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在前一篇文章里,作者报告了我国南部地区松树上散斑壳属(LophodermiumChev)的8个种。本文继续报道7个种,其中广西散斑壳(L. guangxiense Y.R.Lin)是新种,东方散斑壳(L. orientale Minter)为我国新记录种,乔松散斑壳(L. pini-excelsaeAhmad)等5种为国内已知种。另外,编制了中国南部地区松树上散斑壳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一个采自天目杜鹃Rhododendron fortunei落叶上的斑痣盘菌科一新种——坛状散斑壳Lophodermium urniforme。它区别于近似种的主要特征为成熟子囊果呈坛状、具发达且外翻的唇、分生孢子器为不规则下皮下生。研中提供了该种的描述、子实体的外表与内部结构的照片及形态图和讨研。模式标本保藏于安徽农业大学森林菌物标本室(AAUF)。  相似文献   
3.
在利用ISSR技术分析齿裂菌属和皮下盘菌属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中,为获得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ISSR扩增结果,对影响ISSR-PCR的条件进行了筛选,确定了此类菌物ISSR-PCR反应的最适宜条件:在15μLPCR反应体系中,10倍Taq酶缓冲液1.5μL,DNA模板8ng/μL,MgCl22.5mmol/L,dNTP0.15mmol/L,引物浓度0.4μmol/L,Taq酶1.00U,ddH2O9.0μL。最佳退火温度因不同的引物而定,最佳循环次数为35次。  相似文献   
4.
采用9个重复性好的随机引物对被子植物上的28个散斑壳属(Lophoderm iumChevall.)菌株进行RAPD-PCR扩增,通过RAPD分析结果结合表型性状的比较和分析,确定了子囊果埋生位置,子座、子囊、子囊孢子、侧丝等形态学特征以及寄主种类差异在该类菌物种水平分类上的重要性,另外产地不同等对种内遗传多样性产生一定影响。进一步明确了被子植物生散斑壳属一些种内和种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5.
近年作者对我国南部地区松树上的散斑壳属(Lophodermium Chev.)真菌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本文报道8个种,其中椭圆散斑壳(L. ellipticum Y.R.Lin)是新种,喜马拉雅散斑壳(L. himalayense P.F.Cannon & Minter)和库曼散斑壳(L. kumaunicum Minter & M.P.Sharma) 为我国新记录种,南方散斑壳(L. australe Dearn.)等5种为国内已记载种。对新种作了拉丁文、汉文描述和图解,对新记录种进行了简要记述。另外,记载了已知种的寄主新记录和地理新分布。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松树上散斑壳属(Lophodermium Chev)的7个种,其中3个新种:安徽散斑壳(L.anhuiense Y.R.Lin sp.nov.)、白皮松散斑壳(L.pini—bungeanae Y.R.Lin sp.nov.)及奇异散斑壳(L.mirabile Y.R.Lin sp.nov.);2个我国新记录种:针叶树散斑壳(L.conigenum(Brunaud)Hilitz.)和南方散斑壳(L.australe Dearn.);2个国内已记载的种:松针散斑壳(L.pinastri(schrad.)Chev.)和乔松散斑壳(L.pini-excelsae Ahmad)。文中列出了分种检索表,对新种作了拉丁文和汉文描述,对新记录种的主要特点以及已知种的寄主新记录和地理新分布分别作了记载。  相似文献   
7.
松树上的七种散斑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松树上散斑壳属(Lophodermium Chev)的7个种,其中3个新种:安徽散斑壳(L.anhuiense Y.R.Lin sp.nov.)、白皮松散斑壳(L.pini—bungeanae Y.R.Lin sp.nov.)及奇异散斑壳(L.mirabile Y.R.Lin sp.nov.);2个我国新记录种:针叶树散斑壳(L.conigenum(Brunaud)Hilitz.)和南方散斑壳(L.australe Dearn.);2个国内已记载的种:松针散斑壳(L.pinastri(schrad.)Chev.)和乔松散斑壳(L.pini-excelsae Ahmad)。文中列出了分种检索表,对新种作了拉丁文和汉文描述,对新记录种的主要特点以及已知种的寄主新记录和地理新分布分别作了记载。  相似文献   
8.
桑天牛Apriona germari(Hope)对补充营养植物的偏好性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利用天牛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性,开发植物源引诱剂对于天牛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植物源引诱剂开发的一个基础工作,本论文研究选择3种主要寄主植物(构树、桑树和杨树)进行桑天牛成虫选择性与取食量的研究;研究显示,构树(Broussonetia parpyrifera(L.)Vent)、桑树(Morus alba L.)和杨树(Populus×canadensis Moench)引诱桑天牛成虫补充营养频率存在显著差异(F=118.9,P<0.01),桑天牛成虫补充营养对于构树具有极明显的选择性;桑天牛对3种植物取食量存在显著差异(F=14.7,P<0.01),桑天牛成虫补充营养时对构树具有明显的偏好性。上述研究为桑天牛成虫诱集捕杀及其引诱剂开发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为了更好的指导生产实践,本文对两种杀虫剂——虫线清乳油与绿色威雷(触破式微胶囊剂)毒杀桑天牛的效果进行了评价。试验采用林间罩笼方法,测定了两种杀虫剂对桑天牛成虫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虫线清喷施后,显著抑制了桑天牛的取食行为;5 d内桑天牛成虫全部死亡,防治率为100%;绿色威雷喷雾防治桑天牛成虫杀虫作用迅速,150 min内成虫全部死亡,防治效果达100%。上述两种药剂可以作为桑天牛成虫诱集捕杀的候选药剂在生产实践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作者对我国南部地区松树上的散斑壳属(Lophodermium Chev.)真菌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本文报道8个种,其中椭圆散斑壳(L.ellipticum Y.R.Lin)是新种,喜马拉雅散斑壳(L.himalayense P.F.Cannon & Minter)和库曼散斑壳(L.kumaunicum Minter &M.P.Sharma)为我国新记录种,南方散斑壳(L.australe Dearn.)等5种为国内已记载种。对新种作了拉丁文、汉文描述和图解,对新记录种进行了简要记述。另外,记载了已知种的寄主新记录和地理新分布。  相似文献   
10.
槐尺蛾是园林重要绿化树之一的国槐、龙爪槐最大食叶害虫,既食尽叶片影响观赏价值和绿化成果,又排泄大量粪便和吐丝下垂,有碍市容市貌.该虫发生世代多,准确预报各代幼虫发生期,则是防治的关键.经多代饲养研究测定卵期C=10.39±0.84(℃),K=67.57±3.03(DD);幼虫期C=9.16±0.42(℃),K=241.26±5.21(DD).其结果符合实际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