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7年10月8日15:36时,在重庆市渝北区江北机场飞行区(29°44′24″N,106°40′48″E,海拔415 m)一拦鸟网上发现1只中型涉禽,经形态鉴定为鸻形目(Charadriiformes)鸻科(Charadiidae)的肉垂麦鸡(Vanellus indicus)。该鸟随后被异地放飞。发现其位置的小生境为杂草坪,以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等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广西红壤土壤微生物溶磷基因进行克隆,并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从广西红壤中提取宏基因组DNA,克隆了GabY基因,构建大肠杆菌原核表达载体p ETDuet-1,转化大肠杆菌DH5α得到重组工程菌。通过酶切验证重组体。重组体在诱导条件下24 h对难溶矿物质磷Ca_3(PO_4)_2的溶磷量为(40.73±1.32)μg/mL,而对照组仅为(5.11±0.08)μg/mL。重组体和对照随着诱导时间的增加,培养基pH值均有下降趋势,但重组体培养基pH值变化显著大于对照组,产酸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证明成功克隆得到土壤微生物溶磷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3.
研究HIV-1膜抗原部分位点的改造对假病毒形成及病毒感染能力的影响。本实验采用环形诱变和DpnΙ筛选的方法对env进行定点突变。用获得的克隆和骨架质粒pSG3△env共转染293FT细胞,收获假病毒后用TZM-bl细胞进行单周期感染试验,检测特定位点改造对功能性假病毒形成能力的影响。改造之前样品S12-42-1的免疫印记的实验结果显示弥散的条带,蛋白大小约160kD,但单周期感染试验中其S/CO(样品信号值与临界值的比值)小于1,即不能形成假病毒。将该样品第457位氨基酸由丙氨酸变成天冬氨酸后,用突变体S12-42M进行单周感染试验,其S/CO值为6.65,表示突变体能够形成假病毒。结果表明HIV-1膜抗原部分位点的改变影响假病毒的形成或假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温度对大菜粉蝶生长发育的影响,在16、20、22、25、28和31℃共6个恒温条件下以白菜为寄主进行饲养,测定了温度对大菜粉蝶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存活率及成虫寿命等的影响,并采用直接最优法计算其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在16~28℃温度范围内,大菜粉蝶的卵、幼虫、蛹及全世代平均发育速率具有随温度升高而加快的趋势,存活率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卵、幼虫、蛹和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76℃、6.87℃、5.30℃和14.91℃,有效积温分别为38.14、213.90、169.68和43.01 d·℃。在28℃时大菜粉蝶卵的孵化率、各龄幼虫存活率、化蛹率、蛹重及羽化率均显著低于其他温度,31℃条件下不能完成个体发育。由此可见,高温环境不利于大菜粉蝶的存活和生长发育。研究结果可为大菜粉蝶田间发生期预测及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结核杆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型结核杆菌基因组DNA为模板,合成二段引物各20个碱基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经琼脂糖凝胶电泳证实,获得一条245bp扩增带。PCR检测的敏感性染色体基因组DNA为1pg,菌悬液为13个活菌/ml。在特异性试验中,人型结核杆趋,牛型结核杆菌、BCG可见此扩增带。被试的其它14种扰酸菌以及变铅青链霉菌、大肠杆菌质粒Puc19、星状诺卡氏菌、红球菌均未见该扩增带。54例肺结核痰标本3种方法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萋尼氏抗酸染色16.7%,培养法14.8%,PCR 37.0%。前2种检查方法分别与PCR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12例非结核性肺部疾患痰标本抗酸染色和PCR均为阴性。结果表明,PCR技术是快速、敏感、特异诊断结核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胡庆峰  罗毅  雷卓异  翟崇宇  王琦  吴雪 《蛇志》2021,(1):10-12,16
目的探讨动物学、临床医学跨界研究成果联合运用于快速准确诊断不明蛇类咬伤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1例不明蛇类咬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从病史、动物学生活习性、咬痕鉴别、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蛇类动物学分布6个方面进行剖析不明蛇类咬伤的诊断思路与方法。结果该例蛇伤患者的病史特征以及诊断与鉴别诊断:(1)病史特征符合银环蛇生活习性;(2)咬痕特征首先符合毒蛇咬痕,其次与银环蛇咬痕特征高度吻合;(3)蛇伤流行病学研究支持被咬地域存在银环蛇致伤病种;(4)临床表现首先符合毒蛇咬伤,其次与银环蛇/金环蛇咬伤临床表现高度吻合;(5)依据桂中毒蛇种类分布研究成果结合银环蛇咬痕特征确诊为银环蛇咬伤。