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天然林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病虫害干扰——调控与被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军  孙志强  乔杰  张星耀 《生态学报》2010,30(9):2454-2464
如何评价天然林中原生的昆虫、病原的生态功能是制定病虫害防治措施首先要明确的问题之一。依据天然林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病虫害干扰之间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系统阐述了当前有关天然林调控病虫害爆发的多样性-稳定性假说和联合抗性假说,指出联合抗性假说的不确定性以及多样性-稳定性假说的局限性。昆虫、病原在天然林演替过程对系统整体结构、健康、稳定以及可持续性上不但发挥着重要的生态调控功能作用,在有些情况下甚至加速或改变系统的演替途径。这种生物干扰目前在林业发达国家的天然林管理策略中被视为有益的干扰元素,由此提出将模拟自然干扰作为今后天然林管理策略一项指导方针。同时指出我国对此的认识不仅较国外林业发达国家晚,而且在实践中也未能有效地整合在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管理的实践中,因此这种对天然林生物干扰的新认识有助于未来我国天然林病虫害生态控制治理决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2.
袁菲  骆有庆  石娟 《昆虫知识》2011,48(4):1011-1016
应用多个聚集度指标和Iwao,Taylor等的回归分析法对落叶松八齿小蠹Ips subelongatus Motschulsky坑道的垂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落叶松八齿小蠹坑道数量与落叶松树干不同高度变化成线性关系,拟合的直线方程为y=-10.867x+92.884;落叶松八齿小蠹坑道基本属于均匀分布;坑道的分...  相似文献   
3.
赤松纯林林分特征对昆嵛山鳃扁叶蜂发生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昆嵛山鳃扁叶蜂的发生与天然赤松纯林的林分特征及其自然分布的关系,依托昆嵛山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所设立的40块永久性样地,比较了群落自然演替13 a的赤松种群特征以及林内灌草多样性指数,并分析了虫口密度与赤松林分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13 a自然生长,赤松种群的径级分布和高度结构出现显著变化。赤松种群中占总数60%的林木径级为5 cmDBH≤25 cm,比1996年高51%;而约占67%的赤松个体高度在2 m到10 m之间,比1996年高57%。同时种群密度从1996年的平均超过13000株/hm2降到了2008年的平均2377株/hm2。赤松林内灌草Shannon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S)分别为2.50和0.79,分别低于1996年的(H)2.69和(JS)0.85,暗示赤松纯林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昆嵛山鳃扁叶蜂的虫口密度与赤松林分的郁闭度和赤松分布的海拔高度呈极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931、P=0.002和R=0.924、P=0.003;与林分密度(R=0.780,P=0.038)、林木胸径(R=0.816,P=0.025)呈显著相关关系,而与树高以及树龄关系不显著。昆嵛山鳃扁叶蜂虫口密度的分布格局似乎非常符合"资源集中"假说。  相似文献   
4.
首次利用景观病理学原理和方法对河南省清丰县一个中型景观下杨树人工林干部病害发生特征开展了研究,目的是解析在大尺度下杨树人工林病害发生与寄主本身及其群体特征间的关系。在100 km2的调查区域,杨树人工林的平均发病株率在不同林龄、不同密度及不同郁闭度下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且发病株率与林龄(1-12 a)及林分密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随着林分郁闭度升高而增高。以种植方式和林分类型划分斑块类型,分析显示发病株率在不同斑块间差异显著:农田间作斑块的林木发病株率显著低于孤立斑块、纯林斑块、混交林等斑块的发病株率;但发病株率在孤立斑块、纯林斑块及混交林等斑块间无显著差异。不同品种、不同树龄个体的发病指数(即病害严重程度)差异极显著,所有品种的发病指数均在10-12 a时达到最大;其中三倍体毛白杨的平均发病指数最高,达10.48%,显著高于其他所有品种。总体看,林分密度及林龄对发病株率、发病指数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分龄期间伐以调节林分密度有可能成为预防杨树人工林病害在林分及景观水平上发生、流行与爆发的关键;确立不同用途的人工林栽培模式也是预防病害发生的一个有效途径,如采用密植技术并以2-4 a为采伐周期、以收获生物量为目的的短周期作物林,可以避免到生长后期发病株率和发病指数升高的问题。根据发病指数的差异,I-69杨和三倍体毛白杨不适宜在这个区域培育大径级用材;因此,景观病理学能够帮助判别不同栽培品种在同一景观区域内的适应性,尤其是在气候条件一致以及土壤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5.
