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海洋微生物天然活性物质的开发应用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合课题研究和国内外文献资料报道概括了海洋微生物及其天然活性物质的开发和应用现状、海洋微生物天然活性物质的研究开发方法及其开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为了有效治疗乙肝病而研究了将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单链抗体(single-chain Fv against HBV surface antigen, HBscFv)与临床治疗乙肝常用的γ-干扰素(γ-interferon, IFNγ)连接的融合蛋白(HBscFv-IFNγ)。采用重叠PCR法将基因hbscfv与ifnγ连接成hbscfv-ifnγ, 再构建成多拷贝重组质粒pPICZαA/(hbscfv-ifnγ)1,2,4, 然后转入巴斯德毕赤酵母X33。从中筛选出的工程菌株X4能够分泌表达目的蛋白HBscFv-IFNγ, 并用SDS-PAGE、Western blotting和ELISA方法进行了初步鉴定, 结果表明组成HBscFv-IFNγ的HBscFv和IFNγ仍具有生物学活性。用14F7亲合层析纯化X4的发酵液可获得纯度达95%~98%的HBscFv-IFNγ。它可中和HBV转基因小鼠血清中27.9%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V surface antigen, HbsAg), 这表明HBscFv-IFNγ上的抗体能够与生物体内的HBV有效结合。可见, HBscFv-IFNγ将是一种防治乙肝病而有开发前景的靶向新药。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工程菌-毕赤酵母X4诱导表达卸BscFv-IFNγ(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单链抗体-γ干扰素,single-chin Fv against HBV surface antigen-γ-interferon)的量,本实验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来优化发酵工艺,确定了X4表达HBscFv-IFNγ的最优工艺条件:150mL摇瓶培养84h,甲醇添加量2.2%(v/v),接种后的OD600=6.5,装液量20mL.使HBscFv-IFNγ的产量由起始的15mg/L提高到21.14mg/L,提高达40.9%.这为进一步对HBscFv-IFNγ的纯化、药效研究和高密度培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土壤养分和细菌群落对林下植被调控的响应机制, 调查了浙江开化3种林分密度(高密度(KH)、中密度(KM)和低密度(KL))的17年生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和生物量, 测定土壤理化性质, 并基于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 3种密度的杉木林下植被地上部分总生物量为0.10-2.10 t·hm-2, 且优势植物物种差异显著。理化性质测定分析发现, 高密度与低密度林分的土壤pH、有效磷含量差异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 土壤pH与林下植被中草本、灌木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土壤有机质含量与灌木植被生物量及林下植被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速效钾含量与灌木植被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可知, 3种密度杉木林地土壤中酸杆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绿弯菌门为优势菌群, 总相对丰度占比超过80%。冗余分析(RDA)表明土壤pH、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是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关键影响因素。酸杆菌门的优势亚群为Gp2、Gp1、Gp3和Gp6, 占酸杆菌群的51.32%-57.38%, 且随林分密度降低, 林下植被增多, Gp1占比增大, Gp2和Gp6占比下降; Gp6相对丰度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可见, 杉木纯林经营中适度降低林分密度有利于林下植被生长和良好细菌群落结构保持, 有利于维持杉木林地土壤肥力, 实现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5.
利用盐藻(Dunaliella)培养生产β—胡萝卜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周世水  姚汝华 《生物学杂志》1997,14(6):15-18,22
盐藻是一种高含β-胡萝卜素的广盐性微藻。本文介绍了β-胡萝卜的功能、生产方法、协菏的生物学特征,研究了利用盐藻生产β-胡萝卜素的优化工艺条件和新型光生物反应器的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有效治疗乙肝病而研究了将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单链抗体(single-chain Fv against HBV surface antigen, HBscFv)与临床治疗乙肝常用的γ-干扰素(γ-interferon, IFNγ)连接的融合蛋白(HBscFv-IFNγ)。采用重叠PCR法将基因hbscfv与ifnγ连接成hbscfv-ifnγ, 再构建成多拷贝重组质粒pPICZαA/(hbscfv-ifnγ)1,2,4, 然后转入巴斯德毕赤酵母X33。从中筛选出的工程菌株X4能够分泌表达目的蛋白HBscFv-IFNγ, 并用SDS-PAGE、Western blotting和ELISA方法进行了初步鉴定, 结果表明组成HBscFv-IFNγ的HBscFv和IFNγ仍具有生物学活性。用14F7亲合层析纯化X4的发酵液可获得纯度达95%~98%的HBscFv-IFNγ。它可中和HBV转基因小鼠血清中27.9%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V surface antigen, HbsAg), 这表明HBscFv-IFNγ上的抗体能够与生物体内的HBV有效结合。可见, HBscFv-IFNγ将是一种防治乙肝病而有开发前景的靶向新药。  相似文献   
7.
海洋微生物药物的开发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要介绍了海洋微生物药物的开发和应用现状,海洋微生物药物的研究开发技术和方法,并展望了海洋微生物药物及其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