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7篇
  免费   192篇
  国内免费   92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黔产毛子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黔产毛子草中首次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理化及波谱分析,它们分别确定为十六烷酸(1),二十六烷酸(2),9、12-十八二烯酸(3),β-谷甾醇(4),β-胡萝卜苷(5),熊果酸(6),齐墩果酸(7)。  相似文献   
992.
两种温度下模拟氮沉降对陆稻与稗草竞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昼/夜温度为35 ℃/25 ℃和30 ℃/20 ℃条件下,研究了模拟氮沉降对稗草和陆稻生长及竞争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35 ℃/25 ℃条件下,每年输入4 g·m-2氮处理,稗草和陆稻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增加29.18%和27.80%,稗草吸收氮和磷量分别增加87.33%和49.73%,而陆稻吸收氮和磷量无显著变化.在30 ℃/20 ℃条件下,每年输入2、4、6 g·m-2氮处理后,稗草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增加48.99%、72.68%和36.18%,分蘖数分别增加111.11%、122.22%和144.44%,稗草植株氮和磷吸收量分别增加108.88%、129.22%、134.29%和16.53%、65.05%、22.47%,而陆稻均无显著变化.在30 ℃/20 ℃条件下,氮沉降显著增加了稗草与陆稻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比值,但在35 ℃/25 ℃条件下影响不显著.表明氮沉降增加可能会提高稗草而降低陆稻的竞争力,而且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这种趋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993.
心草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及其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心草中的总黄酮含量并确定其提取条件。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乙醇浸提法提取心草中的总黄酮。结果:浸提的最佳条件是:A3B1C3D2,即用20倍50%乙醇在70℃下进行6h,总黄酮含量为15.67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67%。结论:心草中的总黄酮含量较高,此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可作为检测心草中黄酮含量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994.
为了探究乙烯和α-萘乙酸(α-NAA)是否是水淹环境条件下植物体内通气组织形成的直接原因,对三峡库区岸生植物野古草(Arundinella anomala)和秋华柳(Salix variegata) 在无水淹环境条件下施加乙烯利和α-NAA后茎中通气组织的形成情况进行了研究。实验分3种处理:单独用乙烯利溶液处理(浓度分别为0、250和500 mg●L-1)、单独用α-NAA溶液处理(浓度分别为0、50和100 mg●L-1)和二者混合处理(250 mg●L-1乙烯利溶液 +50 mg●L-1 α-NAA溶液)。处理5 d后,采用切片法制备其茎中部横切面切片,用E80i Nikon显微镜进行观察,并运用ACT-2U和Simple PCI软件分析野古草和秋华柳茎中通气组织的形成情况。结果显示:在这3种处理条件下,野古草和秋华柳茎中通气组织形成均有明显增强,并且较高浓度的乙烯利溶液促使茎通气组织形成更多,施加的α-NAA浓度越高,形成通气组织的能力越强;混合溶液处理与单独施加250 mg●L-1乙烯利或单独施加50 mg●L-1 NAA的处理相比,对通气组织形成的增强效应无明显差异。研究表明,在水淹条件下植物体内通气组织的发生与乙烯和生长素含量的增加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995.
香根草属与狼尾草属植物对土壤线虫营养类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州华南植物园香根草属泰国香根草(Vetiveria nemoralis)、普通香根草(V.zizanoides)的2个品种Sunshine和Karnataka以及狼尾草属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皇草(P.purpureum×P.thyphoides)和杂交狼尾草(P.americanum×P.purpureum)的地下土壤线虫各食性类群在根区和非根区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线虫主要集中在0-15 cm的浅层土壤中,在不同生境下食细菌和植物寄生性线虫占优势,两类线虫的比例在香根草属植物生境下为87.7%-97.6%,狼尾草属植物生境下为88.5%-94.0%,而食真菌、捕食性和杂食性线虫数量则很少,其相应的比例分别为2.4%-12.3%和6.0%-11.5%。两属植物根区的线虫数量显著高于非根区,但不同营养类群的线虫在根区和非根区的分布有较大差异。香根草属植物和杂交狼尾草非根区植物寄生性线虫的比例高于根区,而食细菌线虫的比例低于根区;但象草和皇草非根区植物寄生性线虫的比例低于根区,而食细菌线虫的比例高于根区。除皇草外,两属植物非根区食真菌线虫的比例一般高于根区。在所选的植物中,Karnataka和杂交狼尾草在土壤改良和土壤生物学效应方面有更好的潜力。  相似文献   
996.