结论将蛇类动物学、临床医学跨界研究成果联合运用于不明蛇类咬伤的快速准确诊断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不同年龄柏木混交林下主要灌木黄荆生物量及分配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灌木是森林生态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柏木林下主要灌木种-黄荆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不同年龄柏木林下的生物量以及分配格局,同时利用简单指标对其生物量建立估测模型。研究表明:①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林下黄荆单丛生物量以及各器官生物量也随之增加,其中枝生物量相差值最大,差距达24.3倍,而生物量最小的叶片,其差距也达6.9倍。②黄荆地上各器官生物量分配大小表现为干生物量枝生物量叶生物量皮生物量;根系生物量的分配以粗根和中根生物量为主,其中根桩和粗根生物量所占比重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中根、小根和细根生物量所占比重则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而减小;地上生物量所占比例较大,并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并最后趋于稳定。③建立生物量模型的简单指标以基径(D)作为自变量优于利用株高(H)和HD2模型的建立;最优预测模型多为二次或三次次曲线模型。其中干、枝和粗根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单丛生物量建立的预测模型较好,其模型的相关系数在0.8107—0.9293,达到极显著水平;皮生物量和根桩生物量的次之,模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7689和0.7926;中根和小根的生物量预测模型相对最差,模型的最大相关系数仅在0.4410—0.4830。  相似文献   
8.
壮族幼儿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我国壮族幼儿的体型发育规律,本文应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439例(男228,女211)3-6岁的壮族幼儿进行了体型评定.结果:(1)壮族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因子值和中因子值逐步下降,外因子值明显上升;(2)各年龄组体型均值均为中因子值>内因子值>外因子值,其中3-5岁男女各组均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男6-岁组为均衡的中胚层体型,女6-岁组为三胚中间型;(3)壮族幼儿各年龄组男女间SAD值为0.33-0.54,T为1.69-2.35,男女间的体型除3-岁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外,其余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汉族资料相比,各年龄组男女内、中、外因子值均为汉族高于壮族;壮族的体型分布比汉族分散.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肿瘤病区护理不良事件及其干预对策,本研究通过收集2016年1~12月我院肿瘤病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制定针对性对策进行干预,观察干预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2016年1~12月我院肿瘤病区上报护理不良事件59起,主要以意外拔管、医嘱处理错误和药物外渗为主,分别占38.98%、23.73%和16.95%;护理不良事件分级:0级共0起、Ⅰ级27起、Ⅱ级25起、Ⅲ级6起、Ⅳ级1起和Ⅴ级0起;护理工作年限<5年者中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比例为33.33%,明显高于工作年限≥5年者(p<0.05);护士职称者中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比例为30.88%,明显高于护师及以上职称者(p<0.05);护理不良事件时间分布中,13:00~18:00护理不良事件比例最高,达到45.76%,其次为7:00~12:00,达到28.81%;干预措施后,2017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52%,明显低于2016年(p<0.05)。通过上述分析,本研究根据肿瘤病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综合对策进行干预,可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患者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适应研究工作需要,我们完成了BamHl、EcoRl、PstⅠ、AluⅠ、BglⅡ、SaiⅠ等十几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分离纯化工作,样品在质量上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这些酶制剂用于遗传工程及核酸结构功能研究已能取代相应的进口酶,促进了科研工作的发展。本文报道我们在制备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中常用的几种方法,以及有实用意义的鉴定酶纯度的分析方法。一、材料与试剂 1.菌株:Arthrobacter luteus(ATCC21606),Bacillus globigii,Streptomyces albus 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