节。现就16例不同形式感染并发症的原因、部位、临床表现、处理及预后作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3.
4.
<正>布氏菌病是由革兰氏阴性布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一种分布广泛、人畜共患的疾病,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这种病使人和动物的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布氏菌感染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病程长且反复发作,在其众多的致病因素中,免疫调节蛋白如prp A发挥重要作用,使其表现为慢性病的发病特征。Prp A是编码脯氨酸消旋酶蛋白A或羟脯氨酸-2-差向异构酶蛋白的基因。我们发现,在体内,流产布氏菌prp A可 相似文献
5.
6.
炎性体是胞液中感受危险信号、启动介导下游免疫防御或细胞死亡(pyroptosis)的多分子复合物,是细胞内天然免疫的重要受承信号转导的中介体.炎性体识别流感病毒后诱导先天免疫反应甚至pyroptosis样细胞死亡.流感病毒高尔基体表达的M2蛋白和P2X7、ATP、ROS在炎性体的调节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微生物也可以通过激活炎性体调节呼吸道粘膜免疫.炎性体的提出为最优疫苗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幽门螺杆菌(HP)感染复发的主要机制;(1)残留菌复燃,复发多由胃中治疗前同一菌株复燃所致,而有些病人可能带有几株不同的HP,敏感株被杀死后,耐药株残留引起复发,该菌还能转变为球形菌致病。(2)新菌株再感染,口腔储存库中的HP可由口进入胃中引起复发;同一家族或配偶带有相同的HP菌株,可经口一口传播引起再感染,人-人之间也可能经粪-口传播引起再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2年4月期间确诊的12例AIDS合并有肺部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发病以男性为主(11例),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胸闷等为主,实验室检查血沉明显增快、中性粒细胞升高,2例合并有梅毒螺旋体感染,5例合并有乙肝病毒感染,1例合并丙肝病毒感染,氏肺孢子虫肺炎发生率41.67%(5/12);影像学检查主要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病变,肺门部位为主的毛玻璃样改变。结论:AIDS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早期不易诊断,应进一步提高对AIDS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认识提高对AIDS的早期诊断率,如存在高危因素者应及时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10.
1临床资料 我院儿科2002年6月至2003年2月共收治过敏性紫癜(HSP)患儿68例,均符合吴瑞萍主编的《实用儿科学》中HSP的诊断标准.68例中经血清测定抗体支原体(MP)IgM阳性17例(占25%).17例中,男11例,女6例,年龄3~12岁.17例均有皮肤紫癜,其中普通型6例,伴关节肿痛4例,伴肾脏损害2例,伴腹痛5例.17例患儿均给予维生素C、钙剂、止血敏及息斯敏治疗,常规应用阿奇霉素0.01g·kg-1·d-1静脉注射7~10天,其中腹痛型者配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10~18天后紫癜完全消退,各损害脏器恢复正常,随访半年,无1例复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