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盘羊的地理分布和历史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盘羊(Ovis ammon)化石和岩画分布的分析,初步探讨自更新世以来我国盘羊的分布趋势和历史变迁。在更新世,盘羊曾经出现在东北、西北、华北、华中和西南地区,栖息地以草原、荒漠和山地为主。在黄河中下游,盘羊分布区开始由黄河以南向黄河以北退缩;更新世盘羊化石分布点现在已经没有盘羊分布。从盘羊岩画分布看,石器时代的一些分布点现在还有盘羊,一些位于现代盘羊分布区的外围,一些地方现在已经没有盘羊分布;这个时期盘羊开始从华北地区消失,栖息地既有山地、丘陵、也有高原。由于来自人类发展的影响,历史时期盘羊分布区虽然继续缩小,但保持着连续分布。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本文介绍新疆以外我国盘羊的现代分布。在祁连山,盘羊分布于西祁连山。在阿尔金山,盘羊分布区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位于与西祁连山连接部的北阿尔金山,另一是索尔库里以南的南阿尔金山。在昆仑山,盘羊主要分布在昆仑山口、野牛沟和那仁郭楞河以东的东昆仑山。在西藏,喜马拉雅山北坡是西藏盘羊的主要分布区。在内蒙古高原,盘羊主要分布于四王子旗和苏尼特左旗一带。目前,我国大部分盘羊栖息于山地和高原,这些地方已成为盘羊最后的自然庇护所。另外,羌塘高原、藏北无人区、可可西里和中、西昆仑山盘羊非常稀少,这些地方大部分区域高原面与湖盆相差50-200m,不是盘羊理想的栖息地。  相似文献   
2.
白唇鹿性行为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唇鹿(Cervus albirostris)分布于青海、西藏、四川西北部、甘肃南部和祁连山等地。从1986—1988年,我们对白唇鹿生态生物学进行了研究。现就性行为的观察作简短报道。 发情期 自9月开始一直延续到11月(郑生武等,1989,兽类学报 9(2):123—129),也有一周(胡锦矗、王西之主编,1984,四川省资源动物志,第二卷兽类,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和30天的记录(Cai Guiquan 1988 Acta Theriologica Sinica 8(1):7—12)。我们在四川省石渠县观察到一群118只鹿,发情期从10月5—25日,约20天,繁殖交配领域位于海拔4600米的500×400平方米的山顶及缓  相似文献   
3.
李叶  余玉群  史军  时磊 《生态学报》2013,33(24):7644-7650
2010年7-8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及直接观察法对天山中部古仁郭楞高山区的盘羊天山亚种采食地和卧息地生境进行了研究。共调查5条沟系的12条样线,测量天山盘羊147个采食地和136个卧息地样方,分析了13类生态因子对天山盘羊采食地和卧息地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天山盘羊夏季采食地与卧息地在坡位、坡向、地貌类型、海拔高度、距最近家畜距离、距道路距离和距居民点距离差异极显著(P < 0.01),植被高度差异显著(P < 0.05),而其它生态因子差异性不显著(P > 0.05);相对卧息地的选择而言,夏季盘羊采食地的选择更偏爱海拔较低,植被高度低,距离道路、居民点和最近家畜距离近的半阴半阳坡,山体中下位的高山草甸缓坡生境。逐步判别分析表明,距道路距离、距居民点距离、植被高度、距家畜距离4个生态因子可以用于判别夏季天山盘羊采食地与卧息地生境,正确区分率达到90.6%。  相似文献   
4.
