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胄蝗属一新种及其染色体组型与带型分析(直翅目:蝗总科)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郑哲民  马恩波 《昆虫学报》1989,32(3):325-329
胄蝗属(Stolzia Willemse)的种类,已知分布于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及我国等地区。在我国已知仅一种,即海南胄蝗Stolzia hainanensis(Tinkham).作者等于1985年9月,在海南省尖峰岭地区采集时,采得胄蝗属一新种,我们同时对该种蝗虫的染色体组型和带型进行了观察,现记述如下。 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蝗虫研究室。 尖峰胄蝗Stolzia jianfengensis新种 雄性:体中小型,密具皱纹和刻点。头顶近平,狭三角形,突出于触角基节之前,眼间距极狭,其最狭处狭于触角基节的宽度;颜面侧观倾斜,在触角基部之间的下方略凹曲,颜  相似文献   
2.
山西雏蝗属二新种:直翅目:网翅蝗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记述山西省雁北地区雏蝗属Chorthipus Fieber1852二新种,即郑氏雏蝗Chorthippus zhengi,sp.nov.和宽带雏蝗Chorthippus amplilineatus,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山西省农牧厅植保植检总结。  相似文献   
3.
中国稻蝗属细胞分类学研究(英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分布于中国境内11省区,27个采集地点的八种稻蝗进行了染色体C带核型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上海稻蝗O.shanghaiensis,无齿稻蝗O.adentata C带分布型式相似,但染色体分组型式、交叉定位数据以及异染色质含量具有差异;山稻蝗O.agauisa具有本身独特的带纹结构,与本属其它种类迥异;双带稻蝗O.bicingula染色体带型结构相似于山稻蝗及中华稻蝗类群,表明三者在进化历程中有一定联系。小稻蝗O.hyla intricata中一个亲缘种团(Sibling species group),体现在种内的形态差异及染色体带型结构的不同。显示该种近期内分化速率较高。据此,本文讨论了稻蝗属内八个种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和分类地位,本文认为稻蝗属内务物种进化速率是不均衡的,这种状态应归因于各物种的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飞蝗对2种禾本科植物挥发物——癸醛和芳樟醇的触角电位及行为反应,为了解飞蝗的嗅觉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首先,使用触角电位仪检测飞蝗4龄若虫对癸醛和芳樟醇4个剂量的触角电位反应。其次,使用嗅觉行为仪检测正常条件下4龄飞蝗对癸醛和芳樟醇不同剂量的行为反应。最后,采用嗅觉行为仪检测饥饿和饱食状态下的虫体对癸醛和芳樟醇的行为反应。【结果】4龄飞蝗对癸醛和芳樟醇的EAG值随着剂量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均在500μg达到最高值,且在该剂量下,雌雄虫之间的EAG值存在显著差异。正常条件下,1 000μg芳樟醇对飞蝗雌雄虫均有显著的引诱作用,1 500μg癸醛和芳樟醇显著引诱雄虫,500μg癸醛显著引诱雌虫。经饥饿处理后,雌虫被500μg和1 000μg癸醛显著引诱,雄虫被250μg癸醛显著引诱,雌雄虫均被500μg的芳樟醇显著引诱。经过饱食处理后,250μg和500μg的芳樟醇显著引诱雌虫。芳樟醇对饥饿状态下飞蝗雄虫的引诱率均高于饱食状态,在500μg时,引诱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飞蝗对这2种植物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存在剂量效应,雌雄虫触角电位在最佳剂量下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剂量的癸醛和芳樟醇可对飞蝗产生不同的引诱效果,饥饿状态下的虫体更易被芳樟醇所吸引。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氟虫脲可能的作用靶标及毒性机制, 本研究以重要农业害虫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和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 (Thunberg)为材料, 采用简并引物扩增中华稻蝗几丁质合成酶1基因(OcCHS1)的部分cDNA序列; 以氟虫脲浸渍法处理2龄中期中华稻蝗及1, 2和3龄东亚飞蝗若虫为处理组, 丙酮处理为对照组, 使用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氟虫脲对蝗虫几丁质合成酶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获得的OcCHS1部分cDNA序列, 其长度为312 bp, 编码104个氨基酸, GenBank登录号为HM214491, 与东亚飞蝗几丁质合成酶1基因(LmCHS1)在氨基酸水平上相似度达95%。RT-PCR结果显示, 处理组几丁质合成酶1扩增带均强于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处理组中华稻蝗2龄中期若虫OcCHS1 mRNA表达提高了1.02倍, 东亚飞蝗1, 2, 3龄若虫LmCHS1 mRNA表达分别提高了34%, 82%和89%, 差异显著(P<0.05)。分析基因表达提高的原因是几丁质合成受阻后基因表达水平的一种代偿性增加, 由此推测几丁质合成酶可能是氟虫脲作用的靶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羧酸酯酶是昆虫体内重要的代谢解毒酶系,其主要功能是水解和结合内源性和外源性含有酯键的有毒物质,减缓其到达靶标部位的时间。