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肃祁连山青海云杉种群数量动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生存分析和静态生命表研究方法,在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查了16个(20 m×20 m)样地,分析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种群数量动态和年龄结构.结果表明,不同种群年龄结构不同,属顶级群落的苔藓-青海云杉林、草类-青海云杉林表现为衰退型种群;灌木-青海云杉林、马先蒿-青海云杉林为增长型种群.1~5龄级存活曲线较陡,种群死亡率较高;5龄级以后存活曲线相对平缓,死亡率较低.采用指数方程和幂函数对生存曲线的类型进行检验,苔藓-青海云杉林、草类-青海云杉林和标准化青海云杉林的生存曲线符合DeeveyⅢ型曲线;灌木-青海云杉林、马先蒿-青海云杉林的生存曲线符合DeeveyⅡ型曲线.种群数量变化的回归分析和青海云杉生态寿命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青海云杉种群存活数变化和生态寿命与种群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祁连山西段草地土壤温度、水分变化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土壤水热要素对合理预测祁连山气候变化特征及建立气候预警系统有重要意义。采用18套土壤温、湿度自动记录仪(HOBOU30)对祁连山西段草地进行3a连续定位监测,旨在探索分析该区土壤水热变化特征,阐明土壤水热互作效应及耦合机制。表明:1)冷期(1—3、11—12月)占全年的42%,暖期(4—10月)占58%;7月前土壤均温随月份增大而增大,月份增大1月土壤均温增大3.53℃,水分增大3.23%;7月后随月份增大而减小,月份增大1月土壤均温降低4.73℃,水分下降2.55%。2)日变化16:00前土壤均温为7.45℃,水分为16.26%,16:00后均温为9.1℃,水分为16.79%,16:00后比前均温高1.65℃,水分高0.54%。3)土温、水分与海拔均呈线性正相关,前者差异显著(P0.05),后者不显著(P0.05)。4)土温逐层(0—120 cm)平均递增0.07℃,水分递减0.58%;土温与土层深度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0.05,R2=0.99),水分呈显著线性负相关(P0.05,R2=0.97)。5)该区土温与水分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因此,祁连山西段草地土温变幅较小,水分变幅大,两者在空间上变化均呈二次函数,时间上均呈一次函数。  相似文献   
3.
笼养暗腹雪鸡的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暗腹雪鸡在笼养条件下的配对、领域、求偶行为、巢和卵、卵的受精率及人工孵化等情况。  相似文献   
4.
甘肃民勤西沙窝唐古特白刺群落的生态特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甘肃民勤西沙窝唐古特白刺 (NitrariatangotorumBobr.)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垂直结构、周期性和物种多样性的研究结果表明 :该唐古特白刺群落由 34种植物组成 ,隶属 11科 31属 ,属的分布类型以地中海、西亚至中亚成分为主 ;灌木层平均高 0 .43m ,包括高位芽和地上芽 2种生活型层片 ,根系多分布至 1.5m以下的土层中 ,根幅 >2m× 2m ;草本层平均高 0 .0 9m ,包括地面芽、地下芽和一年生植物 3个生活型层片 ,根系多分布于 0~ 1.5m以内的土层中 ,层片丰富 ,层片结构简单 ;群落周期性变化明显。微型叶植物占总种数的 5 0 .0 0 %,小型叶占2 3.5 3%,鳞型叶占 14.71%,中型叶占 11.76 %,无大型叶和巨型叶 ;种间关系单纯 ,种群呈聚集型分布格局 ;演替处于进展与逆行演替的阈上 ,非常脆弱和不稳定 ,必须科学地保护。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祁连山中部葫芦沟流域的祁连圆柏连续采集微树芯,对其形成层活动和径向生长动态进行了连续两年的监测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细胞壁加厚和细胞成熟阶段开始时间分别发生在6月26日和7月24日,比2013年细胞壁加厚(6月22日)和细胞成熟阶段(6月26日)开始时间分别晚5 d和28 d。2012年细胞扩大、细胞壁加厚和细胞成熟阶段结束时间分别为7月16日、8月9日和9月8日,比2013年各阶段结束时间分别晚7、28 d和24 d。2012年最大细胞分裂速率为0.33细胞/d,共形成20.9个细胞,细胞分裂速率和木质部细胞总数均高于2013年。通过与附近气象站记录的气象数据进行对比,发现祁连圆柏生长开始时间在温暖年份显著早于寒冷年份,说明祁连圆柏的径向生长开始时间与温度有关。但2013年春季和夏初的高温导致区域干旱程度加剧,使祁连圆柏生长结束时间显著早于2012年,并导致2013年的木质部细胞总量和生长速率都小于2012年。研究表明,在寒冷干旱地区,尽管升温会使生长季提前,但升温导致的干旱胁迫可能对树木的生长速率和木质部细胞总量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暗腹雪鸡的人工孵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暗腹雪鸡的人工孵化技术,91枚卵的平均受精率为41.76%,平均孵化率73.68%,平均孵化期27.0天,初生雏平均重48.4g。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双翅目(Diptera)天敌昆虫7科63种.  相似文献   
8.
