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16篇
  免费   558篇
  国内免费   3825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172篇
  2021年   182篇
  2020年   166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185篇
  2015年   253篇
  2014年   329篇
  2013年   392篇
  2012年   589篇
  2011年   489篇
  2010年   422篇
  2009年   484篇
  2008年   618篇
  2007年   576篇
  2006年   520篇
  2005年   541篇
  2004年   518篇
  2003年   588篇
  2002年   668篇
  2001年   537篇
  2000年   544篇
  1999年   469篇
  1998年   440篇
  1997年   548篇
  1996年   453篇
  1995年   559篇
  1994年   510篇
  1993年   483篇
  1992年   515篇
  1991年   481篇
  1990年   427篇
  1989年   417篇
  1988年   139篇
  1987年   122篇
  1986年   106篇
  1985年   137篇
  1984年   113篇
  1983年   41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6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记述了茧蜂科Braconidae潜蝇茧蜂亚科Opiinae印度茧蜂属Indiopius的1个新种:Indiopius alutacius Weng et Chen sp.nov.。这是该属在中国分布的首次记录。建立了世界已知3种的分种检索表。本新种与矮茧蜂I.humillimus Fischer相似,但新种可以由下列特征予以区别:1.并胸腹节革质纹,后缘具短纵脊;2.第1腹节背板长为宽的1.2-1.3倍;3.腹板侧泡明显具齿。模式标本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益虫研究室。  相似文献   
992.
不同虫源和致害性的褐飞虱体内共生菌的种群动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不同地理种群和致害性的褐飞虱体内共生菌,在高温和抗性水稻品种作用下的种群动态研究表明,在正常湿度下褐飞虱体内共生菌的数量随若虫的生长发育而增加,5龄若虫期是共生菌增长的关键期;同一种群的褐飞虱秋季共生菌数量明显高于夏季。广西田间种群的短翅雌虫体内的共生菌数量显高于浙江省的杭州和龙游种群,经高温处理后,3个生物开共生菌数量均显减少,但其子代共生菌的数量在正常温度下马上恢复,与未经高温处理的褐飞虱共生菌数量基本相同,取食抗性品种的生物型1和田间种群的褐飞虱体内的共生菌数量均明显减少,取食抗性品种的第2代的共生菌又均比第1代少。这说明高温对共生菌的影响是暂的,而抗性品种的对共生菌的作用与褐飞虱种群对品种的适应性有关。  相似文献   
993.
中国清风藤属Sabia Colebr.(清风藤科)的订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归并了清风藤属5个名称,Sabia campanulata Wall.ex Roxb.var,kingiana Nayar et Majumder处理为S.campanulata Wall.ex Roxb。的异名,S.metcalfiana L.Chen处理为S.leptandra Hook.f.et Thoms.的异名,S.longruiensis X.X.Chen et D.R,Ling和S.swinhoei Hemsl.ex Forbes et Hemsl.ex FOrb.et Hemsl。的异名,S.nervosa Chun ex Y.F.Wu处理为S.coriacea Rehd.et Wils.的异名,订正了缅甸清风藤S.burmania L.chen在中国有分布的错误报道。  相似文献   
994.
取分别在水稻品种TN1 (常用感虫对照 )、Mudgo(含Bph1 )或ASD7(含bph2 )上连续饲养 3 0代以上的3个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寄主种群 ,分别饲养于 2 0种氨基酸总量与配比不同的全纯人工饲料上 ,以羽化率、短翅率、若虫历期以及初羽化成虫体重为指标对不同种群的氨基酸需求进行了比较。发现不同褐飞虱种群随氨基酸营养条件的改变有明显不同的表现 ,其中Mudgo种群最容易受到氨基酸营养条件的影响 ,而TN1种群所受影响最小。抗虫品种ASD7和Mudgo上的两褐飞虱种群所需的最佳氨基酸总浓度 (分别为 4 0 %~ 4 8%、4 0 % )高于TN1种群 (2 4%~ 3 2 % ) ,同时 ,前两种群对必需氨基酸浓度的变化较TN1种群敏感。这些结果表明 ,不同褐飞虱寄主种群对饲料氨基酸的需求存在明显的分化 ,推测氨基酸可能是抗虫水稻品种胁迫褐飞虱致害性变异的一种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95.
文华安  应建浙 《菌物系统》2001,20(3):297-300
本文报道采自贵州贵阳花溪和云南思茅的松塔牛肝菌属的两个新种,它们是网盖松塔牛肝菌Strobilomyces areolatus,和黑鳞松塔牛肝菌Strobilomyces atrosquamosus.研究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996.
郭英兰 《菌物系统》2001,20(3):301-303
钉孢属的2个新种和1个新组合:生于参薯Dioscorea alata和毛胶薯蓣Dioscorea subcalva上的毛胶薯蓣钉孢Passalora dioscoreae-subcalvae,生于薯蓣属Dioscorea sp.上的薯蓣生钉孢Passalora dioscoreiicola,和生于山麦冬Liriope spicata和沿阶草属Ophiopogon sp.上的麦冬钉孢Passalora liriopes。研究的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997.
王向结  刘培贵 《菌物系统》2001,20(2):159-162
首次报道了产于中国的原迷孔菌属(新拟)Protodaedalea Imaz。对本属所处的分类位置进行了探讨,认为本属与Elmerina接近故置之于Aporpiaceae中较为适合。该属为一个东亚特有属。  相似文献   
998.
2新种是槐新四瘿螨Neotetra sophorae sp.nov.分布于辽宁沈阳市,蔷薇上三脊瘿螨Calepitrimerus rosarum sp.nov.分布于湖南冷水江市。  相似文献   
999.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