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洞庭湖的野鸭及其狩猎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湖南鸭绒被闻名于全国。鸭绒被的芯是以野鸭的羽毛经过加工(主要提取净绒)而做成,在湖南一般都是由洞庭湖一带供应。洞庭湖位于湖南北部,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冬季枯水期间分成许多小湖,水浅而水草、鱼虾等都十分丰富,每年皆有大批野鸭汇集于此过冬。滨湖各公社都组织有专业的打猎队,大量猎捕后售于各地收购站,都就地加工拔取羽毛和制成板鸭,供应国内外市场。在滨湖一带,野鸭一般是在农历8月底9月初飞来,到次年3月左右飞去。最早来的是体型较小者,如绿翅鸭等,也有些是常年留住的,但数量甚少。我们于1957—1959年先后在岳阳、益阳、沙头、刘家湖、沅江、廖潭口等处,围绕洞庭湖一带进行采集和观察,共得鸭科标本18种。由于我们的工作仅限于假期,因此收集的标本和观察还不够全面,现就已采得者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2.
灵猫科3种兽针毛显微结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灵猫科大灵猫、小灵猫、花面狸头部针毛显微结构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1)3种动物针毛的长度大小不同;毛髓质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2)毛鳞片在近根部和近稍部形状存在差别,主体部分等面积鳞片个数大灵猫、小灵猫与花面狸两两差别显著,而大灵猫与小灵猫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些差异有利于分辨灵猫科的3种动物.  相似文献   
3.
两栖动物的繁殖类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多年对树蛙繁殖生态观察及参阅国内外有关两栖动物繁殖习性报告。综合报道两栖动物的繁殖类型。有助于理解两栖动物繁殖多样性及无羊膜动物向羊膜动物的演化。  相似文献   
4.
鳖的形态学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生物统计学的方法对鳖的形态进行了分析 ,结果如下 :鳖的年龄 (Y)与体重 (X)的一元回归方程为 :Y =0 0 0 736 1X 0 4 534,年龄 (Y)与腹甲长 (X)的一元回归方程为 :Y =0 2 4 59X- 0 5480 ;雌雄鳖尾长差异显著 (P <0 0 5) ,雄鳖体重 (Y)对尾长 (X)的一元回归方程为 :Y =2 56 6 4X - 82 8 6 0 ;野生鳖体重 (Y)对背甲长 (X1)、体高 (X5)、头长 (X8)、眼径 (X9)、口裂 (X12 )等 13个形态学指标的最优多元回归方程为 :Y =880 51 6 79 16X1- 10 6 0 91X5 146 4 72X8- 82 96 6 4X9- 3142 0 9X12 ;控温条件下快速生长鳖体重 (Y)对腹甲宽 (X4 )、体高 (X5)、头发 (X8)、眼间距(X10 )、尾长 (X13)等 13个形态学指标的最优多元回归方程为 :Y =- 97 4 6 38 99X4 30 2 6X5-2 9 34X8 140 83X10 - 30 4 2X13.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鸡形目鸟类及其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形目鸟类有很大的经济意义和观赏价值。近 40多年来我国鸟类学者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对湖南省的鸡形目也进行过广泛调查。 195 7年梁启等首次记录了竹鸡和环颈雉 ;196 5年梁启等又在桑植发现白冠长尾雉 ;1981年李焕宁报道绥宁产红腹锦鸡 ;1984年沈猷慧报道鸡形目 9种雉及其习性产地 ,其中有 5种是省的新记录 ,它们是鹌鹑、红腹角雉、黄腹角雉、白鹇指名亚种、勺鸡 ;1990年李金声报道吉首发现白颈长尾雉 ;1993年邓学建报道了白鹇福建亚种新记录。鉴于湖南省的特殊动物地理位置 ,许多珍稀雉类分布区范围延伸到湖南境内为止。查明雉…  相似文献   
6.
尾突角蟾(Megophrys caudoprocta Shen,1994)具有非常特殊的特征,它们的尾杆骨(urostyle)长,超过坐骨(ischium)后缘,支持着尾突(caudal projection);泄殖孔(cloacal pore)在股间后缘向腹面开口;上眼睑(upper eyelid)前部大,有一三角形突起向侧后突出.这些特征有别于角蟾属其他物种,有重要研究价值.近年来在模式标本产地又采到1雌2雄,先后共4号成体标本,本文对其形态特征,生物学资料和分布作了进一步记述,并拍摄到原色生态照片.  相似文献   
7.
