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9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57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0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10篇
  1975年   5篇
  1966年   4篇
  196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941.
目的通过观察裂褶菌在5种培养基上的生长状态、扫描电镜及DNA序列分析,了解该菌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特征。方法菌落转种于沙氏培养基(SDA),麦芽浸膏琼脂(MEA),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玉米粉琼脂(CMA)和察氏琼脂(CZA)平皿培养基,27℃和37℃培养2周,观察菌落生长情况,进行扫描电镜检测及DNA序列分析。结果菌落在SDA,MEA和PDA上生长状态较好,呈蓬松白色羊毛状;尿素酶试验阳性,放线菌酮耐受试验阴性。光镜下见分支分隔菌丝、侧生的钉状突起及类水母体变异子实体。扫描电镜见菌丝分隔处闭锁联合、侧生钉状突起和泪滴状球形分泌物。经26S rDNAD1/D2区序列分析证实该菌株为裂褶菌。结论裂褶菌只有丝状型一种菌落形态;分支分隔菌丝及分隔处闭锁联合,侧生钉状突起和泪滴状球形分泌为其形态学特征;孢子由类水母状子实体产生。  相似文献   
942.
【目的】探索假想脂蛋白连接酶(putative lipoate-protein ligase,LPL)对肺炎链球菌毒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长臂同源多聚酶链式反应(LFH-PCR)的方法失活lpl基因,通过PCR、测序鉴定缺陷菌株,采用细胞实验比较缺陷菌和野生菌对宿主细胞的粘附能力,并通过动物实验观察lpl基因缺陷后菌株毒力的变化。【结果】小鼠毒力实验表明野生菌株和缺陷株半数致死时间均为12h,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缺陷菌在对宿主细胞的粘附能力明显高于野生菌株(P0.01);体外荚膜染色实验表明,野生菌和缺陷菌均有荚膜。【结论】实验结果提示lpl基因对细菌粘附宿主细胞有抑制作用,但不影响其腹腔感染小鼠的能力。  相似文献   
943.
季洁  张艳璇  陈霞  林坚贞 《蛛形学报》2010,19(2):115-119
本研究进行了斯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swirskii (Athias-Henriot)以神泽氏叶螨Tetranychus kanzawai(Kishida)为猎物时,在15℃、18℃、20℃、25℃、30℃和35℃下的发育历期和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研究,结果表明15℃时斯氏新小绥螨不能完成发育,18℃时仅少量个体能完成发育.在18~35℃之间,雌螨的发育历期为7.15~18.70 d,雄螨的发育历期为4.00~16.20 d.在20℃~35℃之间,斯氏新小绥螨的雌雄性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小,20℃时性比最大(1.77),25℃时净增殖率(R0)最大(36.497),35℃时世代生长周期最短(15.433),30℃时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均最大,分别为0.197和1.218,种群倍增时间(t)最短(3.513);随着温度的增加,斯氏新小绥螨的平均寿命逐渐变短,20℃时最长(73.40±1.26 d),35℃时最短(25.10±1.20d);25℃时每雌平均产卵量最高(60.44±1.51粒/雌),35℃时日平均产卵量最高(2.06±0.09粒/雌/d).  相似文献   
944.
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近年来,随着干细胞理论及技术的发展,很多科学家都致力于应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关键是干细胞的来源和定向诱导分化的手段,该文简要综述了目前在这些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45.
5种杀虫剂对胡瓜钝绥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几种不同方法测定了5种常用杀虫剂对天敌胡瓜钝绥螨Neoseiulus cucumeris雌成蝤和若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5种杀虫剂中1%甲胺基阿维菌素乳油在常规使用浓度范围内对胡瓜钝绥螨雌成螨和若螨的毒力都很低,释放胡瓜钝绥螨生防园可选用1%甲胺基阿维菌素乳油来防治鳞翅目害虫;5%虱螨脲(美除)乳油常规使用浓度对胡瓜钝绥螨雌成螨影响较小,但是对若螨的有一定的影响,释放捕食螨生防园尽量不使用5%虱螨脲(美除)乳油,必要时可选用低浓度进行挑治;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在常规使用浓度范围内对胡瓜钝绥螨雌成螨和若螨毒力均较强,因此释放捕食螨生防园不宜使用;99%绿颖乳油和15%哒螨灵乳油在常规使用浓度范围内对胡瓜钝绥螨的毒性都极强,释放胡瓜钝绥螨生防园如果使用这2种农药会对天敌胡瓜钝绥螨造成毁灭性杀伤,因此在释放捕食螨生防园不可使用这2种杀虫剂。  相似文献   
946.
通过单因素选择和正交设计法,以老龙皮总氨基酸含量为指标,分别对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因素进行考查,优选老龙皮总氨基酸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显示料液比对总氨基酸提取率影响最大,最佳提取条件为60%乙醇作提取液,料液比(W/V)为1∶20,在70℃提取3 h。  相似文献   
947.
