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4篇
  免费   847篇
  国内免费   727篇
  4438篇
  2025年   16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89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203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206篇
  2002年   225篇
  2001年   215篇
  2000年   198篇
  1999年   192篇
  1998年   168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121篇
  1994年   100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7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基因表达的新方法──mRNA差别显示(DifferentialDisplay):原理和应用何祖华,李德葆(浙江农业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杭州310029)1原理和方法高等生物一般具有10’个不同的基因,在单个细胞或个体中仅有约15%的基因得到表达,产...  相似文献   
2.
3.
为了研究鱼类foxO(Forkhead box O)基因的功能, 基于组学测序及PCR扩增获得了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foxO家族7个基因, foxO1a/b、foxO3a/b、foxO4和foxO6a/b的编码序列, 分别为1965、1892、1929、1959、1878、1803和2157 bp。SMART结构域分析显示该家族基因属于典型的FoxO家族蛋白, 具有保守的Forkhead、FOXO_KIX_bdg和 FOXO-TAD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显示, 团头鲂FoxO与其他鲤科鱼类的同源基因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基于qPCR分析显示7个基因在所检测的9个组织中均有表达, 但在各组织间存在表达差异, 其中foxO4在血液中表达量最高, foxO6a在肝脏中表达量最高, 而foxO6b在脑中表达量最高。在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 foxO1a和foxO1b、foxO3a和foxO3b、foxO6a和foxO6b的表达模式类似; 而foxO4在发育早期, 除了体节出现期、眼色素沉淀晚期、体节生成期和受精后10d表达量高外, 其他时期表达量都比较低。经急性低氧处理后, 团头鲂foxO家族基因的表达水平在所检测的大部分组织中呈现显著上调趋势, 尤其是在肌肉组织中。基于JASPAR分析显示foxO家族基因都包含有Hif-1α结合位点, 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对foxO1b启动子进行了验证, 发现该基因受到Hif-1α调控。这些结果说明foxO基因可能通过Hif-1α介导的途径在团头鲂低氧应激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H19/IGF2基因是目前发现的为数不多的印记基因之一,两基因定位相近,表达调控相关,对个体的生长、发育及行为发展有重要作用,H19/IGF2印记异常与许多肿瘤的发生有关。H19/IGF2基因印记调控机制非常复杂,近年的研究发现与其共同竞争一套增强子、等位基因的差异性甲基化、染色质构型以及转录周期有关,但尚未形成公认的统一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以人adr亚型HBV DNA(3.2kb)为模板,经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X基因片段(949bp),以逆转录病毒体fPGV1为运载体,在它的克隆位点上插入X基因片段,由此获得逆转录病毒重组体fPGV1-X,并同时以含反向X基因顺序fPGV1-anti-X及fPGV1为对照,通过对ψ2及PA317细胞的转染和感染,获得了高于10^4pf  相似文献   
6.
k-均值聚类算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数据聚类分析中的迭代变换算法,它通常用距离法来表示基因间的关系,但不能有效的反应基因间的相互依赖的关系。为此,提出基于信息论的k-modes聚类算法,克服了以上缺点。另外,还引入了伪F统计量,一方面,可以对空间中有部分重叠的点进行有效的分类;另一方面,可以给出最佳聚类数目,从而弥补了k-modes聚类法的不足。使其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算法,从而达到较优的聚类效果。  相似文献   
7.
抑瘤素M cDNA的克隆及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瘤素M是一种我功能的细胞生长调节因子,从PMA刺激后的U937细胞系提取总RNA,采用逆转录-PCR方法分离到了抑瘤素M的CDNA;将抑瘤素M的CDNA克隆到质粒PUC19中,筛选三个阳性克隆进行序列分析,与国外报导序列完全一致;将抑瘤素M的CDNA克隆到质粒PBV220后再转化DH5α进行模拟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有OSM表达,表达量约占细菌总蛋白5%,经过初步纯化的OSM能明显抑制A  相似文献   
8.
Coxsackievirus B3-induced apoptosis and caspase-3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Yuan JP  Zhao W  Wang HT  Wu KY  Li T  Guo XK  Tong SQ 《Cell research》2003,13(3):203-209
  相似文献   
9.
Androgen-induced proliferation shutoff gene AS3, also known as APRIN, is a growth inhibitory gene that is in itially implicated inprostate cancer. This gene is required for androgen-dependent growth arrest and is a primary target for 1,25(OH)2D3 and androgens. Alle-lic loss at AS3 locus has been linked to a variety of cancers. However, the correlation of genomic and expression alterations of AS3 with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 is not well established. In this study, the genomic and expression alterations of AS3 in ESCC and their clinical significance are evaluated. Loss of beterozygosity (LOH) analysis using an AS3 intragenic mierosatellite marker D13S171 revealed 72% allelic loss at AS3 locus in ESCC, which i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higher pathological grade (P=0.042).RT-PCR examination showed that AS3 mRNA obviously decreased in 44% tumors and its down-regulation was correlated with the sex of patients (P=0.03). Furtherm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genomic and expression alterations of AS3 gene was analyzed in 18 ESCC specimens,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consistency between allelic loss and decreased mRNA expression of AS3 was relatively poor.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the aberrant expression of AS3 may be involved in the tumorigenesis of esophagus and is responsible for the male predominance of ESCC.  相似文献   
10.
该项目主要研究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LR, MC-LR)对草鱼机体的毒害作用。草鱼经腹腔注射微囊藻毒素-LR的剂量为100μg/kg, 0.5 h、1 h、3 h、6 h、12 h和24 h后对草鱼组织和血液采样,然后进行组织显微结构和基因HO-1和IL-10R1的表达分析。(1)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肠道组织病理变化表现为肠绒毛上皮细胞脱落,杯状细胞增多,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变形; 6 h实验组出现肠道充血; 12 h实验组和24 h实验组肠绒毛黏膜固有层分离,且有时间效应。(2)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HO-1和IL-10R1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草鱼鳃、肝脏、肠道、脾脏和心脏组织各实验组较对照组的HO-1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同时草鱼脑、肝脏、肠道、脾脏组织和血液各实验组较对照组的IL-10R1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微囊藻毒素-LR导致草鱼肠道、肝脏和鱼鳃等器官的病理损伤和HO-1和IL-10R1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可为MC-LR刺激草鱼的炎症反应与免疫反应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