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热、CO2通量估算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靖    于强  潘学标  尹红  张永强 《生态学报》2008,28(6):2843-2843~2853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水热、CO2通量的准确估算对理解陆地和大气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有着重要意义.重点阐述了基于过程的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热、CO2通量模型,综述了统计模型、综合模型及基于遥感的模型的发展过程.其中水热通量统计模型包括基于温度和湿度以及基于温度和辐射的方法;CO2通量统计模型包括基于气候因子或蒸散因子以及基于光能利用率的方法.水热通量过程模型包括大叶、双源、多源和多层的水热传输物理模型;CO2通量过程模型包括叶片尺度及由大叶、双叶和多层方法扩展到冠层尺度的生理生态模型以及光合-蒸腾耦合模型.综合模型包括生物物理模型、生物化学模型和生物地理模型.统计模型形式简单,资料易得,对大范围的水热通量模拟具有指导意义;过程模型准确的揭示了水热和CO2通量传输的物理和生理过程,是大尺度综合模型的基础.未来生态系统水热、CO2通量估算模型将集成各种技术手段进行多尺度网络观测和大尺度机理模拟.  相似文献   
2.
有关氨基酸的问题过去在粮食和饲料作物上研究得较多口,棉花生长过程中氨基酸含量变化的研究也有一些。氨基酸含量变化不仅直接反映氮的代谢过程,也间接地影响光合作用等生理过程。本文对棉株不同部位器官的氨基酸含量差异进行了检测。材料与方法试验在本所试验农场进行,于1996年4月20日播种。供试棉花(Gossypiumhirsutum)品种为中棉所12和转基因抗虫棉品系R93-4。土壤为砂质壤土,管理按常现生产进行。分别于开花前(7月5日)和吐絮前(9月10日)取样测定氨基酸。将样品放火样品皿中,置60℃烘箱中烘24h后碾碎。每样品称取50mg,于…  相似文献   
3.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是估算植被生态系统碳源/汇的重要指标,开展区域NEP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对科学评估植被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及其气候变化应对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土壤呼吸模型和TEC模型,利用2000—2020年气象数据和遥感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Hurst指数和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华北地区固碳能力时空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及其未来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20年,华北地区年均NEP为228.8 gC/m2,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从西北向东南逐步递增的趋势,总体上表现为净固碳。从变化趋势来看,华北地区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总体呈增加趋势,分布面积占比达到88.8%,达到显著增加趋势的面积比例为54.5%(P<0.05),其中河北北部、北京北部、山西西北部、山东西部等地NEP每年每平方米增加9.0 gC以上。华北大部地区NEP年际波动较小,有79.6%的区域多处于较高稳定、高稳定的等级。从变化趋势来看,华北地区有84.9%区域NEP具有强持续性,且NEP未来仍将持续增加的区域面积占比达到51.4%。华北地区NEP的空间分布和年际变化主要受降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不同叶位棉叶气体交换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间条件下,棉花蕾期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以自上而下的第5主茎叶为最大。从此叶向上随叶位升高减小较快,从此叶向下随叶位降低减小较慢。夏季上午净光合速率大于下午;嫩叶比老叶对环境参数的变化响应敏感。不同叶位叶的光饱和点不同,低叶位叶呈现阴生叶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不同叶色基因型棉花的一些光合特性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田间多件下,单叶净光合速率、单位叶面积的叶绿素含量、蒸腾生产率等通常以绿叶棉为最高,红叶棉次之,黄叶棉最低。但叶绿素同化效率则以黄叶棉最高,绿叶棉居中,红叶棉最低。晴天下午黄叶棉的叶片净光合速率受抑制最小,因而有时可得到比红叶棉更高的净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6.
材料为陆地棉(G.hirsutum)品种冀棉11和聊无38B。在田间枯萎病盛发期,以具有典型缩症状的棉株为病株,正常生长的无病棉株为健株对照,进行比较分析。测定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叶片温度。得到结果如下:1.净光合速率降低;2.气孔导度下降;3.蒸腾速率减少;4.叶片温度上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