目的:建立可准确、快速地鉴别诊断可感染人的不同属痘病毒的特异PCR方法。方法:设计针对正痘病毒属、副痘病毒属和传染性软疣病毒属的多对特异引物,并制备相应的DNA模板,针对不同的模板优化引物与反应条件,分别进行检测筛选,建立病毒属特异的单独与多重PCR方法。结果:单一模板的PCR扩增反应中,正痘病毒的检测敏感性可达101拷贝/μL(引物为OPEaL-F1880/OPEaL-R2057),副痘病毒的检测敏感性可达101拷贝/μL(引物为PP2/PP3),传染性软疣病毒的检测敏感性为100 pg/μL体系(引物为MCV1/MCV2);混合模板的PCR扩增反应中,各属特异的引物均可获得预期大小的特异片段。结论:我们建立的PCR诊断方法,可用于痘病毒科不同病毒属感染的实验室特异快速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48.
传粉昆虫对我国中南地区油茶结实和结籽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邓园艺  喻勋林  罗毅波 《生态学报》2010,30(16):4427-4436
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一种重要的木本油料植物。2007-2008年在我国中南地区湖南省对油茶开展传粉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油茶花期从10月到翌年1月份,单株开花时间一般持续20d左右,单花花期为4-5d。单花花蜜量平均为(145.40±24.89)μL,含糖量为(23.13±1.03)%,并含有17种氨基酸,约占花蜜总量的1.73%。膜翅目蜜蜂总科(Hymenoptera:Apoidea)油茶地蜂(Andrena camellia)和大分舌蜂(Colletes gigas)是油茶的有效传粉昆虫,大分舌蜂的传粉效率较油茶地蜂高;蝇类和蝶类为随机访问者。油茶不存在无融合生殖和自动自花授粉现象,其结实和结籽依赖传粉者。此外,油茶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交不亲和,自交和异交的繁殖成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人工异花授粉结果显示油茶在资源限制程度较低时,即大年时,花粉限制主要表现在结籽水平,而不是结实水平。根据油茶的传粉综合特征以及油茶在山茶属中的系统位置,目前很难解释油茶类似鸟类传粉综合特征的花蜜特征是如何演化的。  相似文献   
949.
镉诱导HEK293细胞凋亡及其线粒体凋亡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课题研究了氯化镉(CdCl_2)诱导HEK293细胞(人胚胎肾细胞系)的凋亡,初步探讨了凋亡过程中Caspase-3、Bcl-2的变化和凋亡诱导因子(AIF)的转移以及它们的意义。MTT法检测CdCl_2对HEK29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通过倒置显微镜、电镜、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术、激光共聚焦观察细胞凋亡;应用Western blot法和荧光免疫法测定Caspase-3酶原、Bcl-2蛋白的变化以及检测AIF蛋白在细胞中的定位。结果显示:CdCl_2对HEK293细胞具有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呈明显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显示有凋亡细胞特有的DNA梯状条带,其中30μmol/L作用6-9h梯状条带最为清晰,时间过长或浓度过高则梯状条带逐渐模糊,表明镉浓度过高或处理时间过长,细胞有坏死。流式细胞仪检测也印证了这一结果。形态学观察可见明显的细胞凋亡特征。同时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降,发现Caspase-3酶原蛋白、Bcl-2蛋白含量减少,并具有时间依赖性;另外检测到线粒体AIF向细胞核转移。而Bcl-2转染后有一定的抑制凋亡作用。实验结果提示,CdCl_2能够诱导HEK293细胞凋亡,线粒体损伤导致AIF转移与细胞色素c释放,从而引发的非Caspases与Caspases凋亡途径可能在镉引发的细胞凋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Caspase-3, Bcl-2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50.
岩黄连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部岩溶地区,具有重要的生态及医药价值,开发利用前景广阔。由于生存环境脆弱和人为采挖的影响使得野生岩黄连资源面临枯竭,因此被列入2021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为探索该物种濒危的原因,该文研究了种子保存方法、化学试剂前处理、温度、光照、干旱、pH以及混沙保湿冷藏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温保存能够延长岩黄连种子的活性,保存2 a的种子萌发率仍能达到30%。(2)化学试剂HCl及NaClO对种子的前处理使其发芽率提升50%~60%;种子在20℃时萌发率能达到50%,而30℃时基本不能萌发;黑暗条件下的萌发率显著高于周期性光照条件;萌发率随着干旱程度加深不断下降;萌发率在pH值3.0~8.0的条件下无显著变化。(3)混沙保湿冷藏使种子发芽势和萌发率显著提高,萌发率达到对照的2倍。综上认为,岩黄连种子在室温条件下易失活且不能在30℃以上高温萌发的特性与其濒危有较大关系;高效的种子萌发方法可以为岩黄连保护与产业化应用提供有效途径。该研究结果为野生岩黄连的保育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保障,为其大田栽培和产业化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