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大薯带节茎段为外植体,离体诱导类原球茎并建立大薯类原球茎的再生体系,以解决愈伤组织分化成苗和试管苗移栽成活率低的难题。结果表明:以带节茎段为外植体诱导类原球茎的最适培养基为MS(含3×Ca2+)+1.0 mg·L-1 6-BA+0.2 mg·L-1 NAA+0.1%PVP+3%蔗糖,诱导率高达93.33%;类原球茎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4mg·L-1 6-BA+80 mg·L-1 Ad+0.1%PVP+3%蔗糖;类原球茎生根的最适培养基:1/2MS+0.10 mg·L-1 NAA+0.1%PVP+3%蔗糖。将诱导得到的生根类原球茎植株进行炼苗,移栽基质珍珠岩:蛭石=2:1,移栽成活率可达到95%。  相似文献   
2.
对从海南粗榧根际分离的一株链霉菌菌株30702进行菌种鉴定和生物防治特性的研究。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和多位点序列分析(MLSA),并结合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比较分析确定该菌株种水平的分类地位。该菌株鉴定为紫黑链霉菌进化分枝中的Streptomyces solisilvae;该菌株能够产生蛋白酶、纤维素酶、几丁质酶、β-葡聚糖酶、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铁载体,具有解磷活性和促进植物生长的特性,发酵代谢产物能够抑制山药炭疽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菌株30702具有优良的生防特性,在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上具有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采用AFLP分子标记方法对收集于6省不同地区的111份大薯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到的8个AFLP引物组合扩增到1291个位点,其中1286个是多态性位点。利用多态性信息含量(PIC)、标记指数(MI)和解析强度(RP)分析不同引物组合的标记效率,获得引物的PIC平均值为0.22,MI平均值为35.67,RP平均值为50.50,表明引物扩增位点的高多态性和对大薯种质资源具有强辨别能力,其中引物E-AAC/CAG-M(PIC 0.24、MI 38.56、RP 56.35)具有较高的标记效率。111份大薯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GS)在0.30~0.82之间,平均为0.58,表明大薯种质资源的遗传相似性较低。采用UPGMA对大薯种质进行聚类分析,遗传相似系数在0.54时,111份材料被划分为4个类群和3个单独的分支,不同地区来源的大薯材料在聚类图中没有明显界限。  相似文献   
4.
宏基因组克隆——微生物活性物质筛选的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95%以上未能培养,采用传统的分离培养筛选的途径寻找新的微生物生物活性物质受到局限;宏基因组是特定小生境中全部微小生物遗传物质的总和,直接抽提环境样品中的总DNA,利用适宜的载体克隆到替代宿主细胞中构建宏基因组文库,通过外源基因赋予宿主细胞的新性状或基于某些已知DNA序列筛选,寻找新的生物活性物质或基因,极大地扩展了微生物资源的利用空间,增加了获得新的生物活性物质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宏基因组克隆--微生物活性物质筛选的新途径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阎冰  洪葵  许云  马超 《微生物学通报》2005,32(1):113-117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95%以上未能培养,采用传统的分离培养筛选的途径寻找新的微生物生物活性物质受到局限;宏基因组是特定小生境中全部微小生物遗传物质的总和,直接抽提环境样品中的总DNA,利用适宜的载体克隆到替代宿主细胞中构建宏基因组文库,通过外源基因赋予宿主细胞的新性状或基于某些已知DNA序列筛选,寻找新的生物活性物质或基因,极大地扩展了微生物资源的利用空间,增加了获得新的生物活性物质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山薯的雌花及胚胎发育,为山薯的胚胎学研究以及杂交育种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山薯大部分为雌雄异株,海南岛的山薯雌花花期约3个月,为9月初至11月末。子房3室,每室有2个倒生胚珠;胚珠具厚珠心,双珠被。珠孔一端表皮下的孢原细胞逐渐发育为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呈线形排列的大孢子,其中只有1个可以发育为功能大孢子。成熟的胚囊为7胞8核胚囊,其胚囊发育类型为蓼型。卵细胞的受精属于有丝分裂前型。其胚的发育类型为柳叶菜型,经过二细胞原胚、倒T型原胚、棒状胚、球形胚和梨形胚这5个发育阶段。胚乳的发育为核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