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3篇
  免费   517篇
  国内免费   1999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167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210篇
  2018年   194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76篇
  2015年   213篇
  2014年   315篇
  2013年   228篇
  2012年   249篇
  2011年   216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243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238篇
  2006年   264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220篇
  2002年   169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193篇
  1998年   137篇
  1997年   142篇
  1996年   166篇
  1995年   148篇
  1994年   159篇
  1993年   122篇
  1992年   129篇
  1991年   163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109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48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46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38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13篇
  1965年   15篇
  1963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93 毫秒
961.
铁摄取调节蛋白(ferric uptake regulator, Fur)是控制铜绿假单胞菌铁代谢和毒力的关键调节因子。许多课题组尝试构建铜绿假单胞菌fur的缺失突变株均失败,因此铜绿假单胞菌的fur一直被认为是必需基因,这导致其生物学功能一直未得到全面的解析。【目的】构建铜绿假单胞菌fur的缺失突变株,并对该突变株的表型进行分析。【方法】以铜绿假单胞菌PAO1为亲本菌株,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fur缺失突变株,研究该基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长、铁载体生物合成、抗氧胁迫能力、鞭毛形成、生物被膜形成和毒力等的影响。同时,通过遗传分析对fur缺失突变株生长缺陷表型的原因进行探究。【结果】本研究成功构建了铜绿假单胞菌fur基因的缺失突变株,发现缺失突变fur极大地限制了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能力,并降低了该菌对限铁环境的生长适应性,但不影响该菌对高铁环境的生长适应性。铜绿假单胞菌Δfur的这种生长缺陷表型是细胞生长增殖变慢造成的,而不是诱导细胞死亡引起的。然而,其他异源的fur基因能完全互补Δfur的这种生长缺陷表型,暗示铜绿假单胞菌的Fur蛋白在功能上不存在独特性。尽管Fur与毒素-抗毒素系统PacTA存在功能关联性,但是铜绿假单胞菌Δfur的这种生长缺陷表型却与PacT毒素无关。除了影响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表型,缺失突变fur还使铜绿假单胞菌丧失了对铁载体生物合成的抑制作用,导致该菌对H2O2更敏感并丧失了鞭毛的形成能力,同时降低了该菌对大蜡螟幼虫的毒力。此外,缺失突变fur还显著提升了铜绿假单胞菌的胞内环二鸟苷酸(cyclic diguanylate, c-di-GMP)水平,从而诱导pelFpslA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形成。【结论】fur是可以缺失的非必需基因,在铜绿假单胞菌的正常生长、铁载体生物合成、抗氧胁迫能力、鞭毛形成、生物被膜形成和毒力等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为针对铜绿假单胞菌的疫苗和抗菌药物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62.
生长激素系脑垂体前叶嗜酸性细胞所分泌。动物截除垂体前叶之后,生长停止;注射垂体前叶抽提液则生长恢复;故其作用为促进各种组织的生长,而对于骨及软骨则有特殊的增生作用。临床上所见之肢端肥大症即系嗜酸性细胞产生过多的生长激素所致。当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时,发育停滞,形成侏儒症。自1945年李卓浩将生长激素与垂体前叶其他激素分离提纯后,才开始研究生长激素的化学。本文仅就十多年来的研究结果作一简要的介绍。目前生长激素的分离多采用牛脑垂体,故用牛生长激素做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963.
蝇类在世界各地的分布极为广泛,种类繁多,每年出现季节较长,与人群接触极为频繁,因而常为传染各病的媒介,在我国已往对蝇类的分布及其与传染病的关系,所作的调查研究并不太多。姚、袁等氏(1929)在北京调查结果,发现在多数蝇类的体内含有大肠杆菌,且自肠内分离出痢疾杆菌,以及结肠内阿米巴、赤痢内阿米巴包囊,及鞭毛虫,纤  相似文献   
964.
自1951年9月至1952年6月间,在北京有1,630名新生婴儿口服卡介菌苗,其中有1,063名在口服後举行结素试验,口服150毫克菌苗的164人中,在第十週结素陽转率为73.17%,第十四週時为94.96%。口服30毫克菌苗的899人中,在第十四週時结素陽转率为71.19%,其中僅0.77%有頸部淋巴腺腫大。说明口服卡介菌苗,使用简单,不须特殊技术,且引起併发症极微,可以广泛採用,尤其是推广到农村去,更为適合。  相似文献   
965.
