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41篇
  免费   1214篇
  国内免费   5554篇
  2024年   105篇
  2023年   409篇
  2022年   481篇
  2021年   470篇
  2020年   504篇
  2019年   496篇
  2018年   359篇
  2017年   466篇
  2016年   477篇
  2015年   545篇
  2014年   963篇
  2013年   700篇
  2012年   851篇
  2011年   981篇
  2010年   889篇
  2009年   958篇
  2008年   1256篇
  2007年   867篇
  2006年   814篇
  2005年   831篇
  2004年   819篇
  2003年   736篇
  2002年   710篇
  2001年   628篇
  2000年   475篇
  1999年   481篇
  1998年   348篇
  1997年   365篇
  1996年   394篇
  1995年   321篇
  1994年   377篇
  1993年   303篇
  1992年   266篇
  1991年   244篇
  1990年   187篇
  1989年   215篇
  1988年   72篇
  1987年   65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77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植物硼营养研究的重要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磊  徐芳森 《植物学报》2007,24(6):789-798
硼是高等植物必需的矿质营养元素, 但是人们对硼行使生理功能及其分子机理的认识远落后于其它必需营养元素。近几年国际上植物硼营养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首先是进一步明确了B-RG-II复合物的形成及其影响细胞壁结构和功能的分子机制, 并且发现B-RG-II的形成及其含量与陆生植物的进化密切相关。其次是在拟南芥中克隆了第一个植物硼转运子基因 BOR1, 并揭示了它的作用机理; 通过转基因实验证明了植物硼的高效吸收与水通道基因NIP5;1密切相关。进而通过大量的种质筛选, 从油菜、小麦、大麦及棉花等农作物中获得一批硼高效吸收利用的优异种质材料, 并开展了硼高效QTL定位和克隆。本文详细综述了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 并对进一步的研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972.
周洲  张德强  卢孟柱 《遗传学报》2007,34(3):267-274
植物脂肪酸合成的主要部位是叶绿体,叶绿体向外运输脂肪酸的种类和数量受到乙酰-乙酰载体蛋白硫脂酶(FATB)控制。FATB基因在植物生长过程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本研究以毛白杨为材料,将生物信息学知识和分子生物学手段相结合,首先利用现有的杨树基因组EST序列库资源,通过同源序列搜索,经过多次拼接合并获得了理论的杨树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PtFATB序列全长,利用RT-PCR手段成功克隆得到了毛白杨FATB基因全长编码序列cDNA,该cDNA全长1,450bp,包括起始密码子ATG和144bp的5′末端非编码区,终止密码子TGA和40bp的3′末端非编码区,开放阅读框编码421个氨基酸。通过RT-PCR半定量研究了PtFATB在叶片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茎、根中的表达量依次降低。在低温、干旱、NaCl、ABA四种条件下诱导生长24h,只有在低温的条件下发现PtFATB表达量略微降低,其他几种情况未有变化,该结果表明PtFATB呈组成型表达。上述结果为植物脂肪酸的基因工程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73.
寄生蜂毒液和卵巢蛋白在寄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蛋白成分和性质的研究日益深入.本文主要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试验,分析了腰带长体茧蜂毒液和卵巢蛋白的分子量组成.结果表明,腰带长体茧蜂毒液蛋白图谱显示约有7条蛋白带介于43~100 kDa之间,含量较高的三条带为97kDa、64kDa、45kDa;卵巢蛋白图谱显示约有12条蛋白带,位于30~200 kDa之间,含量较高的两条带为39kDa、43kDa.并对毒液和卵巢的生物学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74.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共生是丛枝菌根真菌与大多数陆地植物的根系之间形成的一种互利共生关系。植物给菌根真菌提供碳水化合物; 作为回报, 菌根真菌能够增强植物对矿质营养元素(尤其是磷)的吸收。菌根的形成过程是一系列信号交换和转导的结果, 具有严格并且一致的顺序。本文以植物中菌根形成的信号途径为主线, 对菌根真菌的形成过程和信号转导途径及其方式进行了分析和讨论。高等植物中菌根形成的信号途径与豆科植物的结瘤信号途径部分共享, 并且与钙离子信号途径相关, 但前者更为广泛。尽管该途径中很多过程目前还不十分清楚, 但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揭开菌根形成过程中的众多谜团。  相似文献   
975.
