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0篇
  免费   201篇
  国内免费   199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7篇
  1955年   3篇
  195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有机介质中脂肪酶催化合成亚麻酸甘油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固定化脂肪酶在有机溶剂中催化亚麻酸甘油酯的合成反应。考察了有机溶剂、酯化温度、物料比、催化剂用量、酯化时间等因素对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正己烷为溶剂、酯化温度60℃、酸醇摩尔比1:2.5条件下、反应24h,亚麻酸甘油酯化率为90%以上。  相似文献   
992.
2005年4月15日~2005年6月3日对中国科学院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及其周围地区的鼠类群落进行了调查,采用样线铗捕法,共捕获鼠类373只,隶属于3科3属4种。用种类(S)、多样性指数(H′)、均匀性指数(E)、优势度(D)等4个指标对灌木林、园林、沙地、废弃耕地、农田等5种不同生境类型的鼠类群落进行统计分析和对比。结果发现,不同生境类型的鼠类群落在群落组成、多样性、均匀性和优势度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废弃耕地多样性和均匀性最高而优势度最低;园林多样性最低,农田均匀性最低,灌木林优势度最高。红尾沙鼠(Meriones libycus)和子午沙鼠(M.meridianus)分别占以上5种类型鼠类群落总生物量的59.5%和37.5%,可以确定为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及其周围地区鼠类群落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993.
NaCl胁迫对阿月浑子各器官Na+、K+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用NaCl处理新疆长果阿月浑子与美国品种Kerman,处理浓度为50、150、250和500 mmol·L-1,盐处理后5、10、20 d分别取叶、茎和根,测定各器官中Na+、K+含量及Na+/K+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盐浓度的增加,长果阿月浑子和Kerman的叶、茎和根中Na+离子含量在盐处理5、10、20 d后每个处理都表现出升高趋势;而两个品种的叶、根和茎中的K+含量在盐处理后其变化规律都不稳定.长果阿月浑子叶片、茎和根系中Na+/K+的比值在盐处理5 d和10 d都升高.Kerman的叶和根系中Na+/K+比值在处理5、10、20 d后升高;茎中Na+/K+处理10 d后升高,但20 d后没有明显变化.实验结果表明NaCl胁迫后,长果阿月浑子的叶片中Na+含量增加幅度均大于Kerman,Kerman根和茎中的Na+含量增加幅度大于长果阿月浑子;NaCl胁迫5 d和10 d后,长果阿月浑子叶片中的Na+/K+的比值高于Kerman,Kerman茎和根部中的Na+/K+的比值高于长果阿月浑子,表明了长果阿月浑子和Kerman都具有一定的耐盐性,但Kerman的耐盐性强于长果阿月浑子.由于叶片和根中Na+和Na+/K+比值的变化很稳定,可以确定为阿月浑子主要抗盐指标,茎中Na+/K+的变化规律较稳定,可以作为抗盐性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94.
