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5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35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2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7篇
  1952年   2篇
  193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及相关意义。方法招募西藏那曲地区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含量高于210 g/L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12人,对照组(170 g/LHB210 g/L)42人,采集粪便、血液等样本。从中选取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9人,对照组16人粪便样本提取DNA,进行16S rRNA测序分析。结果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以及红细胞比容显著高于对照组。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肠道菌群整体结构改变不明显,多样性没有显著差异。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粪便菌群出现厚壁菌门中梭状芽胞杆菌BB60属、纺锤链杆菌属、厌氧棒杆菌属、霍氏真杆菌,变形菌门中假单胞菌属,拟杆菌门中副拟杆菌属丰度的显著增高。这些菌属改变经KEGG预测分析显示与代谢紊乱相关。斯皮尔曼分析显示多种菌群改变与血红蛋白水平以及红细胞比容正相关。结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肠道菌群出现紊乱,菌群变化与代谢紊乱和红细胞增多相关。  相似文献   
992.
摘要 目的:探讨妊娠中期孕妇血糖水平变化与新生儿体质及大脑发育的关系。方法:2018年2月到2021年1月选择在本院建档分娩的妊娠中期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GDM)孕妇10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妇血糖控制情况进行分组,孕妇血糖控制较好纳入良好组,其他纳入对照组。调查分娩的新生儿体质、大脑发育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105例孕妇中,血糖控制良好85例,控制不良20例。良好组的孕周、年龄、孕前体重指数、孕次、产次等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好组新生儿分娩第3个月的体重与身长都高于对照组(P<0.05)。良好组新生儿分娩第3个月的MDI与PDI评分都高于对照组(P<0.05)。在105例孕妇中,Spearsman相关分析显示血糖控制水平与新生儿的体重、身长、智力发育指数(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Index,MDI)评分、精神运动发育指数(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Index,PDI)评分等都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糖控制水平都为影响新生儿体重、身长、MDI评分、PDI评分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妊娠中期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水平与新生儿体质、大脑发育存在相关性,血糖控制不佳可导致新生儿体质发育缓慢与智力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993.
该文探讨了SIK1作为miR-93新的靶基因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抑制作用。采用重组质粒pcDNA3.1-SIK1上调前列腺癌细胞中SIK1的表达后,利用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利用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利用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和Vimentin的蛋白表达。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靶向SIK1 mRNA的3’UTR的miRNAs并进行筛选;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和Western blot验证miR-93靶向调控SIK1。结果显示,上调SIK1的表达能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并增加E-cadherin和减少Vimentin蛋白表达;miR-93能够靶向负调控SIK1。总之,SIK1可作为miR-93一个新的靶基因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  相似文献   
994.
置于Lac启动子和Kan启动子控制之下的petHL基因分别转化蓝细菌Synechococcussp.PCC7002,从Southern blot分析结果推断,petHL已整合到蓝细菌染色体DNA上。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转入蓝细菌体内的petHL基因得到了表达,且Kan启动子启动该基因表达的效率高于Lac启动子。内源FNRD表现出与FNR全酶相同的稳定性。Triton X-114分相实验结果显示,部分FNRD可进入Triton X-114相,推测这些分子可能发生了脂酰化修饰。同时FNRD在体内可能参与了光合电子传递而使光合放氧速率增加。  相似文献   
995.
镜泊湖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经野外调查及资料统计,已知镜泊湖自然保护区有野生种子植物101科395属809种,其中裸子植物3科7属12种,被子植物98科388属797种。本区地理成分复杂。以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温带分布属287属。占总属数的85.42%;温带分布种647种。占总种数82.40%,其中国-日本分布和东北分布有292种。占总种数的37.2%。是本区温带地理成分的核心。  相似文献   
996.
王小燕  于振文 《西北植物学报》2005,25(10):1976-1982
选择大穗大粒型品种914391、鲁麦22(L22)和中穗中粒型品种济南17(J17)、鲁麦18(L18),研究了不同穗粒型品种光合特性的差异及其与粒重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大穗大粒型品种914391和L2叶光合速率、旗叶磷酸蔗糖合成酶活性显著高于中穗中粒型品种J17和L18,前者的单茎干重和开花后单茎、茎+叶鞘、颖壳+轴等器官的干物质向籽粒的转移量显著大于后者,为最终获得较高的单粒重和穗粒重奠定物质基础;中穗中粒型品种J17和L18的单位土地面积的穗数显著高于大穗大粒型品种914391和L2,以单位土地面积上旗叶平均光合速率与单茎数的乘积表示群体旗叶光合强度,J17和L18的群体旗叶光合强度、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均显著高于914391、L22,这是它们籽粒产量高的重要原因之了。  相似文献   
997.
利用小麦黄花叶病毒(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 WYMV)潢川分离物连续继代机械接种感病小麦品种鄂恩1号,经继代接种12 代以上的小麦症状明显加重, Northern blot 检测发现一条明显的低分子量病毒RNA1(LMW RNA1),并在随后至26代的继代接种发病材料中稳定存在,但在利用同样病叶提纯的病毒粒子内检测不到LMW RNA1,表明其不能被包装到病毒粒子内。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低分子量RNA1 由病毒RNA1 发生内部缺失而产生,从RNA1 5′端非编码区(第68nt)到CI基因编码区的3′端(第2448nt)共缺失2380 个核苷酸,在缺失区域两端的结合位点存在六个碱基的正向重复序列CGTCTC。据此对此低分子量RNA1 的缺失机制进行了讨论,认为由一种模板转换机制导致了缺失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8.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Porcine reprodu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引发的病毒性传染病,病症主要表现为怀孕母猪早产、流产、木乃伊胎以及仔猪呼吸症状和高死亡率[1,2]。该病于1987年首先在美国爆发[3],1990年德国亦发现此病,并迅速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我国在1996年报道有该病流行[4],由于该病的迅速蔓延使整个世界养猪业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PRRSV属于动脉炎病毒科(Arteriviridae)成员,为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基因组为15Kb,含有7个开放阅读框, ORF ( Open readingframes,ORF),…  相似文献   
999.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外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对158例外科住院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培养出致病菌158株.细菌分布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其中分离出产ESBLs菌10株.耐亚胺培南菌6株,MRSA菌8株和MRCNS菌4株。耐药分析显示.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仍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结论应密切监测外科切口感染情况,合理用药,以减少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000.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是由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以发热、出血为典型特征,主要传播媒介为硬蜱,其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与地方性。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于20世纪40年代在克里米亚半岛首次爆发,1956年又在刚果流行,故名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目前该病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和欧洲地区,致死率约为30%。该病在我国于1965年首次发现于新疆,因此又称为新疆出血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内罗病毒属,为单股负链RNA病毒。本文综述了该病的流行病学、病原学、临床症状、发病机理、检测方法、防治措施等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