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8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88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991.
物种-多度格局研究是揭示群落组织结构和物种区域分布规律的重要手段。该研究以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甘南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 基于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 研究了不同坡向的环境因子、植物群落分布, 并利用RAD软件程序包对其进行了拟合分析。结果显示: 在南坡-北坡上, 土壤含水量从南坡(0.18 g·g -1)到北坡(0.31 g·g -1)呈现递增的趋势, 土壤温度从南坡(22.33 ℃)到北坡(18.13 ℃)以及光照强度从南坡(744.15 lx)到北坡(681.93 lx)均呈逐渐减小的趋势。物种-多度分布曲线的斜率从南坡向北坡依次减小。随着坡向由南向北转变, 物种-多度和物种多样性都呈递增的趋势。通过6个模型对坡向梯度的物种-多度分布进行拟合发现, 甘南高寒草甸区的物种-多度分布主要是以生态位模型为主, 其次是随机分布模型。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微生境梯度上的物种在总体上的资源分配模式是以固定分配模式为主, 稀有种的资源分配模式是以随机性模型为主, 常见种的资源分配模式则是以确定性模型为主。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圈卷产色链霉菌全局性调控基因wblA阻断突变后,尼可霉素不再产生。RNA-seq和转录分析表明san7324基因在野生型菌株中可以正常转录,而在wblA阻断突变株(ΔwblA)中不能转录,为此本文旨在揭示san7324与尼可霉素产生的关系。【方法】利用同源双交换策略对san7324进行基因阻断,而后通过基因遗传回补及对尼可霉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转录分析等方法研究san7324的功能。【结果】在相同培养条件下,阻断突变株Δsan7324与野生型菌株相比失去了合成尼可霉素的能力。我们通过同源比对发现圈卷产色链霉菌中还存在一个与san7324同源的基因san7324L,该基因的阻断导致尼可霉素产量降低。当san7324和san7324L两个基因同时被阻断后,得到的突变株Δsan7324-san7324L生长稀疏而且不能正常发育分化形成灰色表型的孢子或孢子链,只能形成白色表型的气生菌丝,同时也丧失了合成尼可霉素的能力。当这两个基因(san7324-san7324L)回补双突变株后,则恢复了野生型的表型(能形成孢子链并恢复尼可霉素的产生)。进一步的研究初步表明san7324和san7324L的阻断主要影响了尼可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中途径特异性调控基因sanG的转录水平,从而影响圈卷产色链霉菌的发育分化和尼可霉素的产生。【结论】该结果为链霉菌形态分化与生理代谢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证据,同时为多效调控基因wblA作用机制的阐明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3.
退化高寒草地土壤真菌群落与土壤环境因子间相互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探究祁连山高寒草地退化过程中土壤真菌群落分布特征与土壤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利用Illumina Miseq PE25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轻度、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变化及其多样性进行分析,并对土壤真菌群落与土壤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进行冗余分析(RDA)。【结果】随着退化程度加剧,土壤pH呈现出升高趋势,电导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均逐渐降低。高通量测序共得到750575条有效序列和5788个OTUs;各试验点样地中真菌群落Chao1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变化各异。在门分类水平上,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接合菌门(Zygomycota)、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和壶菌门(Chytridiomycota)是各草地土壤的优势类群。RDA分析表明,土壤速效钾、全氮、速效氮和有机碳是祁连山不同退化高寒草地土壤真菌群落分布的主要驱动因子。【结论】祁连山不同退化高寒草地土壤真菌群落间差异明显,土壤环境因子是影响土壤真菌群落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4.
猪线粒体DNA长度因D-loop中mtMs序列重复数变异而不同。为阐明猪mtMs变异及其在不同群体中的分布特征,本研究对4个藏猪群体、八眉猪、烟台黑猪及3个引入猪群体共164个个体mtDNA D-loop全序进行测定,并与GenBank中发表的相关序列进行比对,分析了其中的重复单元核苷酸变异、重复次数及其在各群体间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因重复单元“5’-TGCGTACACG-3’”第2~4和10位上碱基变异,猪mtMs形成了以其为核心序列的多种重复单元(R^A^R^G)组成的复合结构,重复数介于3~47之间。单一重复(R^A)组成的mtMs结构在各群体中表现出分布优势,而大多数复合结构(R^AR^B)分布在国外选育群体中。藏猪的mtMs复合结构多达8个,R^AR^CR^E为其特有,另有5个与八眉猪共享。中国野猪和韩国地方猪种也有其特有mtMs结构。丰富的mtMs变异和特有结构与长期适应进化有关,本研究为地方猪种遗传资源及适应性研究提供了标记工具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5.
