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89篇 |
免费 | 602篇 |
国内免费 | 246篇 |
专业分类
173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5篇 |
2024年 | 32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45篇 |
2021年 | 59篇 |
2020年 | 52篇 |
2019年 | 49篇 |
2018年 | 32篇 |
2017年 | 46篇 |
2016年 | 49篇 |
2015年 | 56篇 |
2014年 | 74篇 |
2013年 | 57篇 |
2012年 | 80篇 |
2011年 | 67篇 |
2010年 | 87篇 |
2009年 | 87篇 |
2008年 | 153篇 |
2007年 | 75篇 |
2006年 | 64篇 |
2005年 | 75篇 |
2004年 | 56篇 |
2003年 | 38篇 |
2002年 | 31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27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36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33篇 |
1995年 | 25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58年 | 3篇 |
1957年 | 2篇 |
1956年 | 2篇 |
1955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1953年 | 3篇 |
195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B27K—去B链C端三肽胰岛素的制备、生物活力与自聚合性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液相合成五肽Gly Phe Phe Tyr Lys(Boc)Obut,与B链C端去八肽胰岛素酶促缩合得到B2 7K 去B链C端三肽胰岛素(B2 7K DTrI,B2 7K destripeptideinsulin)。用小鼠惊厥法和小鼠降血糖法测得B2 7K DTrI的整体生物活力为标准胰岛素的 80 % ,B2 7K DTrI与人胎盘细胞膜胰岛素受体结合能力为标准胰岛素的 ( 12 5± 13 ) %。用凝胶过滤法证明B2 7K DTrI自聚合性质降低 ,具有与去B链C端五肽胰岛素相同的单体性质。在B2 7K DtrI结构中 ,B2 7T被K取代 ,其优点是在酵母中表达其前体后 ,可以很方便地通过胰蛋白酶水解获得 相似文献
3.
【目的】深入了解针垫花的开花结实特性,探求结实率低的原因,推动其种子生产、杂交育种、花期调控以及新品种培育工作。【方法】以针垫花为主要材料,对其开花物候、花部特征、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杂交指数、授粉结实特性进行研究。【结果】(1)针垫花的花期一般在冬末、早春至夏季;(2)最适合测定其花粉活力的离体萌发培养基为30 g/L蔗糖+150 mg/L硼酸+50 mg/L氯化钙;(3)在开花第1—7天柱头可授性逐渐加强,第5-7天时最为强烈;杂交指数估算结果表明针垫花部分自交亲和,异交,需要传粉者;(4)田间观测发现,在自然状态下结实率较低,但可以自发完成授粉,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5)人工授粉试验发现针垫花异株异花授粉的结实率最高,为17.14%,而自花授粉的结实率最低,为4.94%。【结论】针垫花的雌雄蕊异熟是导致自然结实率低的原因;雌蕊花柱与子房部位的胼胝质以及花粉管顶端膨大畸形也是造成结实率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5.
腐植酸钾对生姜根系生长发育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池栽试验方法研究了腐植酸钾对生姜根系生长发育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腐植酸钾显著地提高了生姜根系鲜质量和根系活力,促进了根系的生长发育,尤其在生育后期表现明显.施用腐植酸钾明显地提高了生育后期根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了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延缓了根系衰老.根系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比空白对照、等量腐植酸和等量氧化钾对照增加49.18%、25.89%和13.26%,生姜产量分别增加61.29%、48.13%和9.92%. 相似文献
6.
