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氧糖剥夺"模型作为研究脑缺血的离体模型被广泛使用,该模型模拟了局灶性脑缺血的主要病理变化。然而在缺血病灶核心区与正常脑组织之间称为缺血半暗带的区域,脑血流也有程度不一的降低。为了模拟这种病理变化,发展了一种"不完全氧糖剥夺"的离体脑片模型,该模型满足两个条件,灌流液里氧气部分剥夺而葡萄糖含量降低;"氧糖剥夺"可以导致谷氨酸介导的兴奋性毒性,从而引起神经细胞的坏死。而A型γ-氨基丁酸受体(GABAAR)介导的神经元抑制性活动可以对抗谷氨酸引起的兴奋性毒性,因此近年来引起广泛的研究兴趣。而谷氨酸受体和γ-氨基丁酸受体功能在缺血半暗带是否有改变尚不得而知。因此本文采用海马脑片全细胞膜片钳的记录方法,研究"不完全氧糖剥夺"对海马CA1区神经元的A型γ-氨基丁酸受体介导的抑制性突触后膜电流(IPSCs)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完全氧糖剥夺"使GABAAR介导的IPSCs的峰值增加而衰减时程延长。进一步研究发现该电流的峰值增加是由于GABAAR-氯离子通道的电导增加所致,而与氯离子的反转电位变化无关。这些发现提示在脑缺血的缺血半暗带区域GABAAR介导的神经元抑制性活动可能是增强的,这可能是神经元面对缺血状态产生自我保护的一种内稳态机制。  相似文献   
2.
近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温室大棚内番茄灰叶斑病发生为害严重,对当地番茄生产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但该病害的病原菌种类尚未在浙江报道。本文通过对病原菌形态学、分子系统学(rDNA-ITS、gpd和EF-1α基因的PCR扩增、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和致病性测定相结合的研究,将侵染番茄的病原菌鉴定为番茄匍柄霉菌Stemphylium lycopersici。研究结果对制定该病害的防治决策和有效防治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初步探讨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药物敏感性与其生物膜形成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临床送检的痰液、尿液、血液和伤口分泌物等样本。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菌株鉴定系统分离出非重复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60株;采用刚果红试验定性鉴定产膜菌株和非产膜菌株;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药敏试验系统进行药敏分析;采用96微孔板试验半定量鉴定菌株产膜能力。结果 通过VITEK-2全自动微生物菌株鉴定系统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32例(53.3%),甲氧西林敏感型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28例(46.7%)。生物膜阳性菌30株(50.0%),生物膜阴性菌30株(50.0%)。其中,MRSA菌株产膜率53.1%,MSSA菌株产膜率46.4%,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6微孔板试验筛选出强产膜菌株7株(23.3%),弱产膜菌株23株(76.7%)。强产膜菌株中,MRSA菌株6株,占85.7%,耐药5种以上占71.4%;弱产膜菌株中,MRSA菌株11株,占47.8%,耐药5种以上占26.1%;30株生物膜阴性菌,耐药5种以上占26.7%。结论 本研究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菌株产膜能力强于MSSA菌株,产膜菌株耐药种类高于非产膜菌株。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高密度且均匀分布于大麦各染色体的分子标记,该研究利用前期开发的2 267个IT(intron targeting)标记,在‘中国春’、栽培大麦(Golden promise)和普通小麦(中国春)-栽培大麦(Betzes)的6个二体异附加系中进行扩增。结果发现:有534个标记可作为大麦染色体特异的IT分子标记,分别分布在大麦的1H(96个)、2H(84个)、3H(60个)、4H(105个)、5H(59个)、6H(80个)和7H(50个)染色体。进一步利用小麦族多基因组学网站和大麦参考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结果发现,除了标记CINAU800、CINAU1734、CINAU1796、CINAU1736和CINAU1691之外,其余的标记对应的原始基因序列都能比对到大麦对应的同源群的参考基因组中。研究表明,该研究筛选到了534个大麦染色体特异的IT分子标记,多态率为23.56%,略高于其他大麦分子标记;且这些大麦各染色体特异的IT分子标记可用于追踪大麦的特定染色体。  相似文献   
5.
摘要: 氧糖剥夺模型作为研究脑缺血的离体模型被广泛使用,该模型模拟了局灶性脑缺血的病理变化。然而在缺血病灶中心区与正常脑组织之间的称为缺血半暗带的区域,脑血流也有程度不一的降低。为了模拟这种病理变化,我们发展了一种中等程度氧糖剥夺的离体脑片模型,该模型满足两个条件,氧气部分剥夺而葡萄糖完全剥夺。临床上通过增强A型γ-氨基丁酸受体介导的抑制活动可以阻止海马神经元的坏死,但其机制不清楚。因此我们采用全细胞膜片钳的记录方法,研究中等程度的氧糖剥夺对海马脑片CA1区神经元的A型γ-氨基丁酸受体介导的抑制性突触后膜电流(IPSCs)的影响。我们发现中等程度的氧糖剥夺使A型γ-氨基丁酸受体电流(IPSCs)的峰值增加而衰减时程延长。进一步研究发现该电流的峰值增加是由于A型γ-氨基丁酸受体-氯离子通道的电导增加所致,而与氯离子的反转电位无关。这些发现提示神经系统在中等程度脑缺血的早期阶段可以通过内稳态机制来维持兴奋性系统和抑制性系统之间的平衡。关键词: 中等程度脑缺血, A型γ-氨基丁酸受体, 抑制性突触后膜电位, 峰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