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血府逐瘀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大鼠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 CRP) 、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rosis factor-a,TNF-a)的影响。方法:50 只大鼠随机分为5 组:正常组,模型组,醒脑静组 (0.3 mL/kg),血府逐瘀汤组(0.3 mL/kg),联合用药组(醒脑静联合血府逐瘀汤)。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采用" 二次枕大池注血法" 建立大鼠SAH 模型。从造模成功后的第1 d 开始给药,连续给药7 d。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术前、术后 1 d、3 d、7 d、14 d取血浆及脑脊液,按ELISA 试剂盒说明书分别测定各组血清及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alpha(TNF-alpha)、C- 反应蛋白 (CRP)的含量。结果:(1)术后随着时间推移,SAH大鼠血清及脑脊液中TNF-alpha及CRP 含量逐渐上升,在第7 d 达到高峰。(2)术 后第1 d,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血清及脑脊液中TNF-琢、CRP含量均显著上升,差异显著(P<0.01);与模型组比较,醒脑静组及 血府逐瘀汤组中血清及脑脊液中TNF-alpha、CRP 含量无差异(P>0.05),而联合用药组中血清及脑脊液中TNF-琢含量下降,差异具有 显著意义(P<0.05)。(3)术后第3 d、7 d、14 d,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血清及脑脊液中TNF-琢、CRP 含量均显著上升,差异显著 (P<0.01);与模型组比较,醒脑静组、血府逐瘀汤组及联合用药组中血清及脑脊液中TNF-琢、CRP 含量下降,差异均显著(P<0.0 1),与醒脑静组或血府逐瘀汤组比较,联合用药组中血清及脑脊液中TNF-alpha、CRP含量下降,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醒脑静 联合血府逐瘀汤能有效缓解SAH大鼠CVS,与降低SAH大鼠血清及脑脊中TNF-alpha、CRP 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人肝癌细胞HepG2与人胎肝细胞L-02中与VP3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组分,以探讨VP3特异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采用PCR方法克隆vp3的DNA片段,将其插入质粒pET-28a(+)构建含6个组氨酸标签6His-VP3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利用亲和层析技术制备纯化的6His-VP3融合蛋白作为诱饵,分别从肿瘤细胞HepG2及正常细胞L-02的总蛋白中,通过pull-down技术捕获与VP3相互作用的特异性蛋白质组分。结果获得了高纯度的6His-VP3融合蛋白;以其作为诱饵从HepG2细胞和L-02细胞中捕获到的与VP3作用的相关蛋白质组分存在差异。结论 肿瘤细胞HepG2及正常细胞L-02中,与VP3作用蛋白的差异与其在不同细胞中的生物学行为相对应。  相似文献   
3.
对羟基苯甲酸(4-Hydroxybenzoate,4HBA)是用途广泛的有机原料,现行的生产工艺是以石油成分合成而得,在环境污染不断恶化、人类生存已经面临威胁之际,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的生产工艺已成为全球当务之急。本综述在简要介绍从石油成分合成4HBA之后,主要阐述利用植物和微生物从可再生资源合成4HBA的研究进展。莽草酸途径是生物合成芳香族化合物的重要途径,从该途径的最终产物分支酸到4HBA有两条途径。一条是分支酸裂解酶直接催化分支酸生成4HBA(莽草酸-分支酸路线)。另外一条途径是在植物细胞内引入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的对羟基肉桂酸-Co A裂解酶打通从苯丙素合成4HBA的通路(植物苯丙素路线)。最后介绍了一个天然合成积累4HBA的微泡菌Microbulbifer,并对其深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4-羟基苯甲酸(4HBA)是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芳香族化合物,也是很多天然产物和人工合成化合物的中间代谢产物。4HBA的代谢途径有原儿茶酸开环途径、脱碳酸途径和厌氧微生物的苯甲酰-CoA还原途径,以及尚未完全阐明的龙胆酸开环途径。从4HBA转化为龙胆酸的过程包含NIH重排反应步骤,本综述重点介绍NIH重排反应的研究进展并初步介绍了涉及4HBA降解过程中的酶。在本综述中,结合我们的研究工作介绍了一个嗜热Bacillus sp.B1菌株降解4HBA等芳香族化合物的代谢途径,最后对4HBA降解过程中的NIH重排反应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为探寻减轻水稻抽穗开花期高温热害的技术途径,以3个籼型杂交稻品种为材料,于2017—2018年在江西省吉安县、余干县、南昌县进行田间试验.在抽穗开花期自然高温下,设置叶面喷施5个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处理(SA1~SA5分别为100、500、1000、1500、2000 μmol·L-1)和5个不同浓度的磷酸二氢钾(KH2PO4)处理(K1~K5分别为7.35、14.70、22.05、29.40、36.75 mmol·L-1),并以叶面喷施蒸馏水为对照(CK),分析中稻生理特征和产量.结果表明: 与对照相比,SA处理和KH2PO4处理分别降低了剑叶丙二醛含量,提高了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其中SA2和K3处理效果最好.SA2、SA3和K3、K4处理提高了水稻穗粒数、结实率和产量,其中SA2和K3处理效果显著,与对照相比,SA2处理分别使穗粒数、结实率和产量增加了7.0%、4.0%和11.9%,K3处理增加了3.9%、4.7%和6.6%.抽穗开花期高温下,采取叶面喷施500 μmol·L-1 SA或22.05 mmol·L-1 KH2PO4的技术措施可显著提高中稻产量.  相似文献   
6.
谢远玉  黄淑娥  田俊  王钰  叶清 《生态学杂志》2016,27(9):2950-2958
热量资源的时空特征是影响双季稻种植布局的主要气候因素.为了分析近52年长江中下游主要双季稻区热量资源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双季稻种植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湖南、江西和湖北3省作为双季稻代表性研究区域,根据3省240个气象站1961—2012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利用气候倾向率及突变分析等方法,分析研究区双季稻温度生长期的热量资源和双季稻的安全生长期的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时段内不同水稻品种搭配布局及种植北界的变迁.结果表明: 近52年双季稻温度生长期及安全生长期的热量资源均呈明显增多趋势,其中,双季稻生长期及安全生长期的热量资源由寡至多的突变点均出现在2000年;双季早稻安全播种期提前3~7 d、双季晚稻安全齐穗期延后2 d,双季稻安全生长期平均延长7 d;双季稻种植北界明显北移了200 km左右,至33° N附近;同时,双季稻品种搭配由“早熟早稻+中熟晚稻”和“中熟早稻+中熟晚稻”向“中熟早稻+晚熟晚稻”转变.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热量资源的增加为双季稻种植北界北移、中晚熟品种替代早中熟品种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7.
达托霉素耐药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脂肽抗生素达托霉素抗菌活性强,致病菌不容易产生耐药性,已成为治疗革兰氏阳性菌特别是耐药菌感染的一线药物。但由于广泛使用,仍然出现了达托霉素耐药菌。细胞膜磷脂代谢和细胞壁结构动态与致病菌达托霉素耐药密切相关。文中综述了达托霉素作用机制和耐药机制,以期对药物研发和临床用药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