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各方面剧烈地促进着人类活动,由此带来的水资源污染与短缺问题日益加剧。在大力实施各种环境保护措施和开发新水源的同时,如何净化已污染废水显得尤为重要。在众多处理方法中,生物修复技术以其独特的优越性受到广泛青睐,并将给污水处理的研究带来历史性的转折。  相似文献   
2.
旨在分析微量法抽提鼠疫菌质粒DNA的效果,探讨其在鼠疫菌分子生物学实验研究中的应用价值.采用微量法分别提取鼠疫菌EV76株,假结核耶尔森菌PstII株及大肠杆菌V517株质粒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对质粒DNA抽提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微量法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取开环较少的闭合环状鼠疫菌质粒DNA,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图示其电泳条带清晰、亮度均一.微量法鼠疫菌质粒DNA抽提效率和纯度较好,抽提结果稳定,重复性良好.经微量法抽提的质粒DNA符合多数鼠疫菌分子生物学试验的要求,可广泛应用于鼠疫菌分子生物学试验研究中.  相似文献   
3.
micro RNAs(mi RNAs)是一类单链非编码的内源性小RNA分子,参与细胞、组织甚至个体的生长发育。以往人们主要研究的是肝脏组织中mi RNAs在肝脏相关疾病检测中的应用,随着2008年血液中mi RNAs的发现,循环mi RNAs在疾病检测中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micro RNAs普遍存在于血液中,与肝癌、肝硬化等多种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介绍了循环mi RNAs的来源及其特异性、稳定性等特性,简述了循环mi RNAs传统和最新的检测方法及特点,总结了循环mi RNAs在肝癌、肝炎、肝硬化、药物性肝损伤等肝脏疾病检测中的研究进展。近年研究表明循环mi RNAs检测具有采样方便、稳定性好、灵敏度高、可连续监测等优势,在肝脏相关疾病的诊断和预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临床意义及应用前景已引起高度关注。本文重点综述在前人的研究结果中有望成为肝脏相关疾病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循环mi RNAs分子标志物发现目前的很多研究只是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尚缺乏简单有效的诊断方法和统一的诊断标准,未来研究的热点应集中在如何进一步提高有潜力的mi RNAs分子标志物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标准化,使其真正应用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4.
2000~2004年对云南省恙螨进行调查,发现云南省内恙螨192种,主要分布于中西部及中南部的热带及亚热带气候区,垂直高度多在1 000 m以下或1 500~2 500m范围.古北界种类有114种,占59%,东洋界种类较少为6%,35%的种类为跨界分布.中华纤恙螨leptotrombidium sinicum和小板纤恙螨L.scutellare为优势螨种.结合其他资料发现,该省广布种类10种,特有种5种,广宿主种及窄宿主种类均较多.少数螨种仅发现于3000 m以上的高海拔温带气候区或500m以下的低海拔热带气候区.恙螨分布与地域、海拔及气候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2000-2004年对云南省寄生恙螨进行现场调查,共采集到恙螨192种,结合其他文献资料报道,目前云南省境内已经发现的恙螨至少有222种,隶属3亚科27属。本文归纳总结了到目前为止云南省所记载恙螨的名称及所寄生宿主。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水体富营养化的加剧,有害藻类水华和赤潮的爆发日趋频繁,所造成的环境和经济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溶藻细菌作为水生生态系统生物种群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藻的生物量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在物理、化学和其它生物方法治理水华和赤潮都不够理想的情况下,利用溶藻细菌治理水华,可保持水环境生态平衡,从而达到防止水华的目的.而且随着溶藻细菌的生物学活性不断被发现,以茵治藻将作为水华和赤潮生物防治的一个新对策,具有广泛的研究前景.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水生生态系统中溶藻细菌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溶藻细菌防治有害藻类的种类、分离方法、作用方式及可能的作用机理、作用效应、研究前景和存在问题做一阐述,以期对于细菌溶藻方面的研究及开发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要表现,具有广泛流行性和严重传染性的一类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是我国目前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迄今鉴定出的具有明确致病性的肝炎病毒主要是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分别引起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性肝炎按传播途径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经肠道外传播的病毒性肝炎,包括乙、丙、丁型肝炎;另一类是经肠道(即消化道)传播的肝炎病毒,包括甲肝和戊肝,其发病有季节性,可呈暴发流行。本文旨在对经消化道传播的病毒型肝炎(甲肝、戊肝)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控制和预防作一综述,以期对其流行和科学防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李东  申元英  艾志琼  段彪  张文 《生物磁学》2011,(16):3193-3195,3008
乙型肝炎病毒(HBV)变异与乙型肝炎病情的发展、对该疾病病情的监测等关系密切。其中,HBV前C区基因变异可使HBeAg产生异常的表达,并对HBV基因组的复制也有一定的影响。现就对HBV前C区基因常见变异及其生物学意义,及其真核表达模型构建相关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自洱海十个点位的沉积物中富集筛选出101株反硝化细菌并从中筛选出1株较强反硝化能力的细菌,命名为EH314。该细菌接触酶(过氧化氢酶)试验、产硫化氢试验和淀粉水解均为阳性,葡萄糖氧化发酵实验结果为氧化菌,产脂酶(Tween 80)试验结果为阴性;初步鉴定该菌为产碱杆菌属细菌;对细菌反硝化能力进行测定发现,菌株EH314能有效地降解水体中的硝酸盐且反硝化可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相似文献   
10.
李东  申元英  艾志琼  段彪  张文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16):3193-3195,3008
乙型肝炎病毒(HBV)变异与乙型肝炎病情的发展、对该疾病病情的监测等关系密切。其中,HBV前C区基因变异可使HBeAg产生异常的表达,并对HBV基因组的复制也有一定的影响。现就对HBV前C区基因常见变异及其生物学意义,及其真核表达模型构建相关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