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克隆植物的形态可塑性在基株和种群水平上分别表现为克隆构型和分株种群特征的变化。研究对象为内蒙古锡林河流域草地、林地、沙地3种生境下的羊草(Leymus chinensis)种群,通过对羊草根茎节间长度、间隔子长度、分枝强度、分枝角度、株高和分株密度等指标的测定和分析,对这3种不同生境中羊草的克隆构型及分株种群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羊草克隆构型相关特征,如,根茎节间长度,根茎节间长度频次分布格局、间隔子长度、间隔子长度频次分布格局,在不同生境差异较大。同时,羊草的分枝角度在不同生境间差异显著。而每间隔子所  相似文献   
2.
东北样带上的克隆植物及其重要性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宋明华  董鸣  蒋高明  李凌浩 《生态学报》2001,21(7):1095-1103
1997年野外调查资料,对中国东北样带克隆植物沿样带的分布,克隆植物在群落中的重要性以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克隆植物相对种数(C/Pt)和克隆植物相对重要值(IV)随样带上环境梯度变化呈增加的趋势,群落中克隆植物相对种数与土壤全氮含量负相关,与海拔高度正相关,与年平均温度和年降水相关不显著;克隆植物相对重要值与土壤全氮含量负相关,与海拔高度正相关,与年平均温度和年降水相关不显著,研究还发现,群落中克隆植物种数与非克隆植物种数随样带上海拔高度、年平均温度、年降水梯度变化相关性较差,而克隆植物种数与土壤全氮含量负相关不显著,非克隆植物物种数与土壤全氮含量正相关不显著,根茎型、分蘖型及鳞茎球茎型克隆植物在土壤湿度较差的生境中出现频率较高,而匍匐茎型、根茎鳞茎及根茎球茎型克隆植物在土壤湿度较好的生境中出现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采集丹江口市官山区溪蟹,用研钵研碎,以消化液置37℃温箱消化过夜,反复换水沉淀至水清为止。将沉渣移放于平皿内置双目解剖镜下检出斯氏狸殖吸虫(Paragonimus skrjab-ini)囊蚴。胆汁取自试验犬胆囊。一组为将纯胆汁和用生理盐水稀释成不同浓度的胆汁,分别加入平皿,分为100%、75%、50%、25%、2%胆汁,作为试验组;以生理盐水、生活用水作为对照组,在37℃水浴箱中脱囊。另一组均以50%胆汁,分别在46℃、37℃,30℃及室温下进行脱囊观察。每皿加入30个囊蚴,置不同温度下水浴箱中进行脱囊,分别记录时间和脱出率。结果在37℃温度下,各试验组不同浓度…  相似文献   
4.
 采用样线法和点样法对鄂尔多斯风蚀沙化梁地上的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了梁地上克隆植物的分布、克隆植物在群落中的重要性及其与群落物种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梁顶的典型草原植物群落和梁底的滩地盐生植物群落中克隆植物的物种丰富度较高,而在梁坡的沙生植物群落中较少,非克隆植物物种在梁顶出现频率较高,在梁坡和梁底较少;密集型克隆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与非克隆植物相同,游击型克隆植物在梁顶植物群落中没有出现,在梁坡群落中也很少,而在梁底的滩地中较多。2)梁底群落中克隆植物的重要值高于梁顶和梁坡群落中克隆植物的重要值,梁顶与梁坡群落中非克隆植物的重要值高于梁底群落中非克隆植物的重要值;在梁坡与梁底群落中,克隆植物的重要值都高于非克隆植物的重要值,而在梁顶群落中克隆植物与非克隆植物的重要值之间无差异;梁顶与梁坡群落中密集型克隆植物的重要值高于梁底群落中密集型克隆植物的重要值,而游击型克隆植物的重要值在梁底群落中较高;在梁顶与梁坡群落中,密集型克隆植物的重要值分别高于游击型克隆植物的重要值,而在梁底群落中,密集型克隆植物的重要值低于游击型克隆植物的重要值。3)梁顶的典型草原植物群落中,群落物种多样性随非克隆植物的重要值、克隆植物的重要值、密集型克隆植物的重要值的变化趋势相同,都为抛物线型。梁坡的沙生植物群落中,群落物种多样性与非克隆植物的重要值呈正相关,而分别与克隆植物和密集型克隆植物的重要值呈负相关。梁底的滩地盐生植物群落中,群落物种多样性与非克隆植物的重要值呈正相关,而与克隆植物和游击型克隆植物的重要值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吴良  宋明华  欧阳华 《遗传》2009,31(7):689-697
DNA序列、形态和其他同源性状可以用于推断物种的起源和历史。整合所有可利用的系统发育信息可以大大拓展所覆盖类群的范围, 推进我们对现存生物的认识, 而且使得生物学家提出和验证的假说尺度更广, 更有统计说服力。文章综述了整合系统发育信息的概念及其与传统分析的异同, 重点讨论了整合系统发育信息中应用最广的超级树(Supertree)和超级矩阵(Supermatrix)方法; 在比较分析了这两个方法的优缺点之后, 介绍了近些年提出的新的方法。文章详细分析了整合系统发育信息的发展所面临的来自数据和理论方面的挑战, 认为尽管整合分析的发展困难较多, 它仍然是到目前为止构建完整生命之树(网)的唯一方法; 它的完善必将拓展我们对于生物进化过程的认识, 并对进化生物学相关学科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宋明华  陈锦  蒋婧  王枫  于飞海 《生态学报》2020,40(11):3688-3697
外源氮素(N)输入陆地生态系统后会引起植物和土壤各碳库的变化,但是对不同化学形态氮素的长期输入如何影响光合碳在植物组织、土壤、土壤呼吸中的分配及转运知之甚少,尤其是对于氮输入引起光合碳分配变化进而作用于植物和土壤碳库的机制的认识还非常匮乏。基于在青藏高原矮嵩草草甸开展的不同化学形态氮素添加的长期实验,利用~(13)C示踪方法揭示了光合碳在植物地上、地下组织的分配,及其随时间在土壤中的滞留和随土壤呼吸的释放。研究结果表明,外源氮素添加10年后,与对照未添加氮素处理相比,氨态氮处理下的地上生物量增加了49.5%,氨态氮处理下的地下生物量增加了111.3%。土壤中滞留的~(13)C整体呈下降趋势,氨态氮处理下的土壤碳库显著高于硝态氮处理下的值。不同处理下的土壤呼吸中~(13)C的滞留量随时间呈指数衰减的变化趋势,其中,硝态氮处理下的~(13)C衰减最快。~(13)C同位素标记后第1天测定植物茎和叶内的~(13)C约占刚刚标定完茎和叶内~(13)C的80%,不同处理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直至标记后的第30天,茎和叶内~(13)C的滞留量约占初始量的30%。硝态氮处理下的值在第21天和第30天显著低于对照和氨态氮处理下的值,表明硝态氮处理下,植物光合固定的碳在短期内迅速输入地下组织和土壤中。这些结果从机理上阐明了植物光合碳分配对不同化学形态氮素长期输入的响应,进而影响到土壤呼吸CO_2的释放,以及对土壤碳库动态的贡献。加深了对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库稳定性维持机制的认识,能够为高寒草地的科学管理以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植物功能性状与环境因子的研究对认识不同环境梯度下植物群落的形成及对环境的适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高寒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灌丛草甸为研究对象,分析放牧影响下金露梅灌丛不同盖度梯度(金露梅灌丛盖度为0%、30%、60%和90%的灌草斑块)灌草斑块中草本植物叶功能性状与土壤因子的变化趋势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容重(BD)、土壤pH和土壤养分在金露梅灌丛盖度梯度下差异显著,干柴滩金露梅灌丛具有明显的"沃岛效应";随着金露梅灌丛盖度的递增,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趋势各有分异。