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辽宁老铁山雀形目鸟类秋季迁徙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2004年秋在辽宁旅顺老铁山自然保护区,通过鸟类环志和直接观察的方法,对该地区雀形目(Passeriformes)鸟类秋季迁徙规律进行了研究。5年共环志11 040只雀形目鸟类,发现8种保护区新记录种。结果表明,鸟类迁徙高峰大都集中在10月中下旬;气候条件与鸟类迁徙关系密切;不同年份优势种及种群数量均不同;鸟类的迁徙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集群现象,但不同种类迁徙的种群大小又有差别;2004年雀形目鸟类的种类和数量都明显少于前4年,略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猛禽类15种鸟类线粒体tRNA基因序列及二级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PCR方法扩增13个猛禽类物种线粒体基因组中3个主要的tRNA基因簇:IQM(tRNA^lle-tRNA^gln-tRNA^Met)、WANCY(tRNA^Trp-tRNA^Ala-tRNA^Asn-tRNA^Cys-tRNA^Tyr。)和HSL(tRNA^His-tRNA^Ser(AGY)-tRNA^Leu(CUN)),测序后结合GenBank已登陆的游隼和普通鵟相应序列探讨猛禽类共15种鸟类的分子系统进化。3个目的片段长度分别为212~214bp、353~362bp、205~208bp,通过比较这些tRNA基因序列和二级结构差异,发现可变核苷酸位点占47%,这些变异中67%出现在环区,且存在插入和(或)缺失。茎区相对保守,其中一些变异如双链的互补性碱基突变、G-U配对等对于维系tRNA二级结构的稳定性非常重要。以夜鹰为外群分别构建了15个猛禽类物种共11个线粒体tRNA基因全序列和茎区序列的NJ树和MP树.其中基于全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分支具有较高的自引导值,因此该数据集所反映的猛禽类系统发育关系可能更接近真实水平。系统发育分析显示,隼形目鹰科更接近于鸱鹗科而不是隼科,而草鹗科的分类地位也与传统的形态学和DNA-DNA杂交数据的结论存在分歧。比较物种问tRNA基因二级结构发现,部分tRNA基因中的核苷酸插入和缺失特征在科水平具有共同衍征,提示这些特征对于猛禽类科间系统发育关系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2005年5月24日,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3828号渔船,在渤海湾作业时一只鸟飞落至船上,被船员收留。25日该船靠大连市旅顺口区羊头洼港,当日上午10时交与保护区管理处。经检查此鸟没有外伤,但明显具有病态,很瘦弱,不能站立,喂食小鱼即吐,于中午前死亡。  相似文献   
4.
鸮形目两种鸟类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与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ong-PCR和Primer Walking结合克隆测序法对短耳鸮和长耳鸮线粒体基因组进行了全序列测定. 结果表明: 短耳鸮mtDNA序列全长为18858 bp, 长耳鸮mtDNA全长为18493 bp, 其中短耳鸮mtDNA是目前已知最长的鸟类线粒体基因组. 两种鸮类的基因组结构和基因排列顺序与家鸡相同, 无假控制区, 在ND3基因174位点都存在一个额外插入的胞苷酸(C). 控制区序列异常增大是造成这两种鸟类mtDNA增大的主要原因, 短耳鸮控制区长度为3288 bp, 长耳鸮为2926 bp, 这是目前已知的脊椎动物线粒体基因组中仅次于盲鳗的最大的控制区. 在其控制区3′端存在大量的串联重复序列, 分析发现这两种鸮类的重复序列和Mt5调控元件有较高的序列相似性, 且能形成多重的茎环二级结构, 这表明该重复序列可能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 影响线粒体基因组的复制或转录表达, 从而使相应物种具有更大的选择优势, 以适应环境和生存竞争.  相似文献   
5.
目的进一步了解蛇岛蝮蛇的种群动态,深入探讨全岛的种群密度和分布格局对捕食率的影响。方法结合蛇岛蝮蛇种群数量调查,对全岛所有区域的各种生境蝮蛇数量进行标记统计,每1~2天进行一个沟溪全面踏查,分别记录春秋两季不同区域、不同生境的蛇岛蝮蛇不同年龄组的分布数量和捕食状况,进行比较。结果2005~2006年蛇岛蝮蛇种群密度为0.0278条/m2,春秋两季是候鸟迁徙和捕食高峰时期,灌木林是蛇岛蝮蛇捕食栖息的主要场所,占全部种群的63.38%,其次是稀树草地27.04%,乔木林和裸地分别为5.86%、3.72%。蛇岛蝮蛇春季捕食持续时间短,捕食率10.92%,秋季捕食持续时间长,捕食率为8.61%。结论应密切关注候鸟迁徙的动态。  相似文献   
6.
赤颈鸫(Turdus ruficollis),别名红脖穿草鸡,据记载,在黑龙江省的牡丹江、绥化、伊春、松花江、黑河等地为夏候鸟,每年4月末5月初迁来,9月末离开。2004年10月16日,我们在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西面的蛇岛上采获一雄性标本,现保存在蛇岛老铁山自然博物馆。此前,于2002年10月17日,在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铁山镇张家村也曾采获一标本。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