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生长在两个海拨地带(3200m,3980m)的矮蒿草(Kobresia humilis Serg.)和珠芽蓼(Polygonum vivparumL.)叶片的叶绿素荧光特性及其叶绿体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海拔升高,矮蒿草的珠芽蓼叶片的Fv/Fo、Fv/Fm和Rfd值均增大,且矮蒿草的Fv/Fo、Fv/Fm和Rfd值大于芽蓼。叶绿体超微结构的结果显示,海拔升高,珠芽蓼和矮蒿草的叶绿体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变形,但珠芽蓼的叶绿体变形和类囊体膜肿胀现象更为显。研究表明,矮蒿草和珠芽蓼光合作用对高山胁迫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且矮蒿草的适应能力比珠芽蓼强。  相似文献   
2.
韩发  贲桂英 《生态学报》1987,7(4):307-313
本文模拟研究了高原地区的不同光质对春小麦的生长发育、光合速率和干物质含量等方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蓝光和蓝紫光的照射能使春小麦植株趋于矮壮。提高总叶绿素含量,增加叶绿素b值,并能延迟春小麦的生育期和干物质积累的时间。(2)红光和蓝紫光对春小麦品种的光合速率都比对照有提高效应,其中红光最显著,蓝紫光次之,而蓝光下最低。(3)红光和蓝紫光下积累的干物质含量均大于对照,蓝光下的较低。从而论证了青藏高原地区较好的光质,尤其丰富的蓝紫光是高原春小麦屡出高产的重要生态因素之一。为在这一地区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挖掘更大的高产潜力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春小麦广泛栽培在我国不同地区和不同环境中,近年来,播种面积有较大发展,约占全国小麦总面积的35%左右,可见,春小麦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各地区单位面积产量差异大,如青海高原的柴达木盆地亩产高达2,026.1斤,超过我国山东、河南等省小麦最高单产约1倍’。为探索不同春小麦品种类型在不同地区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对农艺性状的影响,给引种和育种提供依据。我们选用当前青海推广的5个不同类型品种,1980年冬在海南岛崖县,1981年春在青海省西宁市和柴达木盆  相似文献   
4.
矮嵩草草甸植物群落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矮嵩草草甸植物群落的光合、暗呼吸和土壤呼吸的研究表明:光合作用的日变化在6月份接近平坦型,7、8月份呈午间降低型。矮嵩草草甸植物群落的光合作用受较低的光合面积指数及冠层叶片的受光势态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光饱和现象,光补偿点及光饱和点相对于全日照光合有效辐射均较低,接近于单叶的光响应特性。裸露地面的土壤呼吸和植物与土壤体系的暗呼吸不仅与温度有关,而且与土壤水分状况和降雨量也有密切联系。影响草甸群落光合特性的主要因素有:高原地区强烈的太阳辐射,较低的光合面积指数和植物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所形成的草结皮层结构。  相似文献   
5.
不同放牧强度下高寒灌丛植物的生长特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不同放牧强度下高寒灌丛植物在生长发育,生理生态,物质生产和群落等方面主要有以下变化:1.在高寒灌丛草场,禾草类,莎草类和灌丛类植物的叶面积指数和平均生长速率随着放牧强度的减轻而增大;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减小。植株平均高度,植被盖度水平也与放牧强度呈负相关(p<0.01)。2.各项生长分析参数中:叶面积比率,叶面积干重比和叶干重比与放牧强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叶面积指数与地上生物量呈相关(p<0.5),  相似文献   
6.
 不同放牧强度下高寒灌丛植物在生长发育、生理生态,物质生产和群落结构等方面主要有以下变化:1.在高寒灌丛草场,禾草类、莎草类和灌丛类植物的叶面积指数和平均生长速率随着放牧强度的减轻而增大;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减小。植株平均高度,植被盖度水平也与放牧强度呈负相关(p<0.01)。2.各项生长分析参数中:叶面积比率(LAR)、叶面积干重比(SLA)和叶干重比(LWR)与放牧强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叶面积指数(LAI)与地上生物量呈正相关(p<0.5),地上部现存在量与放牧强度呈负相关(p<0.01)。3.不同放牧强度条件下,高寒灌丛中的禾草类、莎草类、灌丛类和杂类草植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变化明显。其中禾草类和莎草类、灌丛类植物的生物量和种类组成比例在重度放牧下减少,在轻度放牧下增大。反之,重度放牧下杂类草的组成和数量明显增加,而轻度放牧下其比例降低。  相似文献   
7.
本文所述湟水穗螨(Siteroptes huangshuiensis)、青海穗螨(S.chinghaiensis)及燕麦穗螨(S.avenae)为禾谷穗腐病之传布媒介。穗腐病在欧美等地被称作“银顶病”(Silver top)或“白穗病”。此病在青海省部分地区的农田杂草野燕麦(Avena fatua)上发病率很高,并已不同程度地侵染到小麦、青稞及家燕麦(A.sativa)等农作物。关于媒介穗螨的种类记述已  相似文献   
8.
对高寒草甸珠芽蓼中几种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季节变化测定发现,珠芽蓼叶片内抗坏血酸、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相对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以及紫外辐射吸收色素在5月至8月间呈现“拱型”曲线变化,不同物质分别以6、7月份最高,分别与海北站地区的太阳辐射呈现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高山植物短管兔儿草光合作用特性及其对冰冻胁迫的反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短管兔儿草为典型的高山植物,具较强的光合能力,但光合效率较低。叶片具有发达的通气贮气组织;栅栏组织发达,叶绿体基粒片层较少。短管兔儿草光合作用特性易受生长环境因素的影响。低温胁迫使短管兔儿草光合速率、光合量子产额降低。低温下的光照加剧了光合作用受抑制的程度。本研究表明,短管兔儿草具较强的抗冻能力,是研究植物抗冻机理及筛选抗冻基因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0.
青海高原不同海拔珠芽蓼叶绿体超微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研究了生长于青海高原3个海拔地带(2500m、3200m、3980m)的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 L.)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发现随着海拔的升高,叶绿体结构呈现显著的变化趋势。2500m和3200m处叶绿体形状规则,分布在细胞边缘。3980m处叶绿体膨大变形,且分布在整个细胞当中。海拔升高,类囊体膜减少,膜垛叠程度减小。不同海拔珠芽蓼叶绿体的类囊体膜结构差异较大,特点显著。随海拔升高,珠芽蓼叶绿体破坏程度增加。主要表现为类囊体膜肿胀、类囊体膜溶解和叶绿体破裂。许多破裂的叶绿体中残留有发达的基粒和大而多的淀粉粒。珠芽蓼叶绿体的这些结构特征,既是环境胁迫的结果,又是植物适应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