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检测胚胎-胎仔发育毒性试验中SD大鼠妊娠期的体重、生殖功能指标及胎鼠的各项发育指标,为SD大鼠的发育毒性研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395只SD雌性大鼠,交配成功后,于妊娠第20天剖检孕鼠,检查孕鼠的内脏器官有无异常,称量子宫重量、窝重和胎盘重量,计数黄体数、着床数、活胎数、吸收胎数和死胎数.胎鼠共5272只,将一半胎鼠放人固定液中做内脏检查,另一半胎鼠进行骨骼检查,检查胎鼠外观、内脏和骨骼有无异常和变异.结果 和结论 建立SD大鼠胚胎-胎仔发育毒性试验中各项指标的数据库,求得各指标的正常值及标准差,95%的可信区间,为生殖毒性研究提供正常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播散性隐球菌病1例临床及实验研究.方法 患者男,72岁,红皮病1年2个月,口服醋酸泼尼松治疗,双下肢出现结节、溃烂6个月.皮损组织病理、皮损组织真菌培养、尿素酶试验、PCR扩增测序比对明确诊断,同时做胸部及脑部CT.结果 皮损组织病理显示为感染肉芽肿改变,可见大量圆形和椭圆形酵母细胞.皮损组织真菌培养可见酵母样菌落生长,菌株尿素酶试验阳性,ITS区测序比对鉴定为新生隐球菌grubii变种.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乳胶凝集试验阳性(++++).胸部CT显示左下肺后基底段空洞性病灶.依据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由新生隐球菌grubii变种引起的 播散性隐球菌病.给予患者静滴氟康唑400 mg/d治疗2周,之后改口服300 mg/d治疗,3个月后结节性皮损全部消退,胸片显示左肺陈旧性病变,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乳胶凝集试验阳性(++).治疗15个月后,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乳胶凝集试验仍阳性(++).结论 对该病例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为临床明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确定菌种需要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初步探讨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联合治疗孢子丝菌病的疗效,评价两药体外联合对申克孢子丝菌菌丝相和酵母相的抗菌活性.方法 口服伊曲康唑200mg/d和特比萘芬250mg/d治疗孢子丝菌病;体外联合药敏试验采用棋盘微量稀释法,计算分数抑菌浓度(FIC)指数判定两药相互作用具有协同、拮抗或无关作用.结果 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联...  相似文献   
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患者 女.26岁.因躯干部皮损逐渐增多半年,于2004年12月5日来本院就诊。半年前患者发现躯干部出现点状红褐色皮损,微痒.未予诊治.之后皮损逐渐增多。发病以来,患者饮食、睡眠可.二便如常。既往体健.无家族史。体格检查:躯干部皮肤散在性分布多数与毛囊一致的红褐色扁平丘疹,直径于0.5cm左右.有光泽.细屑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复方克霉唑乳膏治疗体股癣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复方克霉唑乳膏(compound clotrimazole cream)是一种外用复方制剂,主要成分为1%克霉唑(clotrimazole)、0.05%二丙酸倍他米松(betamethasone dipropionate)和0.1%庆大霉素(gentamicin)。克霉唑为咪唑类广谱抗真菌药物,主要通过作用于真菌细胞膜,使细胞内容物外漏而产生抗真菌作用;二丙酸倍他米松为强效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免疫抑制和抗增生作用;庆大霉素为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尤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6.
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治疗孢子丝菌病(sporo-trichosis)有效安全,目前已成为孢子丝菌病治疗指南中的推荐用药[1].但少数患者单用伊曲康唑或特比萘芬不能有效控制病情,研究显示两药分别联合碘化钾溶液或两药联合治疗皮肤型孢子丝菌病显示疗效增强2-6].最近,我们诊治1例由球形孢子丝菌引起的皮肤固定型孢子丝菌病患者,采用特比萘芬联合伊曲康唑治疗失败,之后经特比萘芬联合碘化钾溶液治疗才获得痊愈.鉴于该病例治疗过程的特殊性,我们对其分离菌株进行了一些相关的实验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皮肤癣菌体外蛋白水解酶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皮肤癣菌的体外蛋白水解酶活性;比较分离自不同感染部位的红色毛癣菌的体外蛋白水解酶活性。方法实验菌株包括来自不同感染部位的红色毛癣菌22株、须癣毛癣菌3株、犬小孢子菌5株,进行体外培养,并利用9-羟基乙酚噻唑标识的酪蛋白和酶标仪检测真菌细胞外蛋白水解酶的活性。结果须癣毛癣菌的体外蛋白水解酶活性高于红色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P〈0.05),而红色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之间无差异(P〉0.05)。红色毛癣菌的细胞外蛋白水解酶活性在分离自浅部感染部位的菌株之间无差异(P〉0.05),但高于引起毛癣菌肉芽肿的菌株(P〈0.05)。结论不同的皮肤癣菌体外蛋白水解酶活性可能不同;分离自不同感染部位的同一菌种的体外蛋白水解酶活性也有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8.
趾间型足癣患者细菌菌种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趾间型足癣患者趾间和健康志愿者趾间细菌菌种分布特征。方法对37例经临床和真菌镜检确诊的趾间型足癣患者的趾间进行细菌培养,然后给予1%联苯苄唑霜1次/d外用治疗4周,在治疗后的第1、2、4周分别对趾间再进行细菌培养。33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健康志愿者趾间细菌培养葡萄球菌属占92.5%,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占32.5%,未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趾间型足癣患者细菌培养葡萄球菌属占74.4%,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7.9%,表皮葡萄球菌仅占2.3%,还分离到化脓性链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奇异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经过4周的外用联苯苄唑霜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消失,表皮葡萄球菌又成为优势菌(37.5%)。结论趾间型足癣患者趾间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率明显高,此乃足癣继发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因此积极治疗足癣对预防足癣合并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治疗孢子丝菌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孢子丝菌病(sporotrichosis)是由申克孢子丝菌引起的一种亚急性或慢性真菌感染,本病易侵犯皮肤、皮下组织及其附近的淋巴管,当存在免疫缺陷时,可能出现播散型感染。最近我们用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治疗1例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主要综述了须癣毛癣菌在特比萘芬作用前、后的形态学变化。当特比萘芬作用于须癣毛癣菌后,因浓度不同而发生程度不同的超微结构改变。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菌丝发生弯曲和肿胀,顶端和中间出现球状膨大,菌丝变短粗,甚至坍陷、剥脱、破裂。分生孢子的细胞壁表面粗糙、出现小孔、凹陷、甚至外层剥脱。在透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皱缩的胞浆膜和细胞外壁之间或细胞核内出现电子致密颗粒,胞浆膜、核膜、线粒体膜等不连续甚至出现变性。分生孢子细胞壁外层剥离,细胞膜被破坏,胞浆内出现膨大的空泡和电子致密区,并黏附到胞浆膜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