描述了爵床科孩儿草属的一个新组-密花孩儿草组Rungia sect.Stoloniferoe C.M.Gao&Y.F.Deng。本新组花序不偏向一侧,苞片均能育,同形。  相似文献   
997.
任鹏 《生物技术通讯》2007,18(5):798-799
目的:探讨木樨草素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及可能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肝癌细胞系SMMC7721为模型,通过细胞增殖检测,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其胞内总蛋白含量检测等手段,观察木樨草素对肝癌SMMC7721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经50μg/mL木樨草素处理72h后,肝癌SMMC7721细胞的生长抑制率达到54.68%;经400μg/mL木樨草素处理24h后,细胞LDH、SDH和ALP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56.12%、49.69%和76.31%;细胞胞内总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木樨草素能有效地抑制肝癌SMMC7721细胞的增殖,具有体外抗肿瘤活性,以及与诱导分化药物相似的抗肿瘤效果。  相似文献   
998.
水分是黄土高原地区植被恢复的关键影响因子,该区广泛分布的生物结皮显著影响土壤水分入渗。干扰影响生物结皮土壤水分入渗,但目前不同强度的干扰对生物结皮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仍不明确。本研究以黄土丘陵区吴起县合沟小流域的生物结皮坡面为对象,模拟羊蹄踩踏干扰,研究10%、20%、30%和40%干扰强度(以生物结皮破损度表征)对生物结皮坡面地表覆被的影响,采用线源入流入渗法观测了不同强度干扰后土壤水分入渗特征,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和相关性分析,探索了干扰对生物结皮坡面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与对照(不干扰)相比,10%干扰强度下藻结皮盖度显著增加33.6%,20%干扰强度对藻结皮盖度无显著影响,30%和40%干扰强度下藻结皮盖度分别显著降低了36.1%和75.0%;40%干扰强度显著增加了枯落物盖度(34.3%),其他处理无显著影响;10%、20%和30%干扰强度下地表粗糙度分别显著降低了22.3%、11.1%和5.6%,40%干扰强度下增加了8.2%;40%干扰强度下初始入渗率显著增加了77.1%,其他干扰强度无显著影响;不同干扰对土壤稳定入渗率和平均入渗率无显著影响。可见,干扰主要通过降低藻结皮盖度,增加枯落物盖度和改变地表粗糙度,进而促进了土壤水分初始入渗。本研究可为黄土高原退耕地生物结皮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明确本地优势天敌黄玛草蛉Mallada basalis对入侵我国的重大农业害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卵及低龄幼虫的捕食能力和生防潜力。【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功能反应模型评价了黄玛草蛉2和3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卵及1和2龄幼虫的捕食能力。【结果】黄玛草蛉幼虫对草地贪夜蛾卵和低龄幼虫的捕食量均随猎物密度的升高而增加,最后趋于捕食饱和状态,而其捕食率随猎物密度的升高而逐步下降,对不同发育阶段的草地贪夜蛾均表现为Ⅱ型功能反应。黄玛草蛉2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卵及1和2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a分别为0.150, 0.084和0.094,处理时间Th分别为0.282, 0.333和0.519 h,理论日最大捕食量T/Th分别为85106粒、72072头和46.242头;黄玛草蛉3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卵及1和2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分别为2.018, 0.288和0.259,处理时间分别为0.102, 0.311和0.375 h,理论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35294粒、77170头和64000头。【结论】黄玛草蛉2和3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卵和低龄幼虫均具较强的捕食能力,其中黄玛草蛉3龄幼虫比2龄幼虫具有更强的捕食效率。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生药学显微鉴定方法研究南丹金线兰(Anoectochilus nandanensis)的原植物形态、组织构造及粉末显微特征。南丹金线兰叶片呈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具金红色叶脉,花不倒置;唇瓣白色,呈Y字形,前部明显扩大并2裂,裂片狭长圆形,中部收狭,其两侧呈向下的细齿状或角片状,两侧白色细齿各4~5条。显微结构中,根、茎横切面中皮层明显,具草酸钙针晶、粘液细胞等;叶横切面上表皮细胞形状为乳突状突起。粉末中可见草酸钙针晶和导管。这些特征可为南丹金线兰的生药鉴别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