蔗糖是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长距离转运的主要( 甚至唯一) 形式, 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碳架与能量。蔗糖转运蛋白(sucrose transporter, SUT)负责蔗糖的跨膜运输, 在韧皮部介导的源-库蔗糖运输, 以及库组织的蔗糖供给中起关键作用。自从菠菜中克隆到第一个SUT基因以来, 已先后有多个SUT基因的cDNA得到克隆与功能分析, 涉及34种双子叶与单子叶植物。每种植物都有一个中等规模 的SUT基因家族, 其不同成员之间具有较高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 但在蔗糖吸收的动力学特性、转运底物的特异性和表达谱等方面存在差异。本文系统介绍国内外(主要是国外)在植物SUT基因的克隆、分类与进化、细胞定位与功能, 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并简要介绍我们在橡胶树SUT基因研究上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976.
目的:通过检测高糖培养条件下视网膜Mü ller细胞神经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 protein,GFAP)和牛磺酸转运蛋白(taurine transporter,TAUT)的表达变化,观察葡萄糖对Mü ller细胞牛磺酸(taurine)转运功能的影响,探讨牛磺酸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DR)可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高糖培养大鼠视网膜Mü ller细胞,用免疫细胞荧光化学双染色、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不同浓度牛磺酸干预下Mü ller细胞GFAP及TAUT的蛋白表达.结果:高糖可引起Mü ller细胞GFAP表达增强,TAUT表达减弱;牛磺酸可减弱高糖引起的Mü ller细胞GFAP表达增强,TAUT在0.1mmol/L~10 mmo1/L的牛磺酸干预后表达增强.结论:牛磺酸可以抑制高糖导致的Müller细胞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977.
目的:探讨获得性三苯氧胺(TAM)抵抗乳腺癌细胞的生长调节途径及三苯氧胺(TAM)获得性抵抗的发生机制。方法:TAM诱导野生型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WT构建TAM抵抗的细胞系MCF-7/TAMR,RT—PCR、Westem blot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比较MCF-7/TAMR与MCF-7/WT细胞系中C—erbB2mRNA、蛋白表达及其活化状态的不同,用C—erbB2单克隆抗体herceptin对两种细胞系进行干预。观察细胞生长变化。结果:与MCF-7/WT细胞相比,MCF-7/TAMR细胞中cerbB-2的mRNA增加3倍(P〈0.05),蛋白增加1.5倍(P〈0.05)。Herceptin处理MCF-7/TAMR细胞,明显抑制了细胞的生长。结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特异性配体的自分泌释放作用可能通过CerbB-2/MAPK途径引起MCF-7/TAMR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978.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对玉米根细胞中的类整合素蛋白和细胞骨架主要组分之一的α-微管蛋白进行了荧光定位。结果表明:类整合素蛋白主要分布在质膜上。与对照相比,用与类整合素蛋白特异结合的5肽GRGDS处理后,质膜上类整合素的分布更为均匀,微管的排列密度降低,而用不与类整合素蛋白特异结合的GRGDS类似物SDGRG处理则对类整合素蛋白分布和微管蛋白的排列均无明显影响。微管蛋白解聚剂或稳定剂处理改变类整合素在质膜上的分布。这些结果表明类整合素蛋白与微管蛋白间有复杂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79.
猪细小病毒VP2蛋白主要抗原域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已获得的含猪细小病毒VP2蛋白主要抗原域编码基因VP2I重组酵母菌株在优化的条件下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蛋白含量达227.6μg/ml,在此基础上以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初步建立了检测猪细小病毒抗体水平的间接ELISA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抗原最佳包被浓度5.69μg/ml,而血清最佳稀释倍数为1∶80.阳性标准初步定为:OD待测样品>0.5,且OD待测样品/OD阴性血清>2.0.采用iVP2I-ELISA对猪血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iVP2I-ELISA与HI试验的符合率为97.2%,与国外同类试剂盒的符合率达到91.2%.  相似文献   
980.
小麦胚芽鞘扩展蛋白特性及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扩展蛋白是植物细胞壁延伸过程中的关键调节因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对逆境的响应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选用小麦(HF 9703)胚芽鞘为材料,采用Hepes法和SDS法分别提取小麦胚芽鞘扩展蛋白,通过改良的植物组织伸长测定仪测定其活性,并利用扩展蛋白抗体进行免疫印迹以检测其丰度,主要研究了小麦胚芽鞘扩展蛋白的特性及对水分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Hepes法提取的扩展蛋白活性较高,而SDS法的提取效率高;离体小麦胚芽鞘扩展蛋白的活性具有pH依赖性,且随缓冲液的交替更换(pH 4.5:pH 6.8)而反复逆转;扩展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壁中;小麦胚芽鞘扩展蛋白和黄瓜下胚轴扩展蛋白具有交叉重组活性,但这种活性具有种属特异性。水分胁迫诱导小麦胚芽鞘扩展蛋白的活性和丰度提高,扩展蛋白活性的提高在小麦对水分胁迫的抗性方面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