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高渗透性甘油促分裂原激酶信号转导途径(high osmolarity glycerol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signaling transduction pathway,HOG-MAPK)是调控酿酒酵母对外界高渗透压胁迫环境应答的主要途径,促分裂原蛋白激酶Hog1p(MAPK Hog1p)是其中的关键性作用因子.在高渗透压刺激时,MAPK Hog1p接受信号被特异性激活并进入核内,调控相关胁迫应答基因的表达,并介导该时期细胞周期的阻滞,从而增强细胞对外界不利环境的适应能力.对胁迫条件下酿酒酵母中MAPK Hog1p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有利于更深入地了解哺乳动物体内逆境激发促分裂原蛋白激酶途径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胚胎-胎仔发育毒性试验中SD大鼠妊娠期的体重、生殖功能指标及胎鼠的各项发育指标,为SD大鼠的发育毒性研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395只SD雌性大鼠,交配成功后,于妊娠第20天剖检孕鼠,检查孕鼠的内脏器官有无异常,称量子宫重量、窝重和胎盘重量,计数黄体数、着床数、活胎数、吸收胎数和死胎数.胎鼠共5272只,将一半胎鼠放人固定液中做内脏检查,另一半胎鼠进行骨骼检查,检查胎鼠外观、内脏和骨骼有无异常和变异.结果 和结论 建立SD大鼠胚胎-胎仔发育毒性试验中各项指标的数据库,求得各指标的正常值及标准差,95%的可信区间,为生殖毒性研究提供正常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黄酮化合物色谱保留时间与其三维结构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CoMSIA)方法,结合黄酮类化合物含有较多羟基、易形成较强分子内氢键的特点,建立了黄酮类化合物色谱保留时间与其三维结构的关系模型,以探讨黄酮类化合物色谱保留时间预测的新方法。模型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值为0.705,非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2为0.981,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该研究结果对进一步开展黄酮类化合物液相色谱保留参数与三维结构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转录因子是能够结合某基因上游特异核苷酸序列上的蛋白质,活化后从胞质转位至胞核,通过识别和结合基因启动子区的顺式作用元件,启动和调控基因表达。真核生物在转录水平上的基因表达调控,影响和控制着细胞和生物个体的许多生物学过程。本文综述了转录因子的结构、分类以及其在植物干旱胁迫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嗜热脂肪芽孢杆菌为材料,通过PolyminP沉淀、硫酸铵分级及DEAE纤维素、磷酸纤维素、Blue-Sepharose、FPLCMonoQ、FPLC Superose12等柱层析,得到了部分纯化DNA解链蛋白BstH2。BstH2具有受DNA促进的ATP酶活力,没类型的核酸对BstH2的ATP酶活力的促进作用没。BstH2在55℃有最高ATP酶活力。这种活力受大肠杆菌单链DNA结合蛋白的抑制及随  相似文献   
6.
金宇  周可新  高吉喜  穆少杰  张小华 《生态学报》2016,36(23):7702-7712
准确可靠地识别国家重点保护陆生脊椎动物物种的优先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问题之一。采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s)模型,基于12个环境变量,对中国263种国家重点保护陆生脊椎动物建模,并预测各个物种在背景点的适生概率,迭加计算得到国家重点保护陆生脊椎动物物种的生境适宜性指数。此外,基于对生境适宜性指数的空间自相关分析,识别和确定国家重点保护陆生脊椎动物物种优先保护区,并对优先保护区目前的被保护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国家重点保护陆生脊椎动物物种的优先保护区的面积为103.16万km~2,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0.90%。优先保护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部地区,包括西南地区的秦岭-大巴山山区、云南省与印度及缅甸的交界地区、武陵山山区、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山区、阿尔泰山脉山区、天山山脉山区、昆仑山山脉山区;东北的大、小兴安岭、东北-华南沿海地区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有少量分布。优先保护区中被保护的面积为50.40万km~2,占优先保护区总面积的48.86%,保护率偏低,未被充分保护。利用系统聚类分析,将未被保护的优先保护区划分成3种优先保护顺序,以期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口服益生菌联合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肠道菌群、喂养不耐受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12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在早产儿出生24 h内开始非营养性吸吮、早期微量喂养,使用配方奶喂养,每次0.5~1 mL/kg,2~3 h 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益生菌,0.25 g/次,1次/天;观察患儿出生后3 d、7 d、14 d血清胃泌素水平,呕吐、腹胀、胃潴留、排便情况,观察体质量、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到完全肠内营养时间;分别在出生后2 d、10 d、20 d检测粪便中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免疫指标。