为研究绵羊繁殖力与绵羊BMP-15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15)基因的多态位点关系,并寻找调控绵羊繁殖力的分子标记,以甘肃高山细毛羊、蒙古羊、小尾寒羊三种绵羊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技术与DNA碱基测序相结合的方法,检测该基因第一外显子67、92两个位点在上述三个不同品种绵羊中是否存在FecX^H (Q23→Ter)和FecX^I (V31→D)突变,同时根据检测结果与其繁殖力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三种绵羊中既未检测出与Inverdale绵羊相同的FecX^I突变,也未检测出与Romney绵羊相同的FecX^H突变,因此推测BMP-15基因中影响Romney与Inverdale绵羊高繁殖力的突变位点对以上三种绵羊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96.
从藏药逆阿落(Polygonum periginatoris Pauls)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四个黄酮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及化学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5,4’-二甲氧基.6,7-二氧亚甲基黄酮-3-0-β-芹糖(1→6)-β-葡萄糖甙(Periginatorine I)为新化合物,其余三个已知黄酮类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97.
掌叶橐吾[Ligularia przewalskii (Maxim.)Diels]为菊科(Compositae)橐吾属(Ligularia Cass.)植物,多年生草本,高30~130 cm,生于海拔1 100~3 700 m的河滩、山麓、林缘、林下及灌丛,产四川、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和内蒙古[1].橐吾属植物药用种类较多,有止咳化痰、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催吐、利尿、利胆退黄等功效[2],许多种类的根及根茎作为中药"紫菀"使用或作为其代用品.掌叶橐吾的根可用于化痰、止咳、平喘,在青海,甘肃天水和文县,陕西宝鸡、眉县和太白等地为当地所习用[3,4].  相似文献   
998.
非洲紫罗兰叶片体细胞胚培养及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非洲紫罗兰叶片为材料进行胚状体诱导及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MS NAA0.1mg/L BA0.1 mg/L 2,4-D1.0 mg/L的培养基上培养15d利于诱导胚性细胞分化,起始黑暗培养5~10d可提高胚性细胞分化率;在MS BA0.05~1mg/L的培养基上可诱导胚状体大量发生;在MS NAA0.1mg/L十BA0.1 mg/L的培养基上能够获得茎芽快速增殖;在1/2MS NAA0.01mg/L的培养基上可以生根.  相似文献   
999.
长鸣是高原鼠兔常见的鸣声类型之一。了解高原鼠兔长鸣发生的时间分配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于理解其生存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采用录音机记录其鸣叫声音与单反相机录制其鸣叫行为相结合的方法,在青藏高原东缘的甘肃省玛曲县记录了高原鼠兔一年内长鸣发生的时间规律,并研究其长鸣发生频率与外界非生物因素(温度和风速)以及内在生理因素(睾酮和孕酮)的关系。结果表明:(1)高原鼠兔长鸣是雄性个体发出,主要出现在3—5月的繁殖季节,每只个体平均每日长鸣总时长为130~180 s,每日长鸣主要发生在日出后2 h内和日落前2 h内;(2)高原鼠兔繁殖期长鸣发生与睾酮激素水平增高呈正相关。当睾酮激素水平为40 pg/mL左右时,长鸣时长达到1000 s,睾酮激素下降到36 pg/mL以下时,长鸣时长只有150 s左右。非繁殖期长鸣发生与气温和风速呈负相关。综述,高原鼠兔雄性个体全年长鸣发生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繁殖季长鸣与睾酮激素增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00.
褪黑素对调节季节性繁殖哺乳动物的生殖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其受体MTNR1a(Melatonin receptor 1a,褪黑素受体1a)主要参与昼夜节律和生殖调控,MTNR1b(Melatonin receptor 1b,褪黑素受体1b)与多种疾病发生密切相关。为了探讨褪黑素受体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本实验对牦牛不同组织中MTNR1a、MTNR1b基因的表达与定位情况进行了研究。采用qRT-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RT-PCR) 检测成年雄性牦牛各组织及不同发育阶段(30日龄,2岁、4岁、6岁和8岁龄)牦牛睾丸组织中MTNR1a、MTNR1b mRNA的表达规律,并运用免疫组化技术对不同年龄牦牛睾丸中MTNR1a、MTNR1b蛋白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发现,MTNR1a mRNA在松果体组织中表达量最高,肺脏、肌肉和睾丸次之;随着年龄增加,MTNR1a mRNA在睾丸中的表达量逐渐升高,到4岁后表达量趋于平稳;MTNR1a蛋白在不同发育阶段牦牛睾丸组织中均有表达,圆形精子呈现较强的免疫阳性,其次为初级精母细胞;MTNR1b mRNA在松果体表达量最高(P<0.05),肾脏、肝脏和下丘脑次之;在不同年龄牦牛睾丸中MTNR1b mRNA均有表达,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表达量逐渐增加,在8岁时表达量最高;MTNR1b蛋白主要定位在圆形精子细胞中。MTNR1a、MTNR1b基因在牦牛不同组织及不同发育阶段睾丸中的广泛表达,揭示了其在雄性牦牛生殖等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