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5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54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5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怒江东方墨头鱼的年龄结构与生长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于怒江采集东方墨头鱼(Garra orientalis)136尾,体长54~167mm,体重3.0~114.6g。研究了其年龄、生长等生物学特性,通过耳石轮纹估算东方墨头鱼的年龄,显示怒江东方墨头鱼由10个年龄组组成。耳石半径与体长关系为:L=0.061R1.131(n=125,R2=0.907),体长与体重关系为:W=0.1×10-4L3.160。von Bertalanffy生长参数由退算体长估算:雄性L∞=224.79mm,k=0.094/年,t0=0.51年;雌性L∞=228.91mm,k=0.091/年,t0=0.639年;总体L∞=227.78mm,k=0.091/年,t0=0.588年。体重生长拐点雄性12.15龄、雌性13.75龄。  相似文献   
992.
首先绘制了蟾蜍脊髓灰质腹角运动神经元池的精确定位图谱,然后分别将浓度为1、0.5、0.1、0.01 mol/L的谷氨酸钠溶液及生理盐水(0.65% NaCl,对照组)微量(0.1 µL)注射到蟾蜍脊髓灰质腹角运动神经元池,采用BL-420F 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腓肠肌收缩曲线,以收缩波的上升相持续时间、最大张力、张力变化速率、下降相持续时间为指标对各组腓肠肌的收缩曲线进行比较。结果:4组实验组腓肠肌的收缩形式是不同程度的强直收缩;各组收缩波的上升相持续时间、最大张力、张力变化速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谷氨酸钠量效依赖关系,且1 mol/L组腓肠肌强直收缩的张力、张力变化速率显著大于其他各组,这可能是由于谷氨酸钠与运动神经元上谷氨酸受体结合的数量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993.
张兴安  席贻龙  温新利 《生态学报》2010,30(19):5272-5279
调查了安徽省芜湖市镜湖中裂足臂尾轮虫的卵率,分析了卵率与种群密度、食物资源、潜在捕食者和竞争者、水温、水体透明度、溶氧、pH以及氨氮浓度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湖区中,裂足臂尾轮虫的卵率在0.095-1.073间变动,均值为0.293;卵率与种群密度和透明度呈显著的负相关(r值分别为-0.346和-0.329),与总叶绿素a含量和直径小于25μm的藻类叶绿素a含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r值分别为0.457和0.417);异尾轮虫密度对裂足臂尾轮虫卵率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时滞效应(r=0.382);在晶囊轮虫密度高峰期,其密度是影响卵率的最主要因素(R2=0.5074)。小湖区中,裂足臂尾轮虫的卵率在0.0471-0.5455间变动,均值为0.194;卵率只与总叶绿素a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r=0.356)。研究结果提示影响裂足臂尾轮虫卵率的因素具有时空异质性。  相似文献   
994.
记述了寄生于广东海洋鱼类五带豆娘鱼Abudefduf vaigiensis、六带豆娘鱼Abudefduf sexfasciatus和孟加拉豆娘鱼Abudefduf bengalensis鳃上的新海盘虫属Neohaliotrema Yamaguti,19653新种,瘤钩新海盘虫Neohaliotrema tukerhamatus sp.nov.,倒钩新海盘虫Neohaliotrema antiacanthus sp.nov.和孟加拉新海盘虫Neohaliotrema bengalensis sp.nov.3新种的中央大钩具有瘤状突起而相似于大棘新海盘虫Neohaliotrema macracanthum Zhukow,1976,但新种背中央大钩具有附片及腹中央大钩内突上有小钩与已知种不同,交接器尤其是支持器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瘤钩新海盘虫N.tukerhamatus sp.nov.的交接管末端有1锥状结构,支持器较长,前端为窄片状,末端分叉,腹中央大钩内突上有1小钩,背中央大钩具有1C形的附片;倒钩新海盘虫N.antiacanthus sp.nov.的支持器位于交接管中部弯曲处,呈倒钩形,腹中央大钩内突上有1小钩...  相似文献   
995.
