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已经报导延胡索乙素(简称乙素或THP)有良好的镇痛效能和明显的镇静催眠作用,并为临床证明。对内脏钝痛的缓解有较好的效果,而服用其中短程的催眠剂量时,未发现有头昏、头晕等不良的后作用,可以认为乙素是具有一定实际价值的药物。因此,有必要探讨乙素在机体内代谢情况,以利于合理用药,及其作用机制的阐明。本文即报导乙素在体内吸收、分布、排泄的资料、以及巴马汀在体内转化的一些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
中脑黑质和腹侧被盖区DA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的特点表现在:动作电位时程较宽(2~5ms),伴有上升相切迹;放电频率较慢(1~10spikes/s);有单放电(single firing)和爆发性放电(burst firing)两种型式,前者动作电位幅度无显著改变,后者动作电位幅度逐个减低,时程逐个加宽,并且动作电位间隔逐渐延长。DA受体激动剂或D_2亚型选择性激动剂抑制DA神经元放电活动,它能被DA受体拮抗剂所逆转。  相似文献   
3.
在记录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实验中,发现麻醉或麻痹大鼠给予DA受体拮抗剂SPD,使VTA,SNC和DA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但随着剂量的增加,SPD选择性地使VTA的DA神经元放电完全抑制,可被DA受体激动剂APO所翻转.提示这种抑制作用可能是DI.但SPD不抑制SNCDA神经元放电.在计数自发放电的神经元数目的实验中,观察到:慢性给予SPD21d后,大鼠VTA部位自发放电的DA神经元数目减少,有量效关系.可被APO所翻转.相反,同样给药并不影响SNC部位自发放电的DA神经元数目.当急性给予SPD时,VTA自发放电的DA神经元数目也减少,而SNC自发放电的DA细胞数不受影响.在行为实验中,SPD能抑制APO引起的定型活动,但SPD本身引起的僵住症很弱,仅能维持15min,并且无剂量依赖关系.上述结果提示:SPD选择性抑制VTADA神经元,而对SNCDA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很弱,引起的锥体外系副作用弱,可能发展成为新一代的非经典安定剂.  相似文献   
4.
向大鼠下丘脑腹内侧核区注射 NA 3μg/3μl 3小时后,电针镇痛的作用约增强6倍,持续长达24小时。此增强效应可被α-阻滞剂酚苄明(25μg/100μl)完全取消,但β-阻滞剂心得安(12.5μg/50μl)对它却无影响。这提示此增强作用通过α-受体而实现,与β-受体无关。又基于α_2-受体激动剂氯压啶的增强效应甚弱,α_2-阻滞剂育享平拮抗 NA 的增强作用弱于酚苄明,由此推论对电针效应的增强作用主要通过α_1-受体(即突触后受体)。纳络酮能拮抗大部分的增强效应,所以阿片受体也参与该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5.
东莨菪碱镇痛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腔(25或50mg/kg)或侧脑室注射东莨菪碱(1mg/kg),均使大鼠的痛阈升高42—80%,并持续32—36小时之久。当在恒温室内作昼夜连续观察时,对照组的大鼠在深夜20时至次日8时之前,痛刺激反应稍有增强,此时东莨菪碱组的镇痛作用也相应地减弱,而白天的镇痛作用较强,似有昼夜规律的表现。东莨菪碱的镇痛作用与脑内阿片能系统无关,DA 能暂时增强其镇痛作用,毒扁豆碱能拮抗其镇痛作用,所以,东莨菪碱的镇痛作用,主要是阻滞中枢 M-胆碱能系统的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6.
延胡索乙素(以下简称乙素,它的左旋体即为颅通定)的镇痛效能和镇静、催眠作用,已为药理试验和临床使用所证实,并认为它的作用与吗啡和巴比妥类的作用有所不同。已知麻醉性镇痛剂均能产生成瘾性;镇静催眠剂,如巴比妥、眠而通长期大剂量服用后,突然停药也会出现惊厥或死亡。那么,乙素是否有这些症状急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阐明SPD对大鼠纹状体突触后D1受体的激动作用特性,本文应用反磷酸化在体内测定及放射配体结合方法,分别观察SPD对6OHDA损毁大鼠纹状体DARPP32体内磷酸化作用及突触后D1受体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皮下给予SPD(20,40mg/kg,21d),损毁侧纹状体DARPP32体外[32P]的掺入量较健侧下降50%(P<001)。换言之,损毁侧纹状体内DARPP32的磷酸化程度增加了。然而,SPD使损毁导致D1受体上调的作用减弱(Bmax从3850±261fmol/mg降至3197±201fmol/mg水平)。因此,SPD激动D1受体,使6OHDA损毁大鼠纹状体内DARPP32磷酸化作用加强,而受体密度减少。这是SPD调节脑内D1受体信号转导功能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9.
金国章 《生命科学》2008,20(1):58-63
我在国际“神经递质.受体”学说新的潮流中成长起来,开拓了四氢原小檗碱同类物(tetrahydroprotoberberines,THPBs)作用于脑内多巴胺(DA)受体的研究领域,把中药THPBs作用融入现代DA科学范畴中,其源头是左旋四氢帕马汀(ltetrahydropamatine,l-THP),发现它的安定作用(tranquillizing effect)是一个关键因素,由此发现左旋干金藤啶碱(l-stepholidine,l-SPD)具有D1受体激动.D2受体阻滞的双重新型药理作用,在国际药理学中独具特色。提出,l-SPD双重药理作用与精神分裂症匹配治疗的学术假设;证明l-THP的D2阻滞作用的镇痛机制与NAc-Arc-PAG通路的关系;提出THPBs防治毒品成瘾性的设想。我进入科研领域后,受到许多科研前辈的熏陶、指点和帮助,我要真心诚意地感谢他们。  相似文献   
10.
延胡索乙素是消旋氫巴馬亭(dl-tetrahydropalmatine,THP,簡称乙素)。作者对它的神經药理作用有过系統报导,并指出它可能是一种新型的中樞抑制剂。朱任宏确証了黄藤(Fibraurea tinctoria,Lour.)中含有巴馬亭(palmatine),将它氫化成四氫巴馬亭,并用酒石酸分旋得到左、右旋光异构体。經初步观察,两对映体的药理作用有些区分,本文进一步加以研究,主要針对它們的鎮痛、鎮靜催眠两方面作用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