海拔和郁闭度对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叶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娜  赵传燕  郝虎  臧飞  常亚鹏  汪红  杨建红 《生态学报》2021,41(11):4493-4502
为了探究海拔和郁闭度对青海云杉林叶凋落物分解的影响,本文选择海拔为2850 m,3050 m,3250 m和3450 m四个梯度和高、中、低三个林分郁闭度,采用分解网袋法,研究青海云杉叶凋落物分解速率及分解过程中N、P元素变化。结果表明,质量损失率随时间在波动增大。分解速率先减小后增大,不同海拔下分解速率为K3450 > K3050 > K3250 > K2850,不同郁闭度下分解速率为K > K > K,青海云杉叶枯落物分解50%和95%所需时间约为5.3 a和22.7 a。枯落物分解过程中,N、P含量和累积系数在不同海拔和郁闭度下的变化不同,与季节变化有关。研究结果为祁连山森林生态系统地球化学循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在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布设3个监测样区60台红外相机,累计14 999个相机日,获得野生动物独立有效照片1 619张,鉴定19种哺乳动物隶属于5目9科,还记录到3种家畜。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5种。中国特有种2种。被IUCN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的1种,"近危(NT)"的1种、"易危(VU)"的4种;CITES附录11种。动物地理区系分析表明,古北界种类占53%,广布种占47%。在单台相机工作日达到204 d后拍摄到了本次记录的19种野生动物。相对多度指数(RAI)最高的前4种重要物种依次为马鹿(Cervus yarkandensis)(5.16)、岩羊(Pseudois nayaur)(2.01)、狍(Capreolus pygargus)(0.96)和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0.71)。活动节律分析结果表明:马鹿、岩羊和马麝的日活动节律表现为明显的晨昏双高峰模式,而狍为晨高峰单峰模式;年活动高峰期均在夏季。红外相机调查结果反映了甘肃祁连山保护区哺乳动物现状,提供4种重要物种的行为适应模式,为保护区哺乳动物的有效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植被蒸腾作为林区生态水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分析林区水分循环及其植被健康生长的基础,对林区保护和科学管理至关重要。本研究于2017—2018年运用热扩散探针对祁连山青海云杉树干液流进行连续监测,探究祁连山青海云杉蒸腾耗水特征,并分析影响云杉生长和蒸腾过程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 青海云杉树干液流的瞬时变化在晴天呈单峰曲线,在阴天呈多峰或双峰型曲线,在雨天基本无明显规律。青海云杉液流密度与太阳辐射变化趋势一致,晴天液流启动较早,结束较晚,液流历时12~14 h。因该地区海拔较高(2700 m),空气温度较低,饱和水汽压差(VPD)较低,导致液流密度整体偏低,平均为(0.86±0.49) kg·d-1。在小时尺度上,液流瞬时速率受太阳辐射和VPD的显著影响,而在日尺度下,0~40 cm土层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含量与液流密度显著相关。云杉液流密度随着太阳辐射、空气温度和VPD的降低而降低,在祁连山高海拔林区,较低的土壤和空气温度以及较低的VPD和太阳辐射是导致该地区青海云杉液流偏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