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本文旨在用原位杂交法探讨博尔纳病病毒( BDV) 接种Wistar 大鼠脑组织中BDV 基因组的分布情况。DIG RNA labeling kit 标记BDV p24 正链探针后, 用斑点实验检测该探针的标记效率, 斑点杂交法检测该探针的特异性。在其标记效率与特异性均达到实验要求后, 用该探针对颅内接种BDV( H1766 株) 的Wistar 大鼠脑组织中BDV 基因组进行原位杂交检测。结果发现, 接种3 周后, BDV 感染主要发生在皮质和海马, 仅少量发生在丘脑和下丘脑; 接种6 周后, 皮质和海马的BDV 感染仍然存在, 且丘脑和下丘脑的BDV 感染明显增强, 说明BDV 在大鼠脑组织中的分布范围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而逐步扩大。本文建立的原位杂交法可用于检测BDV 在Wistar 大鼠脑组织内的分布与迁移情况。  相似文献   
2.
采用正交设计优化HPV16L1重组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试验对构建的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L1蛋白的重组表达菌株pQE31—HPV16L1/M15(pREP4)进行表达条件的优化,以增加目的蛋白的表达量。实验选取影响蛋白表达的4个主要因素,分别为诱导时间、诱导剂浓度、细菌密度和诱导温度,采用四因素两水平正交试验,通过SDS-PAGE及Western blot测定重组表达蛋白,以Tanon凝胶成像系统分析目的蛋白含量作为检测条件优化效果的指标,所得数据采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37℃、IPTG0.5mmol/L,菌密度OD600为1.0的条件下诱导4h所得蛋白量最大;经统计正交分析的最佳诱导条件为37℃、0.5mmol/LIPTG和菌密度OD600为1.0的条件下诱导7h。经实验验证,应用正交分析的最佳条件诱导所得目的蛋白量最大,但实际中通常采用诱导4h条件。实验证明正交试验可以用于基因工程菌株蛋白表达条件优化过程,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m Ab),指同一种抗原决定簇的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均一性抗体。m Ab已成功应用以诊疗各种疾病,尤其是癌症和免疫性疾病。近些年来,m Ab逐渐用于治疗病毒性疾病,针对急性和慢性病毒感染研发的抗病毒m Ab数量逐渐增长。m Ab的组合疗法可同时靶向病毒多个表位,从而克服病毒免疫逃逸的问题,多价m Ab的设计开发能够更加有效的作用于病毒。本文比较了不同m Ab制备方法的优缺点,总结了m Ab近期在抗病毒感染领域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m Ab作为治疗病毒性疾病药物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微生态学(microecology)是细胞水平或分子水平的生态学,它是研究微生物群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微生物与其宿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关系的科学。病毒(virus)是一种比细菌还要微小和简单的非细胞形态微生物(acellular microorganism),不仅可寄生于动植物体的组织细胞表面或内部,还可寄生于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内部。作为宿主以及细胞内的寄生体,病毒除引起宿主多种类型的感染外,还可参与宿主组织细胞的微生态系的组成,赋予细胞干扰相关病毒增殖与复制、抵抗特定病毒感染感染的作用,并能引起宿主细胞产生特定毒素、获得新抗原性等改变。本研究通过微生态学角度,对病毒与细胞的相互关系及病毒与细胞微生态学在医学上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在肺炎克雷伯菌中的分布并评估这些基因对抗生素耐药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76株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菌株,用K—B纸片法和MIC法检测抗生素的耐药性;用PCR法检测肺炎克雷伯菌株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相关基因,RT—PCR的方法检测13-内酰胺类基因的表达。结果76株肺炎克雷伯菌中,ESBLs相关基因主要为SHV(45/76,59.21%)、TEM(27/76,35.53%)和CTX—M(38/76,50.00%);携带SHV基因菌株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37.78%)明屁高于非携带SHV基因菌株(16.13%)(P〈0.05)。携带CTX—M基因(76.32%)和TEM基因(70.37%)的菌株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不携带CTX—M基因(34.21%)和TEM基因(46.94%)的菌株(P〈0.05)。RT—PCR的结果显示,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耐药株的CTX—M基因mRNA的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敏感株。结论β-内酰胺类基凶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相关,CTX—M基因与肺炎克雷伯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博尔纳病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X蛋白真核表达载体,为BDV X蛋白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从BDV持续感染的人少突胶质瘤细胞(oligodentrocyte,OL)的总RNA中,通过逆转录和PCR获得BDV X基因的完整序列,将其连接到pc DNA6-myc-His(A)载体上,转化至E.coli感受态细菌后,提取质粒筛选阳性克隆,通过PCR法和DNA测序进行鉴定,并转染至OL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方法验证重组蛋白的表达。结果测序鉴定目的基因序列正确插入至pc DNA6-myc-His(A)载体的酶切位点,PCR扩增的基因片段大小与目的基因相同,Western blot证明转染至OL细胞后可表达BDV X-His融合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博尔纳病病毒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 DNA6-myc-His(A)-BDV X。  相似文献   
7.