本文记述两栖纲蝾螈目蝾螈科一新种,新种具肥螈属(Pachytriton)系列特征,与肥螈属已知2种比较有明显区别.如1)本新种与黑斑肥螈(Pachytriton brevipes)相似,体表具黑色小圆斑,但新种具额鳞弓、上鳃骨直而与后者不同;无斑肥螈(Pachytriti on labiatus)(地模标本)虽具额鳞弓,但上鳃骨明显弯曲,体表无黑色小圆斑;2) 新种吻短,吻长小于眼间距,黑斑肥螈吻长大于眼间距,无斑肥螈吻长大于或等于眼间距, 它们的头型明显不同,虽然三者头长均大于头宽,但头长、吻长、眼间距差异显著;3)繁 殖期新种雄体肛区不明显肿胀,肛裂周边中、后部生殖乳突长,而且多,十分醒目;黑斑肥 螈和无斑肥螈繁殖期肛区明显肿胀膨大,生殖乳突较短、且稀.经统计分析三种肥螈的头体长、头长、头宽、吻长和眼间距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1994年4月至2007年11月,在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通过定点监测与环志标记等方法,对短嘴金丝燕(Aerodramus brevirostris innominata)的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短嘴金丝燕在本地区为夏候鸟,每年4月初迁来,11月初迁走,居留期约210天.所研究的神景洞洞穴内居住了大约2,000只个体,种群性比为1∶1,不同年份种群数量基本稳定.环志标记结果发现,短嘴金丝燕出生1年后即可达到性成熟;其婚配形式为典型的单配制.短嘴金丝燕在黑暗洞穴内营巢,巢材主要为唾液和苔藓,筑巢期长达60天左右,且有利用旧巢的习性.产卵集中在6月,大部分每巢产卵2枚,少数产1枚.第1枚卵产出后开始孵卵,由雌雄鸟共同承担,但以雌鸟为主.孵卵温度为37.3±1.0℃;孵卵期为27.9±3.4天;繁殖成功率为71.4%.雏鸟晚成性,育雏主要由雄鸟承担;雏鸟食物成分与亲鸟基本相同,全为昆虫,育雏期27天左右;雏鸟离巢后首先在洞穴内练习飞行,3-4天后出洞活动.刚离巢时雏鸟体重甚至超过成鸟,离巢后体重有减轻现象.目前,威胁我国短嘴金丝燕生存的主要因素是其分布区的旅游开发和非法采集燕窝对其繁殖活动的干扰.因此,我们建议有关部门停止对短嘴金丝燕栖息的洞穴及其周边活动区域的旅游开发,并禁止非法采集燕窝.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两栖纲蛙科一新种,新种具林蛙属(Rana)特征,与昭觉林蛙种组(费梁,1999)相近,但与该组成员又有明显区别,被命名为寒露林蛙Rana hanluica sp.nov.。新种有系列特征与峨眉林蛙(R.omeimonts)、昭觉林蛙(R.chaochiaoensis)相似,但又明显不同于后者,如:1)无雄性线;2)蝌蚪唇齿式为Ⅰ:3 3/1 1:Ⅲ;3)股部背侧黑褐色横斑窄,通常整齐、数目较多;4)繁殖季节在农历寒露节前后。这些特征可以与峨眉林蛙、昭觉林蛙准确区别。新种标本采自湖南省双牌县阳明山,模式标本保存在湖南师范大学动物标本馆及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0.
湘中西部小鲵属一新种--挂榜山小鲵(两栖纲:小鲵科)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沈猷慧  邓学建  王斌 《动物学报》2004,50(2):209-215
在比较和研究小鲵属Hynobius物种后 ,确定湖南省祁阳县产小鲵为一新种 ,即挂榜山小鲵Hynobiusguabangshanensissp .nov .。新种与安吉小鲵H amjiensis近似 ,它们体型较大 ;有 13条肋沟 ;前后肢贴体相向时指趾重叠较多 ;掌、突明显 ,但又有明显区别 :1)新种比安吉小鲵稍小 ,全长 139 32mm± 9 5 0mm (n=9) ;2 )犁骨齿细且排列密 ,外枝 9- 11枚、内枝 2 5 - 2 7枚 ;3)尾较短 ,平均为头体长之 70 4 % (n =9) ;4 )卵袋较短 ,香蕉形弯曲等。本文列表比较近似种 ,统计并记述了新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