刘宁  席贻龙  沈鹏  杨胜  宋鑫  孙天宝 《生态学报》2010,30(18):4866-4874
采用48h急性毒性试验研究了Pb2+对多刺裸腹溞(Moina macrocopa)的48h-LC50值,采用生命表试验方法在0.5×106、1.0×106、2.0×106个细胞/mL的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密度下研究了浓度为0.2、0.4、0.6、0.8、1.0mg/L的Pb2+对多刺裸腹溞生命表统计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Pb2+对多刺裸腹溞48h-LC50值为10.5mg/L。与各食物密度下的对照组相比,除了0.5×106、1.0×106个细胞/mL下0.2mg/L的Pb2+显著延长了多刺裸腹溞的生命期望,0.5×106个细胞/mL的食物密度下0.4mg/L的Pb2+显著提高了多刺裸腹溞的净生殖率、0.40.8mg/L的Pb2+显著提高了种群内禀增长率外,较高浓度的Pb2+显著缩短了多刺裸腹溞的生命期望,降低了净生殖率、总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且随着食物密度的升高,使净生殖率和总生殖率显著降低的Pb2+浓度阈值呈降低的趋势,但使世代时间显著缩短的Pb2+浓度阈值则呈升高的趋势。Pb2+浓度、食物密度以及它们间的交互作用对多刺裸腹溞的各主要生命表统计学参数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0.5×106、1.0×106cells/mL食物密度下,Pb2+浓度与多刺裸腹溞的各主要生命表统计学参数间均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2.0×106cells/mL食物密度下,Pb2+浓度与多刺裸腹溞的生命期望、总生殖率和净生殖率间均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多刺裸腹溞的生命期望、净生殖率和内禀增长率对Pb2+污染的敏感性因食物密度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996.
刘俊 《化石》2010,(1):57-58
我们来自何方?这是人类一直孜孜不倦寻求答案的古老命题,也是演化生物学以及古生物学要回答的科学问题。这方面的科普书籍众多,2008年尼尔·苏宾(Neil Shubin)出了一本,大受欢迎,获得了当年的Phi Beta Kappa(φβκ)科学奖。  相似文献   
997.
试验研究了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0%、20%、40%和60%)的水解鱼蛋白(Fish potein hdrolysate,FPH)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稚鱼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28d饲养实验结束后,对试验鱼生长指标、鱼体消化酶活性、碱性磷酸酶(AKP)及肠道发育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实验鱼的存活率为64.44%—78.88%,其中20%与40%添加组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实验鱼的特定生长率(SGR)随饲料中FPH添加水平升高呈下降趋势,20%添加组特定生长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且60%添加组与对照组(FM)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鱼体消化酶(脂肪酶、淀粉酶、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比活力在14d与28d时的强弱关系不一致。鱼体碱性磷酸酶比活力大小依次为:20%组40%组对照组60%组,各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半滑舌鳎肠道微绒毛长度和黏膜厚度均以20%添加组为最优,显著优于其他3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饲料中FPH的添加水平为20%时,能提高半滑舌鳎稚鱼的存活率及生长性能,并增强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998.
四川裂腹鱼乌江种群mtDNA控制区序列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扩增和直接测序法分析了四川裂腹鱼乌江种群32个个体mtDNA控制区的序列差异和遗传多样性.在该种群mtDNA控制区长度为464 bp的同源序列中,共计有9个变异位点,占总位点数的1.94%.32个个体共定义了9种单倍型,单倍型间平均遗传距离(P)为0.0060,单倍型多样度(Hd)为0.768.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0324,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1.500.用单倍型间遗传距离构建的NJ分子系统树聚为两个分支.结果提示四川裂腹鱼乌江种群遗传多样性匮乏,保护四川裂腹鱼乌江种群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99.
四川洪雅县赤腹松鼠巢址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赤腹松鼠Callosciueus erythraeus在四川省洪雅县已经成为第一大森林害鼠.为了揭示赤腹松鼠巢址选择特征并为控制该物种的危害服务,2008年3~8月采取样线法对洪雅县赤腹松鼠的巢址选择状况进行了调查.共发现81棵巢树,对其巢位参数的统计显示,赤腹松鼠可在11种阔叶树和3种针叶树上营巢,对柏木Cpuressus funebris和楠木Phoebe zhennan有明显选择性,分别为营巢树数量的34.6%和33.3%.营巢树平均高度为18.6 m±0.6 m,巢距地面平均高度为16.2 m±0.5 m,巢位置一般靠近树的顶端,多朝东、南和东南方向,76.5%的巢位于树干与树枝的交界处.对无重复取样的巢址样方(n=65)和对照样方(n=65)中15个生境因子的对比分析表明,赤腹松鼠倾向在乔木平均高度较高、林下灌木盖度相对较高、坡度较大的生境中营巢.  相似文献   
1000.
赤腹松鼠在人工林中的危害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8年3月~2009年3月,设置15个固定样地每月监测,对四川省洪雅县柳杉Crypotomeria fortunei和杉木Cunninghami lanceolata人工混交林中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的危害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 2~7月是危害的主要时期,其中3、4月最高;柳杉的年平均危害株率高于杉木,但两者的年平均危害程度区别不大;2)不同龄林的危害情况不同,月平均危害株率:中林显著高于成林和幼林(P<0.05);月平均危害程度:幼林高于中林,中林高于成林,三者差异显著(P<0.05);3)林木被危害的部位主要集中在上部和中部;不同龄林危害部位的分布不同,成林和中林的危害部位比例为上部>中部>下部,而幼林是中部>上部>下部;4)啃剥树皮类型以包含木栓、木栓形成层和次生韧皮部的树皮为主,同时有少数外周皮;啃剥外周皮的现象出现在2~4月和7~11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