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与胃癌相关的几个量化掌褶纹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几个与胃癌的发生具有相关性的掌褶纹特征量进行了提取, 并与对照组进行了对比, 用统计学t检验的方法分析后发现,胃癌患者双手手掌掌褶纹的ATD角、左右手三线与掌宽夹角及左右手a-b嵴线数(a-bRc)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均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 这些结论为后期构建与胃癌的发生具有相关性的皮纹特征量化指标体系提供了依据,也为临床对早期胃癌患者的筛查提供了皮纹学方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解决融合图像视觉效果增强与量化信息损失之间的矛盾,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非降采样的多孔小波(àtrous wavelet)分解的PET/CT图像融合方法,使得融合图像既有利于肿瘤诊断又能用于放疗靶区勾画和放射性定量分析。方法:对PET和CT图像分别进行多孔小波分解,以包含肿瘤目标的适当大小的感兴趣区域的清晰度为目标函数,采用Nelder-Mead算法对PET和CT图像高频分解系数之比进行优化获得最终的融合系数,使融合图像充分增加解剖学信息的同时又尽量保持PET图像原有的局部和整体灰度信息。结果:融合图像质量评价表明,本文方法能将有价值的PET功能信息与精确的CT解剖信息结合在一起,并克服传统小波融合损失图像量化信息的不足。结论:基于多孔小波融合的PET/CT图像既能用于肿瘤诊断,又能同时用于肿瘤学放射性计算和适形放疗计划制定等量化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光照刺激对麻醉大鼠海马节律的影响。方法:对乌拉坦麻醉大鼠,在海马中植入电极,通过神经信号放大器记录场电位。重复对大鼠进行视觉刺激,刺激10s,并给予20s的恢复期。与经典掐尾实验进行对比。结果:乌拉坦麻醉大鼠的掐尾实验能够将海马场电位从"大不规则波"(LIA)变成theta波。LIA到theta的转变通常只需1s,掐尾结束后3s后theta返回LIA。光刺激造成了在5-8s后LIA消失,光刺激撤离后4-6sLIA返回,并没有引发theta。结论:本文结果提示视觉通路与触觉通路有不同的优先级和行为特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模拟高原环境下,对比研究自主开发的负离子化学制氧机在模拟高原环境下对机体的抗缺氧效果。方法:将40名受试对象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T1、T2组,每组20人。使两组受试对象进入高原模拟舱,并在舱中模拟海拔5000m的高原环境,利用Philips MP20多参数检测仪监测受试对象的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心率(HR)。待其稳定后,T1组使用传统化学制氧机供氧,T2组使用负离子化学制氧机供氧,两组供氧装备的氧气流量相同。观察并记录供氧后T1、T2组SpO2和HR的稳定值以及到达稳定值所需的时间。结果:T1、T2组供氧后的SpO2和HR较供氧之前均有显著差异(P<0.05);T2组供氧后SpO2和HR到达稳定值所需的时间显著小于T1组(P<0.05)。结论:负离子化学制氧机具有明显的抗缺氧效果,能快速改善机体的缺氧状态,抗缺氧效率显著高于传统的化学制氧机。  相似文献   
5.
张亮  屈景辉 《人类学学报》2008,27(4):364-368
本文提出一组定量描述掌纹屈肌线纹型的特征向量,以描述和区分传统皮纹学中定义的6种掌纹屈肌线纹型。用该特征向量对151例(302只手掌掌纹)样本的6种屈肌线纹型进行了描述,并用Fisher判别分析进行了多类判别。结果发现,6种屈肌线纹型的分类判别正确率达到96.0%,其中桥贯型、悉尼型、通贯型、叉贯型的分类正确率为100%。为检验判别效果,用"刀切法"原则进行了回代交叉核实,验证后的正确率亦为96.0%,验证效果较好。结论认为,所采用的特征向量与相应的判别方法结合,能描述并区分不同的屈肌线纹型,并可得到较高分类正确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