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鸡、羊、鹅、鸭粪便中分离出的空肠弯曲菌,提取染色体DNA做酶切分析,得到几乎相同的带型;与从比利时引进的结肠弯曲菌及海鸥弯曲菌比较,带型完全不同;同时,从人胃粘膜中分离出的幽门螺旋菌,做染色体DNA酶切分析,得到与前者完全不同的带型。  相似文献   
2.
藏药迷果芹根中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藏药迷果芹(Sphallerocarpus gracilis)的根中首次分离到6个化合物,经MS,NMR等光谱技术鉴定,结合化学反应,确定了其结构分别为xanthalin(1),3-O-angeoylhamaudol(2),isoimperatorin(3),aviprin(4),4′-O-β-D-glucopyranosy-5-O-methylvisamminol(5)和daucosterol(6)。  相似文献   
3.
用马尿酸水解,28℃中生长及10种试剂抗性试验,研究了空肠弯曲菌的生物学分型,每株菌按3种方法,4组实验进行计数,我们对86株弯曲菌进行了生物学分型,其中空肠弯曲菌79株,分为17种类型,结肠弯曲菌5株为5种类型,海鸥弯曲菌2株为2种类型。这对菌株在流行病学上分析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黄芩苷作为黄芩的主要成分之一,其制剂虽应用广泛,但存在较多缺点,如水溶液不稳定、口服吸收差、生物利用度不高及药物体内半衰期短等从而导致用药剂量大且频繁给药。本文目的是研究丁香花蕾精油及其微乳对黄芩苷体外经皮渗透性的影响。方法:采用Valia-Chien扩散池,以生理盐水为接受液,不同浓度的丁香花蕾精油以及以丁香花蕾精油作为微乳的油相及促进剂进行大鼠离体皮肤的体外渗透实验。结果:黄芩苷微乳的平均粒径为41.3±5.1 nm,多分散指数为0.18,表明该制剂粒径小且均一。微乳(不含丁香花蕾精油)、丁香花蕾精油及含丁香花蕾精油的微乳对黄芩苷均有不同程度的增渗作用。其中,含丁香花蕾精油的微乳对黄芩苷的促渗作用最强。结论:丁香花蕾精油以及以丁香花蕾精油作为微乳的油相对黄芩苷均有一定的促进渗透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两步阳极氧化法制备出孔径为75nm的多孔阳极氧化铝(PAA75),并使用交流电沉积技术在PAA75孔道内装载纳米Cu。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观察样品微观形貌,进一步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对材料化学组成及晶型进行了表征和分析。选用大肠杆菌(E.coli ATCC 8099)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 ATCC6538)测试Cu/PAA的抗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本方法制备的Cu/PAA中Cu主要以Cu0存在,并且Al和Cu所占原子比为17.77∶0.71。体外抗菌测试表明,Cu(10s)/PAA对E.coli的1d、2d和3d抑菌率分别为82%±11%、78%±7%和45%±4%,对S.aureus的1d、2d和3d抑菌率分别为89%±4%、75%±8%和56%±11%。  相似文献   
6.
人胃螺旋菌的分离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首次从一慢性活动性胃炎病人胄粘膜活检组织中成功地分离到一株人胃螺旋菌(Gastrospirillumhumini5,GH),并观察到此菌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混合感染存在。GH直径0.3μm(在扫描电镜下测量),氧化酶阳性,过氧化氢酶阳性,并有很强的尿素酶活性。此菌为微需氧菌,在含5%O2、10%CO2和85%N2的混合气体环境中生长良好。在含6%、10%脱纤维绵羊血布氏琼脂培养基及含10%小牛血清布氏肉汤中表现为不同菌体形态,可呈球状、肾形及1~14个较密螺旋状,菌体长度可达17Ftm。在一70℃保存30天后发生球形变,但在连续传代培养后可恢复典型形态。GH的分离培养成功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大多数药用天然产物在植物中含量低微,提取分离困难;而且这些化合物一般结构复杂,化学合成难度大,还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基于合成生物学技术获得药用天然产物具有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优点。文中以药用萜类化合物人参皂苷、紫杉醇、青蒿素、丹参酮,生物碱类化合物长春新碱、吗啡以及黄酮类化合物灯盏花素为例,总结了植物来源药用萜类、生物碱类和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合成生物学研究进展,介绍了药用天然产物合成生物学研究的关键技术与方法,并展望了合成生物学技术在药用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黄河靖南峡-黑山峡河段的生态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GIS空间分析、栅格运算与叠加及RS图像地物提取方法,针对黄河靖南峡-黑山峡河段存在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土壤盐渍化等生态问题,开展了单因子生态问题敏感性和综合生态敏感性分析.研究表明:中、高度生态敏感区几乎覆盖研究区整个流域,包括景泰县五佛乡、靖远县北湾镇以北和乌兰镇、糜滩乡、东湾镇、三滩乡及平川区的陡城到红柳滩一带;针对高、中和轻度敏感性区域,相应地将研究区规划为禁止开发建设区、中度开发建设区和深度开发建设区.在区域水电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积极保护措施,以实现流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产自安徽的鲍姆桑黄、产自浙江和吉林的瓦尼桑黄、产自山东的粗毛纤孔菌以及采自山西的野生桑树桑黄为研究对象,检测桑黄子实体乙醇提取物中的总多酚、三萜及麦角甾醇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物种和不同来源的桑黄子实体中总多酚、三萜、麦角甾醇含量存在差异,其中总多酚含量最高的是产自浙江的瓦尼桑黄(1.99%),三萜含量最高的是产自山东的粗毛纤孔菌(产孢前,1.32%),麦角甾醇含量最高的是产自吉林的瓦尼桑黄(0.19%)。以丙二醛(MDA)为指标比较不同来源桑黄子实体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4种桑黄子实体提取物对大鼠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酶MDA的产生均表现出良好的抑制能力,其中浙江桑黄抗氧化活性最佳,MDA抑制率达到96.53%。应用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LC-IT-TOF-MS)技术从桑黄子实体的乙醇提取物中鉴定了19种化合物,其中浙江的瓦尼桑黄、吉林的瓦尼桑黄和安徽的鲍姆桑黄子实体的化合物组成较为相似,主要为hispidin的衍生物;野生的桑树桑黄子实体主要产物也为hispidin衍生物,但结构类型不同于上述3种桑黄;山东的粗毛纤孔菌子实体中则含有大量的hispidin...  相似文献   
10.
雄甾-4-烯-3,17-二酮(4AD)是甾体化合物合成过程中的关键中间体,其羟化产物通常具有良好的药理活性或作为工业生产甾体药物的重要中间体。利用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对4AD进行生物转化,从其发酵提取物中共分离鉴定了3个4AD羟基化产物:6β-羟基-雄甾-4-烯-3,17-二酮(6β-OH-4AD,1),14α-羟基-雄甾-4-烯-3,17-二酮(14α-OH-4AD,2),6β,14α-双羟基-雄甾-4-烯-3,17-二酮(6β,14α-di-OH-4AD,3),表明T. roseum对4AD的C-6β位和C-14α位具有较强的羟化能力,其中14α-OH-4AD(2)可作为合成强心甾类化合物毛地黄毒素的重要中间体,6β,14α-di-OH-4AD(3)可作为合成具有抗肿瘤活性的14α-羟基-雄甾-4-烯-3,6,17-三酮的重要中间体。提供了1株能够高效制备活性甾醇中间体14α-OH-4AD和6β,14α-di-OH-4AD的菌株,同时可为研究其他甾醇药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