细菌小RNA(small RNA,sRNA)是一类长度为50~500个碱基,具有调控转录、翻译和mRNA稳定性的非编码调节性RNA。随着越来越多的sRNA被鉴定,部分细菌的sRNA功能已逐步阐明,主要参与调控细菌的基因表达、增殖、毒力及对环境的应激反应等生物学过程。本文就胞内菌(如沙门菌、李斯特菌、嗜肺军团菌等)sRNA对其自身在宿主细胞内的生长、毒力和铁水平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Toll样受体4(TLR4)在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硬化大鼠骨髓血窦内皮细胞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肝硬化时骨髓损伤的发生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Wistar大鼠给予腹腔注射CCl4,一周两次,建立肝硬化大鼠模型。分别于建模8周和12周检测大鼠血浆内毒素的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大鼠骨髓血窦内皮细胞上TLR4的表达情况,RT-PCR测定骨髓组织中TLR4mRNA的表达,分析TLR4的表达与内毒素血症间的关系。结果:给予CCl4 8周和12周时,对照组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分别为(0.216±0.024)Eu/ml和(0.133±0.022)Eu/ml,模型组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分别为(0.626±0.021)Eu/ml和(0.725±0.031)Eu/ml,分别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骨髓血窦内皮细胞TLR4蛋白表达及骨髓组织中TLR4m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骨髓TLR4蛋白和mRNA表达与血浆内毒素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841,0.803,P均〈0.001)。结论:CCl4诱导的肝硬化大鼠骨髓血窦内皮细胞TLR4表达升高,并伴随大鼠内毒素血症的发生,提示肝硬化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可能参与了骨髓的造血功能的损害和病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Toll样受体4(TLR4)在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硬化大鼠骨髓血窦内皮细胞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肝硬化时骨髓损伤 的发生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Wistar大鼠给予腹腔注射CCl4,一周两次,建立肝硬化大鼠模型。分别于建模8 周和12 周 检测大鼠血浆内毒素的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大鼠骨髓血窦内皮细胞上TLR4 的表达情况,RT-PCR 测定骨髓组织中TLR4 mRNA 的表达,分析TLR4 的表达与内毒素血症间的关系。结果:给予CCl4 8 周和12 周时,对照组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分别为(0.216± 0.024) Eu/ml 和(0.133± 0.022) Eu/ml,模型组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分别为(0.626± 0.021) Eu/ml 和(0.725± 0.031) Eu/ml,分别较对 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骨髓血窦内皮细胞TLR4蛋白表达及骨髓组织中TLR4 m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 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骨髓TLR4 蛋白和mRNA表达与血浆内毒素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841,0.803,P 均<0.001)。结论:CCl4 诱导的肝硬化大鼠骨髓血窦内皮细胞TLR4 表达升高,并伴随大鼠内毒素血症的发生,提示肝硬化时肠源 性内毒素血症可能参与了骨髓的造血功能的损害和病变。  相似文献   
10.
肺外结核病指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感染所引起的发生在肺部以外器官和部位的结核病。近年来肺外结核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未能得到早期有效治疗的肺外结核病患者可能并发畸形、截瘫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微生物学检测方法对从病原学角度诊断肺外结核病至关重要。基于此,总结了近年来肺外结核病细菌学检查方法、结核分枝杆菌的抗原检测与分子生物学检测等微生物学诊断方法的概况及应用进展,并对这些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比较,以期为今后肺外结核病病原学诊断的研究提供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