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昆虫神经毒素的研究:各种神经毒剂引起毒素的产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五类(七种)神经毒性的杀虫药剂,对美洲(虫非)蠊测定了它们能否引起血淋巴中毒素的产生。DDT、溴氰菊酯及六六六均能引起血淋巴中毒素的产生,而E605、西维因、巴丹及杀虫脒均无此效果。纸层析及薄层层析,用标准样品(酪氨酸、酪胺、苯乙胺、L-亮氨酸及异戊胺)作比较,测定了这一产生的血淋巴中的毒素乃是酪胺,或主要是酪胺。增效试验,证明了杀虫脒与DDT或溴氰菊酯合用时,能增加酪胺的产量。讨论了这一毒素产生的条件,以及这一毒素有可能不是单一成分,而是几种单胺及氨基酸的复合物,但酪胺为其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2.
两种竹大象虫生活习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东省为害青皮竹和粉单竹笋的象虫有两种: 1.竹直锥大象虫Cyrtotrachelus longimanusFairmaire俗称直锥、直嘴、笋尾蠄。(以下简称直锥)。 2.竹横锥大象虫Cyrtotrachelus buquctiGuer俗称横锥、横嘴、流尿虫、夜锥虫。(以下简称横锥)。  相似文献   
3.
龙眼蚁舟蛾Stauropus alternus Walker属鳞翅目舟蛾科。近年来,在海南岛文昌县沿海木麻黄林中猖獗为害。它是蚁舟蛾属中首次发现大发生的害虫。关于其为害及生物学特性方面的资料,国内外少见报道。为了及时防治,确保林木的正常生长,1976—1978年于海南岛国营岛东林场对它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 柚橙带夜蛾Hyblaca pucra Cramer又称柚木肖弄蝶夜蛾,属鳞翅自驼蛾科(Hyblaeidae)。在柚木Tectona grandis Linn.原产地,该虫与柚木野螟Pyrausta machoerlis Walker同为柚木的主要害虫。1975年在我所柚木林对33株树调查(平均树高7.2米,胸径8.3厘米),一株树最多有23条幼虫,平均7条,嫩叶几乎被吃光。目前,该虫发生量虽不及柚木野螟多,但已开始对幼苗和幼林构成威胁。根据1983年在云南省德宏自治州的调查,有3,000多亩柚木林普遍被害,200多亩被吃光,星火烧状。关于该虫在我国的为害情况,以前未见报道,现将我们的初步观察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5.
柚木野螟(Pyransta machaeralisWalker)是柚木的主要食叶害虫。在沟南岛一年发生11—12代,无冬蛰现象,7—8月是虫口高峰期。幼虫在柚木叶上结疏网,取食叶肉留下叶脉,且具一圆形“逃跑孔”是该虫为害的主要特征。幼虫五龄。化蛹场所主要在柚木叶上。成虫羽化后需行补充营养才能交尾、产卵。成虫白天隐藏在林内地被物杂草上,夜间活动。一雌蛾最多可产卵500粒,平均217粒。卵散产于叶背面。已发现18种寄生和捕食性天敌。用1.5%1605+3%666混合粉剂每亩2—3斤喷粉防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昆虫神经毒素的研究:酪胺为DDT麻痹的(虫非)蠊血淋巴毒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2年Sternburg及Kearns报道在DDT中毒麻痹的美洲(虫非)蠊血淋巴中存在着一种毒素,初步鉴定为芳香胺。1972年Tashiro等鉴定它为L-亮氨酸,它可脱羧成为异戊胺,具有更强的神经活性。 本工作使用了Sternburg及Tashiro所用的三套层析系统,用亮氨酸、异戊胺、酪氨酸、酪胺、苯乙胺作为标准样品来比较,发现这一毒素可能是酪胺。酪氨酸及亮氨酸均为正常成分,在对照组及处理组的三个系统中均存在。异戊胺在处理组的第一及第二系统中不存在,说明其不是毒素。只有酪氨及苯乙胺在对照组的第一、第二系统中存在,在第三系统中不存在。但在处理组中三套系统中均存在,说明它们乃是处理所产生的物质。高压液相色谱的检测证明了酪氨本身在正常昆虫中也以微量存在,但在DDT处理后,量有极大的增加。讨论了①毒素是酪胺的可能性,②毒素可能不是单一成分,③酪胺的作用机制,及④酪胺的生成与代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