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中国兰科二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中国西藏兰科植物二新记录种:无叶沼兰(Crepidium aphyllum(King&Pantl.)A.N.Rao)和矮生白点兰Thrixspermum pygmaeum(King&Pantl.)Holttum。无叶沼兰和本属另一腐生种C.saprophytum(King&Pantl.)A.N.Rao的主要区别为假鳞茎圆柱形,唇瓣平展,顶端圆形,中萼片直立。矮生白点兰与T.masciflorum A.S.Rao&J.Joseph相似,但本种花序短于叶,苞片螺旋排列、花瓣匙形、唇瓣下凹且3裂、中裂片顶端下凹、胼胝体有毛。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中国海南兰科无叶兰属植物一新记录种:小花无叶兰Aphyllorchis pallida Bl.,本种的主要特征是花小,直径小于1 cm,唇瓣分两部分,后唇具两个耳状物,前唇3裂。  相似文献   
3.
周侃  刘汉初  樊杰  虞虎 《生态学报》2021,41(1):268-279
随着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环境系统的影响持续增强,研究各类生产生活活动的环境胁迫强度及其空间效应,是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建设背景下精准实施环境管控、规范保护利用行为的科学基础,对提升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以三江源地区为例,在COD、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4类人为源污染物排放量测算基础上,定量评估县域环境胁迫指数,解析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区域人类活动的点—线—面环境胁迫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人为源污染物排放对三江源地区的环境胁迫强度较低,且地域分异格局显著,中心城市(镇)胁迫强度较高,而国家公园所在的玛多、杂多、治多和曲麻莱4县仅为平均胁迫强度的1/2;2012—2016年间,城镇化和工业化过程的环境胁迫呈显著"点状"空间效应,农牧业生产方式的"面状"效应突出,旅游和交通运输为由点及线的"线状"胁迫。建议从提升全要素环境设施承载能力、建立全覆盖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实施生产生活旅游活动全过程环境规制等方面,制定缓解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区域环境胁迫强度的管控与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李平星  樊杰 《生态学报》2014,34(24):7376-7384
以快速城镇化的广西西江经济带为案例区,以生态重要性和开发建设适宜性为情景、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对城镇扩张进行模拟,进而从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角度定量分析两种情景的生态效应差异。结果表明,经济带东西两翼地区生态重要性较高,中部地区开发建设适宜性较高。中小城镇在生态重要性情景中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机遇,而大城市在开发建设适宜性情景下扩张更快。相同扩张强度下,生态重要性情景的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量下降较少,除食物生产功能外的其他各项服务功能呈现类似格局。随着扩张强度增加,两种情景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量之间的差异逐渐增大,从0.5%强度下的1.09亿元增大到10.0%强度下的4.05亿元。基于生态重要性的扩张情景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持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平衡更加有利,是一种相对合理的扩张方式。为开展区域层面城镇扩张情景模拟分析提供了参考,也为未来调控城镇扩展格局提供了优化情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周侃  张健  宋金平  樊杰 《生态学报》2023,43(10):4010-4023
环境基本公共服务是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生态环境治理及农牧民人居环境品质提升的关键环节,揭示其配置均衡状态及失效原因,对提升青藏高原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降低生态屏障区内人类活动的生态环境胁迫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以青海省4315个村镇居民点为对象,选取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卫生户厕改造3项特征指标,定量测度村镇环境基本公共服务配置非均衡性,运用有序多分类及二元逻辑斯蒂回归模型解析非均衡性的生成原因。结果显示:青海环境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总体偏低,处于低和极低等级的村镇居民点占37.13%和37.84%;环境基本公共服务非均衡性受配置成本、人口社会、经济收入和基层管理因素的多重影响,自然地理的高寒性和交通区位的偏远性是生成非均衡性的重要因素;人口社会因素的规模报酬递增效应使非均衡性加剧,大分散、小聚居的农牧民定居点通常是服务配置的弱势区域,经济收入和基层管理因素分别是非均衡性加剧的内因和外因。建议在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实施递进式均衡配置模式及适应性管理,建立就地消纳与跨区处理结合的弹性生活垃圾处置体系,推广耐低温分散化污水处置模式和生态化处置技术体系,适应高寒环境的户厕改造技术研发和农牧...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地域功能与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虞虎  钟林生  樊杰 《生态学报》2021,41(3):823-832