植物生物量分配格局对植物的生态适应策略、功能性状构建和繁殖更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生态学和进化意义。以疏勒河中游荒漠河岸林的天然胡杨幼苗为研究对象,河岸为起点沿平行河岸线的方向依次设置近水区(Ⅰ)、中水区(Ⅱ)和远水区(Ⅲ)样地,采用标准主轴分析法,分析了不同水分下胡杨幼苗生物量分配特征及异速生长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地下水埋深的降低,胡杨群落的高度显著增加(P<0.05),密度显著减小(P<0.05),盖度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样地Ⅰ和样地Ⅱ胡杨幼苗根冠比大于1,地上生物量的增加速度小于地下生物量的生长速度,样地Ⅲ胡杨幼苗根冠比接近1,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生长速度接近等速关系;胡杨幼苗叶质比和根质比呈减小的趋势(P<0.05),枝质比呈逐渐增加的趋势(P<0.05);胡杨地上植株枝叶数、冠幅、地下根系总根长、平均直径、分形维数和根系表面积均显著增加(P<0.05)。疏勒河河岸林胡杨幼苗地上与地下、枝叶、根系的生物量配置模式和生长特征,体现了异质生境中植物功能性状的环境可塑性机制,为理解荒漠河岸林植物的生境适应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水稻\"汕优10号\"为试验材料,悬空气培法获得根边缘细胞,研究水稻边缘细胞的数量、活性和脱离根冠后对高Fe2 的响应过程.结果显示,水稻根长为1 mm时,就形成了205个边缘细胞,随着根的伸长数目不断增加,根长25 mm时,边缘细胞数目最大;根长20 mm时边缘细胞活性最大;根长2 mm时,根冠果胶甲基酯酶(Pectin methyl esterase, PME)活性最高,水稻边缘细胞的形成与根冠PME活性相关.高Fe2 对离体边缘细胞有毒害效应,用浓度为200 μmol·L-1的Fe2 溶液处理48 h后,细胞活性比对照下降了72.70%, 但用400 μmol·L-1 Fe2 溶液处理时,细胞活性有所回升,这可能是边缘细胞耐铁毒的一种应激性反应;根冠PME活性随着Fe2 浓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表明根冠PME活性与植物铁毒有关. 相似文献
8.
宜昌黄杨对夏季淹水的生理生态学响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宜昌黄杨(Buxus ichangensis)主要分布于长江三峡地区的消落带, 对该地区的水土保持和岸坡地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者通过模拟夏季淹水研究了宜昌黄杨的形态特征、光合作用和根系活力的变化特征, 揭示了宜昌黄杨对淹水的生态学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宜昌黄杨在淹水过程中产生了皮孔、不定根等形态适应特征, 经过60 d的淹水处理, 植株仍全部存活, 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但是植株的生长仍然受到淹水的显著影响: 淹水条件下宜昌黄杨的最大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根系活力与对照相比都显著下降, 60 d后分别只有对照的19.24%、24.04%和4.78%。在不同处理阶段这些指标下降的幅度不同: 初期的下降幅度最大, 后期下降幅度减少, 其中根系活力在后期还有所回升。叶绿素A的含量随淹水延长持续下降, 后期有所回升, 而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变化却不大。最后, 作者对该物种在水电工程库区退化消落带植被生态恢复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大田栽培条件下,于2005~2006年在江苏南京(118°50′E,32°02′N,长江流域下游棉区)以美棉33B(平均比强度32cN/tex)和科棉1号(平均比强度35cN/tex)2个品种为材料,进行氮素水平(O(零氮),240(适氮)和480kgN/hm^2(高氮))实验,研究棉花纤维发育关键酶(蔗糖合成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变化特征对氮素的响应及其与纤维比强度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棉纤维发育关键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强度均受氮素影响,并影响棉纤维素的累积特征及纤维比强度的形成.蔗糖合成酶活性随铃龄增加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铃龄31天,其基因表达强度在7~21天维持较高水平;氮素水平间比较,以240kgN/hm^2处理的蔗糖合成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强度最高,酶活性高表达持续时间长.β-1,3-葡聚糖酶活性随铃龄增加呈下降趋势,其基因表达在铃龄7~24天间呈单峰曲线,铃龄18天时达到峰值;氮素水平间比较,以240kgN/hm^2处理的β-1,3-葡聚糖酶活性最高,其基因表达量在纤维发育前期(铃龄9~12天)较低,之后大幅增加且稳定表达.240kgN/hm^2下棉纤维发育关键酶的上述变化促进纤维素累积持续期长且整个纤维发育过程中纤维素累积速率平缓,最终形成纤维比强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利用内蒙古羊草草原围栏样地连续两年的地上、地下生物量数据和当地同时期的降水、气温资料,分析了退化羊草草原,在恢复过程中植被根冠比动态及与水热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羊草草原植被地上、地下生物量季节变化均呈单峰型曲线,峰值出现在8月。(2)羊草草原植被根冠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生长季初和生长季末根冠比值较大,最低值出现在地上生物量最高的8月中下旬。(3)羊草草原植被月根冠比与上上月月降水量相关关系极显著,与七月平均气温相关关系显著;以根冠比为因变量,上上月月降水量、上月平均气温为自变量可分别建立线性回归方程。该方程可以较好地模拟羊草草原植被生长季内月根冠比的动态变化,这样在草地恢复过程中,可由上月的水热因子来指导下月的草地管理,并为更准确地估算草原生态系统生产力及碳储存动态提供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