结果第14 d胃泌素水平观察组高于对照组(53.75±6.50 vs 43.75±5.78)pg/mL,呕吐、腹胀、胃潴留的发生率和排便不畅的例数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7.55±1.34 vs 14.22±1.78),第14 d的体质量观察组高于对照组(1 682.34±159.11 vs 1 426.10±141.58)g,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8.00±1.22 vs 9.80±0.83)d、达到完全肠内营养时间(9.60±1.81 vs 12.00±1.93)d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10 d、20 d粪便中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肠道乳杆菌和双歧杆菌菌群载量与CD4^+T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例存在显著正相关(均P<0.05),与CD3^+和CD8^+T细胞百分比间不存在相关性(均P>0.05)。两组治疗前CD3^+、CD4^+、CD8^+T淋巴细胞数量、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水平(39.28±4.09 vs 37.42±3.97)%、CD4^+/CD8^+(1.61±0.48 vs 1.37±0.49)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口服益生菌联合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改善其肠道菌群,提高免疫功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酿酒酵母转座标签插入突变体263-H9中高盐胁迫基因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典科  张小华  刘向勇  鲍晓明  高东 《遗传》2006,28(10):1294-1305
突变体263-H9是利用mTn3转座标签对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W303-1A诱变、筛选得到的。该突变体表现出对多种逆境胁迫(1.5 mol/L山梨醇高渗透压胁迫、0.65 mol/L NaCl高盐胁迫和15℃低温胁迫)敏感的表型特征, 而且与其他突变体不同其转座标签的插入位点是GIP2和YER053C-A的基因间隔区域。本文通过基因敲除、基因组文库功能互补等多种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方法, 确定了突变体263-H9的敏感表型不是由于转座标签的插入直接引起的, 而是盐胁迫反应信号传导途经中重要的基因PBS2发生部分缺失, 造成该基因不能正常表达, 而导致的表型变化。  相似文献   
9.
薏苡仁蛋白质组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灵芝  袁建娜  张小华  乔延江 《生物磁学》2012,(23):4416-4418,4432
目的:对药食两用功能的薏苡仁蛋白质四类组分和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旋光法、索氏提取法、烘干法、马弗炉法分别进行淀粉、粗脂肪、水分和灰分的测定;采用顺序抽提法依次进行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的提取,用Brandford和凯式定氮法进行蛋白质含量分析;采用氨基酸分析仪进行氨基酸含量测定。结果:薏苡仁总蛋白含量为14.17%,其中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分别为0.20、0.88、6.34和5.30mg/100mg鲜重,分别占总蛋白质含量的1.43%、6.20%、44.74%和37.38%;薏苡仁粉经酸水解后共检测到15种氨基酸,除Trp外,人体必需氨基酸和半必需氨基酸均有检测到;各氨基酸含量也存在着差异,含量最高的为Glu(3.59mg/100mg),含量最低的为Met(0.17mg/100mg)。结论:薏苡仁蛋白中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较丰富,为今后进一步开发薏苡仁功能食品提供了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10.
血管紧张素1-7(angiotensin 1-7, Ang1-7)在神经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已有研究发现,Ang1-7在脑缺血动物模型中发挥保护作用,但至今未见有关Ang1-7对氧糖剥夺/复氧(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reoxygenation, OGD/R)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报道。本研究以厌氧培养及不含葡萄糖的EBSS培养基培养、建立新生大白鼠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OGD/R模型模拟脑缺血环境,实验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和Ang1-7处理组。倒置显微镜观察神经元形态显示,Ang1-7处理组的神经元形态明显改善|CCK8试剂盒检测发现,Ang1-7处理组的细胞活性提高|流式细胞术研究发现,Ang1-7处理组的神经元凋亡和坏死率降低、神经元内Ca2+及NO水平降低|Western印迹结果发现,Ang1-7处理组Bax表达降低,Bcl-2表达增加。以上结果说明,Ang1-7可降低OGD/R神经元中NO和Ca2+水平,降低Bax蛋白、增加Bcl-2蛋白的表达,减少OGD/R神经元凋亡和坏死率,对OGD/R神经元发挥了保护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在神经元水平上研究Ang-1-7的保护机制奠定基础,对中风等脑缺血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