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高通量测序分析实验性脑脊髓炎肠道微生物变化及与IL-17、IFN-γ相关性
引用本文:李晓玲,张博,孙梦娇,鲍彩彩,王满侠.高通量测序分析实验性脑脊髓炎肠道微生物变化及与IL-17、IFN-γ相关性[J].微生物学报,2019,59(9):1651-1659.
作者姓名:李晓玲  张博  孙梦娇  鲍彩彩  王满侠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甘肃 兰州 730030,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 甘肃 兰州 730030,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甘肃 兰州 730030,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甘肃 兰州 730030,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甘肃 兰州 730030
基金项目: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18JR3RA315);甘肃省神经病学国际合作基地项目(甘科外【2017】2号-33)
摘    要:【目的】通过建立实验性脑脊髓膜炎(EAE)小鼠模型,观察小鼠肠道菌群在不同发病时间点的变化和炎症因子IL-17、IFN-γ的表达情况,探讨肠道菌群的变化在EAE发病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48只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EAE模型组各24只。EAE组采用MOG35-55与完全弗氏佐剂的混合物制备模型,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记录体重变化。分别取免疫后7、14、21、30 d的小鼠粪便,对样本DNA的16S rDNA V3/V4区基因测序。ELASE法检测IL-17、IFN-γ的表达。【结果】EAE组小鼠血液中IL-17、IFN-γ的表达从第7天开始逐渐升高,21 d时达到高峰。14 d时,EAE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物种丰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的菌种有:Alistipes、布牢特氏菌属、毛螺菌科_NK4A136_group等。30dEAE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物种丰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的菌种有:Allobaculum、真细菌属、螺杆菌等。通过LefSe分析,在7、14、21 d中分别主要作用的微生物菌种逐渐减少,在21d时最少。Odoribacter在21d时起了主要作用。【结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14、21、30dEAE小鼠肠道菌种的丰度均发生了变化,产生了肠道菌群的紊乱;其中普雷沃氏菌属_NK3B31_group的丰度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与IFN-γ呈负相关(r=–0.537,P0.01)。普雷沃氏菌属_NK3B31_group可能是导致MS脱髓鞘发生的关键菌属。EAE组各个时间点相比起主要作用的肠道菌群种类减少,多样性降低。其中,Odoribacter是在21 d高峰期起主要作用的菌种,但其作用机制需要深入研究。EAE组中炎症因子IL-17、IFN-γ表达的升高,促进了MOG35-55诱发的炎症反应。

关 键 词:肠道菌群  白介素17  γ-干扰素  实验性脑脊髓膜炎
收稿时间:2018/12/26 0:00:00
修稿时间:2019/3/9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微生物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微生物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