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生命科学研究》2021,(1):80-88
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在内嗅皮层部位的关键基因和通路,探讨AD发生发展的潜在机制。从GEO数据库下载AD的内嗅皮层芯片数据,利用R软件中的sva包和limma包进行批次矫正,并筛选差异基因;运用Cytoscape软件中的ClueGO插件进行GO (Gene Ontology)与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分析;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网络,并利用Cytoscape软件中的cytoHubba插件分析关键基因。对于关键基因在脑组织不同部位及无症状AD与AD患者内嗅皮层表达的差异分析均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发现,白细胞-细胞间黏附的正调控、细胞外基质组织、皮质类固醇反应、卟啉和叶绿素代谢等与AD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在差异分析筛选的17个基因中, VCAM1、CD44、FOS和SPARC在AD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这4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在内嗅皮层和海马显著高于中央后回、颞叶皮层、小脑、额叶皮层(P0.05),且其在AD患者内嗅皮层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无症状AD患者(P0.01)。以上研究结果表明, VCAM1、CD44、FOS和SPARC可能是AD在内嗅皮层部位发病的关键基因。这些关键基因可作为AD早期治疗的潜在靶点,并为阐明AD在内嗅皮层部位的发病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建立实验性脑脊髓膜炎(EAE)小鼠模型,观察小鼠肠道菌群在不同发病时间点的变化和炎症因子IL-17、IFN-γ的表达情况,探讨肠道菌群的变化在EAE发病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48只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EAE模型组各24只。EAE组采用MOG35-55与完全弗氏佐剂的混合物制备模型,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记录体重变化。分别取免疫后7、14、21、30 d的小鼠粪便,对样本DNA的16S rDNA V3/V4区基因测序。ELASE法检测IL-17、IFN-γ的表达。【结果】EAE组小鼠血液中IL-17、IFN-γ的表达从第7天开始逐渐升高,21 d时达到高峰。14 d时,EAE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物种丰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的菌种有:Alistipes、布牢特氏菌属、毛螺菌科_NK4A136_group等。30dEAE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物种丰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的菌种有:Allobaculum、真细菌属、螺杆菌等。通过LefSe分析,在7、14、21 d中分别主要作用的微生物菌种逐渐减少,在21d时最少。Odoribacter在21d时起了主要作用。【结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14、21、30dEAE小鼠肠道菌种的丰度均发生了变化,产生了肠道菌群的紊乱;其中普雷沃氏菌属_NK3B31_group的丰度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与IFN-γ呈负相关(r=–0.537,P0.01)。普雷沃氏菌属_NK3B31_group可能是导致MS脱髓鞘发生的关键菌属。EAE组各个时间点相比起主要作用的肠道菌群种类减少,多样性降低。其中,Odoribacter是在21 d高峰期起主要作用的菌种,但其作用机制需要深入研究。EAE组中炎症因子IL-17、IFN-γ表达的升高,促进了MOG35-55诱发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利格列汀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I/R组和利格列汀(2.5、5和10 mg/kg) +I/R组,每组均为8只小鼠。不同剂量利格列汀组小鼠均在I/R前3周连续灌胃给药。采用小鼠脑中动脉闭塞(MCAO)1 h诱导I/R损伤模型,再灌注24 h评估神经功能缺损(n=8)和及梗死体积(n=4);再灌注48 h处死小鼠,检测脑组织中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磷酸化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 B(p-Akt)和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含量(n=4)。结果: 与I/R组相比,利他列汀预处理组小鼠再灌注24 h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梗死体积明显降低(P<0.05);小鼠再灌注48 h后,脑内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而GSH、PI3K、p-Akt和mTOR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利格列汀对I/R小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PI3K/AKT/mTOR通路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外泌体是来源于细胞内吞噬作用的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其含有特定的蛋白质、脂质、RNA和DNA,能将信号传递给受体细胞,从而介导细胞通讯过程。缺氧作为一种严重的细胞应激,是脑部疾病的重要特征,可以诱导外泌体的释放并影响其内容物。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外泌体携带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以反映其细胞起源和疾病状态,成为诊断或预测缺氧性疾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现对外泌体的一般特性和功能、缺氧条件下外泌体的分泌机制以及缺氧胁迫下正常神经细胞(例如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和胶质瘤细胞释放的外泌体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结核性脑膜炎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常见病,且致死率、致残率都很高.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具有非特异性性,因此临床上容易引起误诊、漏诊.目前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主要是依据临床资料,脑脊液检查、生化及病原学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诊断方法.早期诊断及治疗和结核性脑膜炎的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提高早期诊断是改善结核性脑膜炎顸后关键.头颅CT、头颅MR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可提供重要的价值.本文就头颅CT及头颅MR在结核性脑膜炎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昆虫病原真菌作为一种很有潜力的生物控制因子,已在农业害虫生物防治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而在兽医外寄生虫病防治的研究才刚刚起步.针对目前用于蜱化学药物防治的药效持久期短的技术难点,建立和改进蜱虫的防治体系,降低环境污染,减少或禁用化学农药势在必行,开发高效、稳定的生物农药已成为当务之急.作者等结合蜱生物防治的初步研究成果,特别是针对栖息土壤环境中的昆虫病原微生物对蜱的致病力筛选及其生防制剂进行探讨,以促进这一研究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这对于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发展无污染的绿色畜牧业产品以及对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感染引起的一种新的高传染性疾病,目前已引发全球大流行。虽然由SARS-CoV-2引起的新冠肺炎主要作用于呼吸系统,但对神经系统亦可造成侵犯,表现出嗜神经性。重要的是,神经系统的受累可能与患者预后不良和疾病恶化有关。然而,这些SARS-CoV-2神经侵袭性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探索SARS-CoV-2感染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意义重大,本文对SARS-CoV-2感染引起神经系统并发症和神经系统损伤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以利于新冠肺炎患者的早期识别、干预以及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