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血尿酸(SU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将268例疑似冠心病(CHD)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分为冠心病组198例和非冠心病组70例;冠心病组又分为单支病变组80例,双支病变组56例,三支病变组62例。分别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尿酸含量,同时记录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尿酸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血尿酸与已知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血尿酸水平(395.35±84.40)μmol/L,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282.20±66.68)μmol/L(P<0.05)。单支病变组(338.48±77.36)μmol/L、双支病变组(399.62±84.36)μmol/L、三支病变组(445.16±92.20)μmol/L,血尿酸水平呈递增趋势,各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尿酸水平可反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降尿酸治疗有望成为心血管疾病防治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杨建忠  欧柏青  骆扬平 《生物磁学》2009,(13):2511-2513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早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血浆及vW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60例)与辛伐他汀治疗组(60例),常规治疗组采用拜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辛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疗程8周。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hs-CRP、LDL-C、HDL-C、TC、TG与vWF等因子水平的变化。选取6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常规治疗组中患者的hs-CRP、TC与vWF的水平明显下降(P〈0.05);辛伐他汀组中患者的hs-CRP、LDL-C、TC、TG与vWF的水平明显下降(P〈0.01)、而HDL-C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辛伐他汀组中患者的hs-CRP、LDL-C、TG与vWF的的水平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药物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早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周鸣  彭建强  郭莹 《生物磁学》2011,(12):2395-2397,2400
近年来,随着基因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心肌缺血的治疗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途径,并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进展。基因治疗主要包括治疗基因、基因转移载体以及基因导入途径三个方面。基因转移载体又在治疗基因和基因表达之间起着桥梁作用,因此,发展安全、高效的基因转移系统是基因治疗的关键之一。目前用于基因治疗心肌缺血基因转移的载体主要有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下面将就不同载体在心肌缺血的基因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简要的总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右室间隔部起搏患者起搏QRS波时限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植入右室间隔部起搏的双腔起搏器患者(111例),起搏器平均植入时间(4.52±3.65)年,通过常规体表心电图测得完全起搏时QRS波时限分为四组:A组为QRS≤120ms(21例);B组为120ms180ms(26例),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获取左房内径(LAD)、收缩末期左室内径(LVESD)、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及LVEF,同时检测患者的血清氨基末端脑肭肽前体(NT-proBNP),分析起搏QRS波时限与以上各指标的关系。结果:D组患者LAD、LVEDD、LVESD、IVST及IVPWT较其他三组明显增大,同时LVEF显著下降,NT-proBNP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随起搏QRS时限的不断增宽,不同组别的LVEF是依次降低(中位值分别为66.5%、60.3%、52.7%和45.8%),而血清NT-proBNP水平是依次增大(中位值分别为143.7 pg/ml、261.8 pg/ml、599.4 pg/m和971.2 pg/ml)。直线相关性分析示起搏QRS波时限与LAD(r=0.141,P<0.05)、LVEDd(r=0.678,P<0.05)、LVEDs(r=0.439,P<0.05)、IVST(r=0.165,P<0.05)及LVPWT(r=0.189,P<0.05)有显著线性关系,呈正相关。起搏QRS波时限与LVEF负相关(r=-0.684,P<0.05),起搏QRS波时限与NT-proBNP的对数正相关(r=0.368,P=0.029)。结论:对于右室间隔部起搏的双腔起搏患者,起搏QRS波时限是一个可初步判断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指标,其起搏QRS波时限延长可能会恶化患者的心脏结构及功能,可结合NT-proBNP进行动态观察,对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心功能恶化和心衰的预防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心力衰竭是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也是心血管疾病当中许多器质性心脏病晚期的并发症,其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且严重影响着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研究证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合并贫血,并且发病率随着心脏损害程度加重而增加。贫血与慢性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密切相关,其发病原因是多因素且较复杂的,治疗也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概括近些年来国内外研究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有关的认识和进展。  相似文献   
6.
范新明  周鸣  彭建强  郭莹 《生物磁学》2011,(20):3994-3996
缺氧诱导因子(HIF)是参与缺氧转录反应调控的转录调控因子,HIF的活化在缺氧时细胞中保护起重要作用,HIF及HIF依赖的基因如诱导型一氧化氪舍酶(iNOS)、血红素氧舍酶(HO-1)的激活可减轻心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HIF调节的基因表达可能介导了缺血预处理和缺血后处理的保护作用。本文对HIF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基因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心肌缺血的治疗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途径,并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进展。基因治疗主要包括治疗基因、基因转移载体以及基因导入途径三个方面。基因转移载体又在治疗基因和基因表达之间起着桥梁作用,因此,发展安全、高效的基因转移系统是基因治疗的关键之一。目前用于基因治疗心肌缺血基因转移的载体主要有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下面将就不同载体在心肌缺血的基因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简要的总结。  相似文献   
8.
缺氧诱导因子(HIF)是参与缺氧转录反应调控的转录调控因子,HIF的活化在缺氧时细胞中保护起重要作用,HIF及HIF依赖的基因如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血红素氧合酶(HO-1)的激活可减轻心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HIF调节的基因表达可能介导了缺血预处理和缺血后处理的保护作用。本文对HIF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