(2)随着金露梅灌丛盖度的增加,比叶面积(SLA)显著上升,叶片厚度(LT)和叶片磷含量(LPC)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3)比叶面积与叶片厚度呈负相关关系,与叶片氮磷含量(LNC、LPC)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与叶片碳含量(LCC)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4)RDA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因子对叶功能性状变异的平均解释变量达72.25%,影响植物功能性状的主导因子有土壤有机质(SOM)、土壤全氮(TN)、土壤有效氮(AN)、土壤有效钾(AK)和土壤容重(BD),但不同盖度金露梅灌丛群落中影响叶性状的主导因子存在差异。金露梅灌丛盖度较小(30%)时受SOM和TN、AN的影响较大,而金露梅灌丛盖度较大时(60%)时主要受AK和BD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寒区属于独特而典型的高原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在对高寒区生态安全以及农牧民生计的维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青藏高寒区的草地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因此该区退化草地的生态恢复工作是国家生态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已有大量研究提出了各种有效的恢复手段,但缺乏因地制宜的系统性总结和论述。基于此,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青藏高寒区退化草地现状,总结了高寒区各生态类型分区的主要生态问题,明确了不同集成技术与模式的适用区域和范围,同时对这些技术、措施和模式的恢复效果和恢复机制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对未来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青藏高寒区退化草地的恢复治理、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稳定性维系提供系统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高寒植被物种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样方调查统计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植物的科属组成,计算了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探讨了多年冻土退化对高寒草地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年冻土退化过程中物种组成在属和物种丰富度上呈现降低趋势,湿、中生植物逐渐被旱中生和旱生植物替代;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退化会导致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和初级生产力的降低,影响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物种多样性与初级生产力具有密切的抛物线型关系。  相似文献   
10.
Fertilization is an effective management measure for recovery of degraded grassland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fertilization on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productivity of lightly and severely degraded alpine meadows, we conducted a fertilization experiment in northern Tibet since 2008. The treatments were addition of nitrogen (N) alone (50 kg N·hm-2·a-1, LN; 100 kg N·hm-2·a-1, HN) or addition of both phosphorus (P) and N (50 kg N·hm-2·a-1+50 kg P·hm-2·a-1, LN+P; 100 kg N·hm-2·a-1+50 kg P·hm-2·a -1, HN+P) in each of the two types of degraded alpine meadows. N addition alon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plant community co-verage or productivity in neither the slightly nor the severely degraded alpine meadow, while addition of both N and P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lant community coverage, aboveground and belowground biomass of the alpine meadows. This suggested that productivity of this alpine meadow is co-limited by N and P. HN and HN+P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species richness and evenness in the lightly degraded grassland, indicating that HN was not beneficial for the lightly degraded grassland to maintain species diversity and community stability. N addition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root to shoot ratio in the severely degraded meadow. In the lightly degraded meadow, N addition alone, especially with a high amount (HN), enhanced the importance values (IV) and biomass of grasses, while fertilization with both N and P increased those of sedges. In the severely degraded meadow, fertilization had little effect on IV of grasses or sedges, but improved biomass of forbs.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LN+P could be employed in recovery of lightly degraded alpine meadows, but other management measures such as fencing and reseeding may be needed for recovery of severely degraded alpine meadow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