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ELISA法检测HBeAg假性结果原因方法:用ELISA法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对HBsAg阳性而HBeAg阴性的标本以及HBeAg阳性的标本用ELISA法和电化学发光法复查。结果:136例HBsAg阳性而HBeAg阴性的标本经稀释复查后检出10例HBeAg阳性标本。23例溶血标本引起HBeAg假阳性。结论:钩状效应和标本溶血是引起HBeAg假阴性和假阳性的重要原因。必要时应加以复查,以减少HBeAg的错检和漏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水平变化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早期肾损伤的临床预防价值,并依据胱抑素C水平变化制定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治疗疗程及康复时间,以减少支原体肺炎的复发。方法:对临床确诊的129例为支原体肺炎的住院患儿进行胱抑素C、尿素氮、肌酐的检测。结果:肺炎支原体患儿胱抑素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临床病愈患儿中有39例胱抑素C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并有统计学意义,尿素氮水平及肌酐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39例胱抑素C水平高的患儿在随访中有27例再次感染支原体肺炎,而90例随访结果正常者仅有9例复发支原体肺炎入院。结论:对肺炎支原体患儿进行胱抑素C的检测有助于预知肺炎支原体对肾脏的早期肾损伤及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愈后判断并进行早期干预预防再次感染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青岛地区2010年儿童体内微量元素水平。方法:随机抽样2010年来我院健康查体的2044例儿童,分别测量末梢血Cu、Zu、Ca、Mg、Fe、Pb、Cd 7种元素水平,将结果按年龄分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年龄段儿童均无Cu、Mg两种元素的缺乏和Cd元素的超标;Zn、Ca、Fe三种元素在不同年龄段儿童中均有不同程度缺乏,且含量及缺乏率的差异在不同年龄段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b仅有22个超标。结论:微量元素整体水平不容乐观,并且不同年龄段儿童中的含量水平及缺乏程度差异较大,了解这种年龄差异对指导不同时期儿童的保健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法(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ECL)在检测孕产妇乙肝病毒中的应用价值,从而正确指导乙肝孕产妇产后的喂养方式。方法:用ELISA法和ECL法平行测定孕产妇血清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并对ELISA法检测表面抗原为阴性而ECL法为低浓度的标本,用荧光定量PCR测定病毒DNA。结果:ECL法表面抗原的检出率(9.66%)明显高于ELISA法(6.54%),p〈0.05,ELISA法检测为阴性而ECL法为低浓度的标本,病毒DNA均为阳性。结论:ECL法测定HBV—M的敏感性比ELISA法高,可以更灵敏的检出低浓度的表面抗原,从而可以更好的指导孕产妇产后的喂养方式,但HBcAb阳性率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血清标志物之间的关系,了解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及前S1抗原,并采用速率法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结果: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9.2%,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人群中前S1抗原阳性率为28.6%;乙肝e抗原阳性及阴性人群中前S1抗原阳性率分别为81.1%、13.9%(p<0.01);前S1抗原阳性人群ALT(49.5U/L)高于前S1抗原阴性人群(43.2U/L,p<0.01)。结论:前S1抗原与血清标志物e抗原有较高的一致性,是反映病毒复制的良好指标,能较早发现肝损伤。  相似文献   
6.
代玉龙  孙雪荣  李俊新 《生物磁学》2011,(20):3903-3905
目的:了解青岛地区2010年儿童体内微量元素水平。方法:随机抽样2010年来我院健康查体的2044例儿童,分别测量末梢血Cu、Zu、Ca、Mg、Fe、Pb、Cd7种元素水平,将结果按年龄分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年龄段儿童均无Cu、Mg两种元素的缺乏和Cd元素的超标;Zn、Ca、Fe三种元素在不同年龄段儿童中均有不同程度缺乏,且含量及缺乏率的差异在不同年龄段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b仅有22个超标。结论:微量元素整体水平不容乐观,并且不同年龄段儿童中的含量水平及缺乏程度差异较大,了解这种年龄差异对指导不同时期儿童的保健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O型孕妇血清ABO同种异体免疫型IG抗体效价.方法:将1204例O型孕早期孕妇按照其夫的血型分为四组,即O-A、O-B、O-AB-A、O-AB-B,用微柱凝胶法抗人球蛋白试验分别测定抗体效价;同时从中随机选择304例抗体效价≤ 1:64的孕妇定期检测.结果:在O-A、O-B组中及O-AB组中抗A及抗BIgG抗体效价>64的病例分别占29.88%,19.92%,20.00%及18.18%,各血型组合均有发生新生儿溶血病的可能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部分抗体效价低于1:64的孕妇在孕后期效价上升,与孕早期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2.271,P<0.05),且随孕周增大而上升(r=0.979,t=8.293,P<0.05).结论:常规对孕妇血清血型抗体IgG效价进行检测有助于有助于诊断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HDN),指导临床干预措施,尤其应该注重低抗体效价孕妇的定期检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