袁菲  骆有庆  石娟 《生态学报》2011,31(15):4342-4349
对阿尔山落叶松主要蛀干害虫的种群生态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落叶松衰弱立木上,生态位宽度以落叶松八齿小蠹最高,在中龄和老龄树上分别达到0.5782、0.5498,在落叶松中龄和老龄枯死立木上,白带长角天牛的空间生态位宽度分别达到0.5143、0.6294,分布较衰弱木广,而云杉大黑天牛空间生态位宽度在衰弱和枯死立木上都最低。落叶松立木上的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以落叶松八齿小蠹对其他3种优势天牛偏高,天牛之间的空间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指数均较高且差距较小,说明4种害虫对空间生态位的占据有很大相似程度。4种害虫的空间种间竞争系数均很大,说明对空间和资源的竞争非常激烈,在这种情况下4种害虫能够共存,根本原因是由于取食部位的分化。  相似文献   
6.
应用物种指示值法解析昆嵛山植物群落类型和植物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指示目前被广泛用于各类生态系统恢复的监测和评估、生态系统管理的政策与法规的制定等。本文的目的是采用物种指示值法初步解析昆嵛山植物群落类型及其植物多样性的特点,为进一步开展昆嵛山森林自然恢复评价和森林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物种累计曲线分析表明,从昆嵛山自然保护区40块永久性标准样地实际采到的物种占全部物种数(估计值ACE为131.26)的92.9%,显示抽样充分。采用主坐标分析将昆嵛山森林群落进一步划分为六种林分类型,通过物种指示值分析得到了各林分类型的指示物种。其中,黑松、山槐、麻栎是黑松林的指示物种;郁李、赤松、山胡椒是赤松林的指示物种;日本落叶松/刺杉林的显著指示物种包括日本落叶松、水榆花楸、刺杉、白檀和水蜡。针叶树-麻栎混交林的指示物种是麻栎;而针叶树-杂木混交林的指示物种构成复杂,如粘鱼须、楸树、华山松,等。阔叶林的物种组成很不相同,分别有枫香林、麻栎林、刺槐林、和水榆花楸林。综合比较不同林分类型乔灌草的整体多样性特点表明,6种林分类型的物种多度和物种丰富度无显著差异;阔叶林的Fisher α指数(P< 0.001)、Shannon–Wiener指数(P = 0.001),Simpson指数(P = 0.034)与其它5种林分类型相比差异显著;其他五种林分类型的Fisher α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无显著差异,但Simpson指数在这些林分间差异显著。昆嵛山林分类型的多样性与30年前树种引进和人工造林等人为干扰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7.
我国重要森林群落凋落物层土壤动物群落生态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林英华  孙家宝  张夫道 《生态学报》2009,29(6):2938-2944
2001年9月~2002年9月,采用凋落袋分解法对我国不同气候带的8种重要森林群落,即黑龙江帽儿山的红松林(Pinus koraiensis)与针阔混交林(落叶松(Larix gmelinii)、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北京九龙山辽东栎林(Quercus liaotungensis)与针阔混交林(辽东栎、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江西大岗山杉木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与针阔混交林(杉木、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林以及广东鼎湖山常绿阔叶林(荷木(Schima superba)-厚壳桂(Cryptocarya chinensis))与针阔混交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荷木)凋落物层土壤动物群落进行研究.全年74次共采集森林凋落层土壤动物个体29123只,其中大型土壤动物4492只、中小型土壤动物24631只,隶属4门14纲30目,蜱螨类、弹尾类为凋落层的优势群落.非参数Kruskal-Wallis 方差分析表明,8种森林群落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差异性显著 (x2(7)=18.867, P<0.01),且帽儿山、九龙山与鼎湖山之间以及大岗山与鼎湖山阔叶林之间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研究时段内,大型土壤动物月均数量和类群数量随着纬度升高而呈现明显的递减趋势;中小型土壤动物月均数量随纬度升高而基本呈升高的趋势.凋落层土壤动物月均数量、多样性、均匀性均差别显著(X2(66)=37.95、X2(66) = 26.38、X2(66) = 328.97, P<0.001).多样性分析显示,鼎湖山凋落层土壤动物分布最丰富、分布最均匀;大岗山与鼎湖山典型森林群落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相似性最高,帽儿山与鼎湖山典型森林群落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相似性最低.灰色综合关联度分析表明,年均温度对土壤动物影响最大,有机质(表土)次之,土壤pH次于前两者,年均相对湿度影响最小,环境因子对主要土壤动物群落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