新疆阜康绿洲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及其季节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查明阜康绿洲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特征及其变化动态,2010年4、7、9及11月中旬分别以该绿洲的用材林、防护林、苗圃、耕地、盐碱地、灌木林及荒草地生境为研究对象,采用手捡法、改良干漏斗法和湿漏斗法分离0~20 cm土层中的土壤动物,并分析了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分布特征及季节动态.共获得土壤动物1 1098只,共35类,其中线虫类、轮虫类和弹尾类为优势类群.在7种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类群、个体数和多样性以及不同季节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Shannon多样性指数依次为用材林>防护林>灌木林>耕地>盐碱地>苗圃>荒草地;时空分布调查发现,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群落分布具有明显的表聚性特征,并在不同土层及季节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季节动态变化依次为秋季最多、其次春季和冬季,夏季最少;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群落间的Jaccard相似性指数属于中等不相似(处于0.25~0.50).不同生境组间聚类和排序结果表明,将7种不同生境分为人工林生境型、人为干扰生境型、灌木生境型及荒漠生境型4大类型.结果表明,阜康绿洲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具有明显的生境和季节差异特征.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传统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两种教学方法在农村医师专科实验诊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及比较。方法:在实验诊断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农村医师专科2011-9班采用传统教学法,对农村医师专科2011-7班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对两个班的实验考试平均成绩和及格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农村医师专业2011-9班的平均成绩为75.65分,2011-7班平均成绩为84.44分。对平均成绩进行F检验,F=1.12,P〉0.10,方差齐,故可用两样本t检验,t=5.36,P〈0.01;农村医师专科2011-9班的及格率为68.09%,农村医师专科2011-7班的及格率为86.37%,X2=4.49,P〈0.05。采用多媒体教学法的农村医师专科2011-7班的平均成绩和及格率明显高于采用传统教学法的农村医师专科2011-9班。结论:在农村医师专科实验诊断学实验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法跟传统教学法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应用生物胞素法观察罗非鱼滑车神经的形态分布。方法:本实验用罗非鱼,10只(性别不限),体长12~16cm,动物浸入140mg/L三卡因间氨苯酸乙脂甲磺酸盐{tricainemethanesulfonate(MS222)}溶液中麻醉,在手术显微镜下暴露滑车神经,通过生物胞素(Biocytin)结晶追踪技术研究定位硬骨鱼类滑车神经的形态分布。结果:①被标记的神经纤维长而粗细不等,平行致密排列,从后外下向前内上方向行走,逐渐上行,于中脑水管正中背侧部,进行交叉到对侧,终于中脑水管腹侧部的滑车神经核细胞。②神经核细胞呈圆形和卵圆形,大小不一,亦可见神经元的突起,有的突起呈螺旋状连于胞体,有的呈线状连于胞体,形成神经终末及突触联系,并可见到多极神经元。结论:鱼类滑车神经纤维在中脑内的走行与人类基本一致,滑车神经核位于中脑水管腹侧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评价B超在肝囊型包虫病诊断中的价值与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接受B超检查和手术治疗的332肝囊型包虫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32例肝囊型包虫病患者中,303例经过手术证实;肝囊型包虫病的B超分型可分为单发单囊型、多发单囊型、多子囊型、破裂感染型和坏死钙化型。单发单囊型患者以低年龄组多发,而高年龄组较少;破裂感染型以高年龄组多发;坏死钙化型病人共3例年龄均在60岁以上;破裂感染型占各型中病例数最多。结论:B型超声检查是肝囊型包虫病的主要检查方法,可确定包虫病的分型,了解包虫囊肿的部位、数目、大小和结构,为术前诊断、手术定位、观察治疗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8.
对五指山苦丁茶及茶园生态环境做一介绍,依据国标对五指山苦丁茶茶园地表水污染状况做一检测,检测结果,对照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的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各项指标符合Ⅰ类地表水环境中的相应指标。  相似文献   
999.
运用微波消解—荧光分光光度计法,建立蜂蜜中元素的测定方法。测定了蜂蜜中的锌和铁的含量,两元素在0~0.242mg/L测定线性范围内,铁的回归方程为y=437992x+1318.6,r=0.9996(n=6),平均回收率97.1%~108%,RSD为0.0.17%~0.41%;锌的回归方程为y=229419x+1933.6,r=0.9998(n=6),平均回收率95.6%~107%,RSD为0.05%~1.26%;均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在0.999以上,加标回收率为95.6%~108%。测定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00.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迄今为止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健康危机之一。目前的研究进展表明,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的相互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稳态维持至关重要。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包括大规模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或者脑影像学研究都提示,小胶质细胞在疾病早期大量激活。小胶质细胞是脑内一类吞噬细胞,新的细胞吞噬途径——细胞啃噬(trogocytosis)的发现为揭示小胶质细胞与存活神经元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将重点对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过程中小胶质细胞介导的吞噬及啃噬作用以及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