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1篇
  2018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物的睡眠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睡眠是动物的一种周期性行为。这种静止状态的本能行为并不是高等动物所特有,昆虫、软体动物、鱼类、两栖和爬行类也有睡眠行为。本文对有关动物睡眠行为的几个问题作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自1976年首次在秦皇岛海岸发现七星瓤虫的群聚现象以来,又经过连续8年的广泛研究,进一步讨论了七星瓤虫在黄、渤海域的群聚范围、群聚数量、群聚规律以及迁飞等问题。本文的重点是试图从数学上论证七星瓤虫的迁飞,并进一步预测预报七星瓤虫的群聚日期,以便为群聚七星瓢虫的利用奠定基础。 根据可能有关的因子设64个自变量,2个因变量,通过反复计算,大量筛选可能与虫情有关的气象因子,结果入选的气象因子说明,群聚瓢虫是迁飞过程中迫降入海,并由风浪推上海岸的。经过用双层筛选逐步回归和逐步判别两种数学方法去筛选自变量,结果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从定量角度对七星瓢虫的群聚和迁飞给出了论证。并说明七星瓢虫的群聚与近期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可以利用短期或中期气象预报代入判别式进行群聚的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3.
动物的文化行为(cultural behaviour)是指通过非遗传的方法把信息从一个世代传给另一世代的行为。文化行为与进化过程不同,进化过程必须借助于自然选择才能发生,而文化行为是不遗传的。可见,动物适应其生存环境可以通过体质的进化(遗传进化),也可以通过学习特定的技能(不遗传)。学会的技能不能借助于遗传传递给后代,但却可以通过印记  相似文献   
4.
雌雄同体、自体受精和异型杂交为了便于下面的讨论,我们先来弄清几个有关名词的含意: 雌雄异体(gonochorisuc)——是指雌雄两性个体完全分离,像所有的鸟类和哺乳动物那样,雌雄异株(dioecious)——相当于动物的雌雄异体,但专用于植物,如冬青树(Ilex)和荨麻(Urtica dioica);雌雄同体(Hermaphrodite)——对动物来说是指一个个体既能产生卵子,也能产生精子。精子和卵  相似文献   
5.
选型交配和非选型交配有些动物种内含有许多不同的形态型或族,在这些动物中,个体可以表现为选型交配(assortative mating)或非选型交配(disassortative mating)。前者指选择与自己同型的个体交配,后者指选择与自己不同型的个体交配。在家养公鸡的各个品系和在野生的小雪雁(有蓝色型和白色型之分)中,曾有人研究过  相似文献   
6.
动物在非活动期的热量调节小型恒温动物由于体形小和代谢旺盛,所以必须经常取食,有时则需要不间断地进食,只有这样它们才能摄取足够的能量,以便能够安全地度过一个非活动期(如寒冷的夜晚)。一些体形较大的动物,有时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如生活在高寒地区的动物和需要度过一个较长的非活动期的动物。为了能够顺利地度过这样一个非活动期,动物在行为上也有很多节省能量的适应,如群栖、钻入雪下或山洞中过  相似文献   
7.
昆虫感知外世界的方式和能力与我们人类是很不相同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听觉过五种感觉能力是人类和昆虫所共有的,但它们的性质和重要性在不同的昆虫类群中却差异很大。昆虫的复眼和视觉  相似文献   
8.
五、动物行为的动机(Motivation) 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当周围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动物的行为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例如:一只睡觉的狗当主人走近它时它会醒来,一只正在啄食的鸽子当它看到一只老鹰在空中盘旋时它会飞走。因此我们可以说.外部刺激是引起动物行为变化的一类因素。但是,人们也经常看到,当周围环境不发生变化的时候,动物的行为也会发生改  相似文献   
9.
动物有各种各样的对策防御捕食者的捕食。主要对策有警戒色、视觉色多态现象、尾斑信号、报警呜叫、以某种显示行为分散捕食者的注意力和群力围攻等。在我们分析动物反捕食对策的进化时,必须牢记以下几点:第一,被捕食动物的反捕食对策总是同捕食动物的捕食对策协同进化的(L.E.Gilbert和P.E.Raven,1975);第二,即使捕食不是作为一个密度制约因素在起作  相似文献   
10.
动物的社群结构和行为特征大都同捕食现象有关。这些特征既能使动物得到食物,而又不致使自己沦为别的动物的食物。猎豹的外形和奔跑速度、羚羊的高度警惕性、猫头鹰敏锐的听觉器官和地面营巢鸟类的保护色,都有利于这些动物在激烈残酷的生存斗争中找到食物,而又避免使自己成为食物。被捕食动物的社群生活,在某些情况下(但并不总是如此)可以减少捕食动物对自己的捕食,并有利于得到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