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害虫,对其羧酸酯酶基因克隆和表达有助于深入探索杀虫剂代谢毒理机制。本研究首先对羧酸酯酶基因(CarE4)进行了克隆,并将其插入到pCold TF DNA Vector中,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原核表达,最后用疏水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方法对目的蛋白进行了纯化。本文成功建立了羧酸酯酶蛋白原核表达和纯化技术体系,为进一步研究东亚飞蝗羧酸酯酶的生理功能、结构特点和作用原理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测定山西7个不同地域金钱豹9个体mtDNA ND5基因部分序列,结合GenBank下载的37条序列,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用豹属的狮Panthera leo和虎Panthera tigris作外群,构建其不同单倍型的NJ分子聚类关系。46条序列共产生18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和核苷酸多样度指数表明金钱豹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AMOVA分析显示其种群间出现显著的遗传分化。单倍型聚类分析表明,亚洲和非洲种群尽管有一定的分化,但其置信度很低,不足以形成各自独立的分支。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及应用等位酶分析方法,研究我国河北黄骅、辽宁葫芦岛宽翅曲背蝗两个自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在检测的11种酶15个酶基因座位中,Adk-I、Fbp-I、Mdh-2和G3pd-I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少,而Fbp-2、Mdh-I和Me-I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多。对每个基因座位的各基因型进行χ^2检验,除Mdh-I在辽宁葫芦岛种群、Adk-I在河北黄骅种群分别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外,其余绝大多数基因座位的基因型频率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两个种群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化:多态位点百分率分别为100%和93.3%,等位基因平均数分别为3.1和2.5,平均杂合度观测值分别为0.086和0.061。与其他非迁飞性蝗虫如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比较,这种蝗虫种群的平均杂合度较低但遗传多态性较高。结果表明:该蝗虫较强的跳跃能力可使个体暴露于各种不同环境,有利于维持种内遗传多态性的动态平衡,而种群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态性能增强该物种在不同栖息地的生存和繁殖能力。F-统计量表明两个种群之间的遗传分化相对较小,但这种分化显著高于迁飞性蝗虫如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Nei的遗传一致度(I)和Roger的遗传距离(D)的结果分析揭示了两个种群之间较高的遗传一致度(I=0.904)和较小的遗传距离(D=0.256)。然而,在一些酶基因座位如Aep-I(Fst=0.462)和Pgi-I(Fst=0.182),F-统计值相对较大,遗传分化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9.
藜芦和苦参对中华稻蝗的毒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注射法分别就两种植物性农药藜芦和苦参对中华稻蝗蝻和初羽化成虫的毒力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 ,两种农药对中华稻蝗均有较强的杀伤力 ,其中 2 6%复方苦参碱的毒性比 0 5 %藜芦制剂毒性大 ;蝗蝻较成虫对药剂敏感 ,龄期越小 ,敏感性越高。此外 ,本文还就两种药剂在不同时间作用段对中华稻蝗的毒力作了分析 ,结果表明 ,在较短时间达到一定的杀伤力 ,需要较大的作用量 ,显示出致死剂量对时间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0.
蝗总科部分种类等位基因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采自山西太原黄陵、山西临猗伍姓湖及山西雁门关两科4种蝗虫的4个等位基因酶位点的基因频率进行了比较研究,并用BIOSYS-Ⅱ软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表明:所研究种群的苹果酸脱氢酶(MDH)都存在两个位点,中华稻蝗的MDH-1还存在两条亚带。在所研究种群中的MDH-1图谱中,一个中等迁移率的谱带存在于所研究的4个种群中。东亚飞蝗在乳酸脱氢酶(LDH)和苹果酸酶(ME)中存在两个固定的等位基因,同时黄胫小车蝗在MDH-1中存在一个固定的等位基因,在MDH-2中存在一个独特的等位基因。在所有4个种群中,中华稻蝗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3个,He=0.220),黄胫小车蝗遗传多样性水平最低(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1.5个,He=0.013)。除中华稻蝗的MDH-1和LDH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其余种群的4个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均不同程度的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等位酶数据表明这4个种群在系统发育关系方面是相近的,但在遗传多样性水平上却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