秦岭北坡雉类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将秦岭北坡周至自然保护区划分为4个生态地理类型带,在以Gates截线法调查雉类种群密度的基础上,对不同生态地理类型雉类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秦岭北坡雉类的物种多样性与植被和海拔有一定关系,环境的稳定性对雉类物种多样性有着一定影响。调查中还发现红腹锦鸡已分布到海拔2700 m的山坡上。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国际盘羊狩猎场的管理与综合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甘肃省的肃北、阿克塞、马鬃山同际盘羊狩猎场已开猎运作10年,共狩猎33次,猎获盘羊只,其现状令人关注。本文通过对猎场的多次考究分析,确定了10个反映猎场优劣的因子并赋值,对盘羊猎场进行了综合评估。对3个猎场现状的评估表明,猎场的综合善良好,如果在防范盗猎及管理上加大力度,猎场可望进入优级水平。文中还对猎场的资源和管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玉树、果洛州岩羊的种群结构及生命表初探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13  
任军让  余玉群 《兽类学报》1990,10(3):189-193
本文根据野外发现的4470只岩羊,就其栖息地、种群大小和年龄组成进行分析。在已分辨性别的2168只岩羊中,成年雌雄性比为1:0.5。此外,我们还利用54架自然死亡的雄性岩羊头骨,初步探讨年龄分布、存活曲线和生命表。  相似文献   
7.
新疆盘羊(Ovis ammon)分布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0 000~5000年前为石器时代分布,5000~50年前为历史分布,50年前至今为现代分布。新疆盘羊分布非常广泛,从南边的昆仑—阿尔金山至最北的阿尔泰山,从东天山到准噶尔界山,甚至罗布泊和帕米尔都有分布。在昆仑—阿尔金山、中天山、巴尔鲁克山和玛依勒山,盘羊为连续分布;其它地区为成片分布、零星分布和季节性分布。盘羊栖息的海拔高度可从920~4600 m,垂直分布由于高程-纬度效应,从南到北一般随着纬度升高而降低。在水源缺乏的地区,其垂直分布还受地表水和泉水分布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西藏拉萨河上游黑颈鹤越冬生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余玉群  刘务林 《动物学研究》1993,14(3):251-251,250
笔者于1990年12月至1991年,在西藏墨竹工卡,达孜和林周县境内拉萨河上游对黑颈鹤(Grusnigricollis的越冬栖息地,种群结构和越冬习性进行调查,研究面积约332km~2,海拔3888—4120m,绝对最低温度-23℃,1月均温,植被为灌丛草原带,主要由西藏狼牙刺(Sophora morocroftiana)和三刺草(Aristida triseta),伴生有针茅(Stipa bungeana)和蒿属(Artemisia spp)等组成,共观察记录黑颈鹤269只。  相似文献   
9.
采用样线法及直接观察法研究天山中部古仁郭楞地区盘羊天山亚种(Ovis ammon karelini)冬季采食地和卧息地的生境分离。2009年12月—2010年1月累计调查5条沟系的12条样线,测量盘羊采食地和卧息地样方分别为120个和114个。记录了样方所在地的海拔、植物种数、植被盖度、植被高度及距道路距离等13项生态因子。结果表明,天山盘羊冬季采食地与卧息地在植被高度、植被盖度、隐蔽级等生态因子差异不显著(P0.05);在海拔、坡度、坡位、距道路距离、距居民点距离、植物种数和雪深等生态因子差异极显著(P0.01),雪盖、坡向和地貌类型生态因子差异显著(P0.05)。逐步判别分析表明,由5个生态因子变量构成的方程能够区分盘羊冬季采食地与卧息地生境,正确率达到95.1%,按照其贡献值的大小排序依次为:雪深、距道路距离、海拔、坡度和植被高度。研究结果支持盘羊冬季采食地和卧息地之间存在明显的生境分离。  相似文献   
10.
天山盘羊秋季集群习性和日活动节律初步观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对野外观察记录的76 群460 余只盘羊在9、10、11 月份的集群和日活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天山盘羊在发情前后从以独羊群、雄性群、雌性群和母子群为主的集群类型转变为以单一的混合群为主的集群类型。集群大小平均由发情前的8.3 ±4.6 只变为发情后的15.9 ±11.1 只, 差异极其显著( P = 0.003 < 0.01) 。结果还发现, 由于发情前后集群行为的变化, 盘羊的日活动节律也随之发生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