先将蟾蜍的皮剥去,再将骨骼上附着的肌肉初步拿掉(不必细作),后将蟾蜍放入烧杯内用开水约煮一刻钟取出。这时可用镊子仔细的将肌肉除去(因为煮后肌肉疏松很容易取掉),即可放入调配好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钠1毫升,水100毫升)里,约浸两小时取出,即用清水洗干净氢氧化钠(因为氢氧化钠是碱性的,若不洗干净则漂白  相似文献   
966.
前 言 为了预防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及其他蚊类传染的疾病,作好“除四害”的工作,必须首先了解当地蚊种、滋生地点及越冬情况等生态学的问题,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经济有效的灭蚊计划。过去我国文献关于保定蚊类情况,尚少报导,所以我们在1954—1955年作了一些调查工作,可以作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967.
离体的与带有雌配子体的紅松(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cc.)胚胎,在人工培养下,其根部的生长可表現出各种形态解剖上的分化。普通带有雌配子体的成熟胚的下胚軸基部,除了生长特別迅速以外,其余都比較正常,內部的分化大致也与一般自然生长下的松属幼苗相似。但是完全离体的胚胎,在人工培养一星期后,即可显出各种变异,其中胚根鞘的結构表現得特別显著。这种在胚根伸展时多形成紅褐色的一团,复盖在最前端;里面逐漸与根冠分离,外部变为相当疏松。不久在初生根伸长时即被穿破或推向一边。而初生根的前端周围則又由皮层細胞逐漸轉变成7—8层細胞寬的疏松結构层;在其外面不断的成条状剝落。离体胚初生根继續向前伸长时,根端內的分区逐漸变为不明显;分生組織減少,原始细胞成单层細胞,位在下胚軸的基部。同时根端的根冠細胞退化,只剩了几层細胞;有的不久完全消失。培养六星期后,有些根端的分生組織,逐渐轉变为薄壁组織;分散的管胞十分靠近根的前端。最后根端的组织分化衰退而趋向死亡。  相似文献   
968.
四、摘要本文比較观察了芦葦和芒茎稈的內部結构,及其纤維在上、中、下各部位上的形态变异。由茎稈的結构方面。在芦葦的茎稈表皮上,短細胞較少,并且只有极少数組成为短細胞羣。但是在芒的表皮上,短細胞分布較密,并多連成短細胞羣。其分布密度均以上部最大,中部次之,下部最小。在横切面上,表皮下面的纤維层,在芦葦中只有一层,其細胞壁有显著的加厚;其內的維管束帽連成带状。芒的表皮下則有二层纤維;維管束帽不成带状。另外,芦葦茎稈中的基本薄壁組織所占的比例比芒的小。至于纤維形态方面,芦葦和芒基本相似,并且在长度变化上,都以中部最长,下部次之和上部最短。但是在长度,寬度以及长寬比值上,一般芒比芦葦的大。  相似文献   
969.
多子小瓜虫的形态、生活史及其防治方法和一新种的描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引言 小瓜虫是一种身体比较大,肉眼能见的原生动物,寄生在各种淡水鱼的上皮粗械和鳃系粗械中,剥取寄主的上皮细胞和红血球为生。同时,由于它在粗械中不停的活动和钻营的结果,上皮粗械引起病态的浮肿,形成白色突出的小点,故有“白点”病之称。  相似文献   
970.
【目的】在循环养殖系统中应用不同的复合益生菌制剂,探讨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结构特征及免疫水平发生的变化。【方法】30 d养殖周期结束后,通过平板计数法分析肠道细菌总数和弧菌总数;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肠道样品V3+V4区菌群特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免疫相关因子TLR1和Dorsal基因表达水平,阐述益生菌制剂应用的意义。【结果】益生菌制剂的应用降低了凡纳滨对虾肠道中细菌总数,抑制弧菌的生长,间接预防疾病的发生。不同益生菌制剂从不同程度上优化了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结构,提高高质量序列和有效OTU数量,Chao1、Simpson、Shannon指数显示了丰富度和多样性变化,复合益生菌制剂3效果较好。同时,菌群结构得到优化,其中益生菌制剂1组对拟杆菌门含量百分比产生显著影响。Toll受体TLR1和Toll通路中的Dorsal基因m RNA表达受到益生菌制剂的影响,1、3组促进了TLR 1表达,1、2、3组都促进了Dorsal基因表达。【结论】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添加益生菌制剂可优化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特征,提高免疫水平,为病害防控和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