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建设是促进青藏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探索。解析地域功能、建构有序的空间组织模式是其关键科学基础。基于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队提出的国家公园群建设方案,从地域功能和空间结构上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具有生态保育功能、生活保障功能和游憩公益服务功能,并表现为空间异质性、时间变异性、多样复合性和相互依附性4种特性;在层级结构上可以划分为2个跨国国家公园、8个旗舰国家公园和11个一般国家公园,未来可再融入青藏高原其他不同层级的自然保护地;从"群"层面优化单体国家公园的功能定位和整体层面的有机组织,需要在类型结构、层级结构和空间结构上进行综合统筹,建构点域、线域、面域相结合的空间组织模式,形成联系紧密、发展稳定、演化有序的功能有机体,才能够深入推进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建设、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和区域绿色发展的三位一体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中国兰科二新记录种:小馥兰(Phreatia elegans Lindl.),其主要特征是萼囊囊状,花梗和子房波状弯曲,唇瓣有爪与蕊柱足相连,唇盘有毛;镰叶鸢尾兰(Oberonia falcate King et Pantl.)与O. angusti- folia Lindl.类似,但本种的唇瓣明显三裂,中裂片先端二裂而易区别。  相似文献   
8.
中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的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汉初  樊杰  曾瑜皙  郭锐 《生态学报》2019,39(22):8357-8369
高耗能产业是当前中国CO_2排放的重要来源,降低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是实现中国2030年减排目标的主要抓手之一。本文利用中国30个省区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在刻画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的时空特征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000—2015年,中国高耗能产业碳排放强度下降趋势极为显著,空间上表现出"西高东低"与"北高南低"并存的分异格局以及明显的空间自相关特征;本地高耗能产业碳强度明显受到周边省份的影响,技术创新、对外贸易、产业集聚不仅对本地高耗能产业碳强度产生影响,而且还能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作用于周边地区,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企业规模仅能作用于本地高耗能产业碳强度,环境管制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而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则对高耗能产业碳强度的影响不显著。从空间溢出效应、主导因素、区域差异化、应对产业转移四个方面提出了降低高耗能产业碳强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正  周侃  樊杰 《生态学报》2022,42(21):8664-8674
科学认知区域碳排放是开展碳减排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主体功能区诸多政策都直接或间接与碳中和相关,分析不同功能定位的地域单元碳排放特征,有利于制定符合各地区功能定位的碳减排政策。选取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比较典型的四川省,核算了2010-2017年各类主体功能区的碳排放量,以主体功能区为视角分析不同空间组分碳排放格局特征,结果显示:(1)四川省县域尺度碳排放整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碳排放具有明显核心-边缘结构特征,以成都平原为核心、攀枝花为次核心向外依次梯度降低。(2)主体功能区间碳排放量差异明显,城市化地区是碳排放的主要承载区和碳排放变化的主要贡献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碳排放量远低于城市化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碳排放强度显著高于城市化地区和农产品主产区(P<0.05),需引起关注。(3)第二产业是各类主体功能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城市化地区第二产业碳排放比重高于其他主体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居民生活碳排放比重则高于城市化地区。(4)立足各类主体功能区功能定位,从结构、技术角度讨论了各类主体功能区的碳减排政策措施,同时强调加强主体功能区区际合作,着眼全局,降低碳排放强度、减少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中游河漫滩(禹渡口-桃花峪)种子植物资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河中游河漫滩有种子植物84科、358属、818种,根据用途资源植物种类有56科270种,可划分为有6类、25亚类.其中含种数较多的依次为:纤维植物类、饲用植物类、药用植物类、抗污染植物类、指示植物类、水土保持植物类.文章分析了该区域的主要资源植物特点,并对资源植物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