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3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33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从海洋环境中筛选出能有效抑制细菌群体感应的活性菌株,为以致病菌群体感应为靶点的新型疗法提供新的天然产物资源。【方法】以紫色杆菌(Chromobacteriumviolaceum)为报告菌,采用滤纸片法和双层软琼脂法相结合的筛选模型进行群体感应抑制活性菌的筛选。【结果】通过对美国圣璜岛海域海绵中分离出来的272株海洋细菌群体感应抑制活性的筛选,得到了具有抑制紫色杆菌素产生的细菌51株,其中74号菌株抑制效果最好,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结论】海洋细菌中有很多具有抑制细菌群体感应效应的菌株,是天然群体感应抑制剂的潜在来源。  相似文献   
992.
涂玉  尤业明  孙建新 《生态学杂志》2012,23(9):2325-2331
2010年9月-2011年10月,在山西省灵空山油松和辽东栎混交林样地采取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地表凋落物和氮添加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凋落物处理包括: 剔除凋落物(N)、叶凋落物加倍(L)、枝果凋落物加倍(B)和混合凋落物加倍(LB);氮添加量分别为0(N0)、5 g·m-2·a-1(N1)和10 g·m-2·a-1(N2).结果表明: 剔除地表凋落物且无氮添加时,油松和辽东栎混交林地的土壤有机碳(SOC)含量显著降低,其他试验处理间对SOC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及其活性(MR)的变化范围依次为: 262.42~873.16 mg·kg-1、73.55~173.85 mg·kg-1和2.38~3.68mg·kg-1·d-1.MBC、MBN和MR两两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氮添加对MBC、MBN和MR均无显著影响;凋落物处理对MR影响显著,表现为混合凋落物加倍处理的MR最高,叶凋落物加倍处理次之,剔除凋落物处理最低,而对MBC和MBN无显著影响.凋落物和氮添加处理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未表现出交互作用.短期的氮添加处理和森林地表凋落物变化对土壤微生物过程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993.
为了开发新型微生物农药用于家蚕病害防治,研究了桑树内生拮抗细菌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Lu10-1菌株对家蚕黑胸败血病的防治与抑菌效果.结果表明:Lu10-1菌株发酵上清液对家蚕黑胸败血病的预防及治疗有效率分别达到41.2%和24.0%.Lu10-1菌株的抗菌粗提物对黑胸败血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抑菌圈直径为18.20 mm;抗菌粗提物对黑胸败血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56 mg·mL-1和3.13 mg·mL-1;经抗菌粗提物处理后黑胸败血茵未出现对数生长期,细胞膜的渗透性发生改变,胞内蛋白质发生渗漏,胞内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出现降解现象,直至菌体破裂,细胞内容物流出,形成空腔,最后消融.初步认为Lu10-1菌株分泌的抗菌物质用于防治家蚕黑胸败血病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994.
选取与乡村人居林关系最为密切的林木覆盖指数、林木结构指数、林网密度指数、林木健康指数和林木稳定指数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系数,通过间接构建评价指标各要素占评价区域加权面积比重的方法,进行乡村人居林质量评价,结果表明,4个代表型村庄人居林建设质量差异较大,以南书村为最好,上浦村和扁山村其次,茜黄村最差,综合评价得分分别为75.7972分、52.7972分、41.5418分和9.7689分.这种评价方法科学有效、简单快速,实用性强,避免了传统评价方法基础数据获取困难和可操作性不强的缺陷,为乡村人居林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5.
高等植物己糖激酶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己糖激酶(HXK)具有催化己糖磷酸化的作用,是植物体呼吸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之一。近十几年的研究发现,HXK在植物的糖感知和糖信号转导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目前GenBank已登录28种高等植物的HXK同源基因,其在不同物种中均以多基因家族形式存在。HXK基因家族多数成员包括9个外显子,编码492-522个氨基酸。HXK亚细胞定位研究发现,植物HXK家族成员主要分布于线粒体,少数成员存在于细胞质、叶绿体和质体基质中。植物HXK基因家族大部分成员在不同器官或组织中均有表达,但是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AtHKL3和水稻(Oryza sativa)OsHXK10仅在花中表达。高等植物部分HXK不仅影响植物生长发育,还调控植物激素信号转导以及调节植物花青素合成途径中相关基因表达。应用MEGA 4.0软件对18个物种HXK基因氨基酸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HXK基因序列聚为7小支,聚类关系能反映不同基因结构和功能的差异。  相似文献   
996.
用色谱技术从酒饼簕[Atalantia buxifolia(Poir.)Oliv.]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与文献数据对照,分别鉴定为buxifoliadineA(1)、1,3-dihydroxy-2,4-diprenylacridone(2)、5-hydroxy-N-methylseverifoline(3)、buxifoliadine B(4)、N-methylatalaphylline(5)、atalaphylline(6)、东风桔碱(7)、葡萄内酯(8)和松柏醛(9)。化合物9为首次从酒饼簕根中分离得到。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8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具有细胞毒活性,化合物3对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K562)的增殖显示了较强的生长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997.
水貂粪便中双歧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TPY培养基,从健康水貂的粪便中分离培养、筛选出2个肠道菌株。方法细菌培养、菌落形态观察、染色镜检、分离纯化、生化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培养出的2株菌株为双歧杆菌,其中1株为长双歧杆菌,另1株为青春双歧杆菌;双歧杆菌对氯霉素极其敏感,对阿米卡星耐药。结论本实验为毛皮特种经济动物微生态制剂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8.
999.
目的:构建表达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基因的双调控选择增殖型溶瘤腺病毒SG502-SEA及对照组携带超抗原SEA基因的非增殖溶瘤腺病毒DC318-SEA,并探讨其潜在的抗膀胱肿瘤作用.方法:将超抗原SEA基因片段经SpeⅠ和SalⅠ双酶切后,克隆入非增殖溶瘤腺病毒载体pSG218中,将鉴定正确的腺病毒载体命名为pDC318-SEA.同样方法将超抗原SEA基因片段克隆入双调控特异性增殖溶瘤腺病毒载体pSG502中,将鉴定正确的腺病毒载体命名为pSG502-SEA.将以上两种携带SEA基因的病毒载体与病毒骨架质粒PPE3-ccdB共转染293细胞,9~14d出现病毒空斑,经过3次病毒空斑纯化,提取腺病毒DNA,应用PCR进行鉴定,经鉴定正确的腺病毒分别命名为DC318 - SEA和SG502-SEA.大量扩增后,氯化铯梯度离心纯化腺病毒,测病毒滴度.结果:经PCR及酶切鉴定,SEA基因成功克隆到两病毒载体中,可以表达SEA基因,且病毒滴度为2.5×101pfu/ml.结论:成功构建表达超抗原SEA基因的双调控增殖型溶瘤腺病毒SG502-SEA及对照组携带超抗原SEA基因的非增殖溶瘤腺病毒DC318-SEA,为下一步抗膀胱肿瘤体内外实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不稳定斑块破裂及继发血栓形成是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主要病理基础。不稳定斑块的形成与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等有密切联系,新近研究表明,组织蛋白酶-S、生长相关基因蛋白-α和内质网应激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趋向不稳定的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深入了解不稳定斑块的形成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