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6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9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41.
花生四烯酸经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代谢产生的内皮来源超极化因子(EDHF)[表氧化二十烷烯酸(EETs)]对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研究了转染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基因CYPBM3·F87V、CYP2C11OR及CYP2J2产生内源性EETs,通过检测内皮细胞中Bcl-2表达、caspase-3的活性及MAPK磷酸化水平探讨内源性EDHF的内皮细胞保护效应及其抗TNF-α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原代培养的牛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转染CYP450表氧化酶基因24h后,加入TNF-α作用一定时间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Bcl-2的表达,MAPK磷酸化水平,同时测定caspase-3的活性。结果显示转染表氧化酶基因能抑制TNF-α诱导的时间依赖性Bcl-2下调,抑制Caspase-3的激活。TNF-α使细胞内磷酸化MAPK水平呈时间依赖性减低,转染表氧化酶基因后细胞内的磷酸化MAPK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因此,转染表氧化酶基因CYPBM3·F87V、CYP2C11OR以及CYP2J2使内皮细胞产生内源性EETs(EDHF)通过激活MAPK(ERK1/2)途径,抑制抗凋亡基因Bcl-2的降解,抑制caspase-3的激活,从而抑制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因而具有内皮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942.
血流剪切力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位于血管壁和血液的界面,直接与血流接触而持续受血流剪切力的作用。血管内皮细胞能感受血流机械力的变化,通过激活相应的信号通路调节血管内皮和平滑肌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发现,血液流动力的形式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本综述将就血流剪切力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互关系及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43.
Wang YQ  Sun FY 《生理科学进展》2007,38(3):202-20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一种重要的血管发育调节因子,最早发现于肿瘤细胞。上世纪90年代,人们发现VEGF在神经细胞上也有广泛表达,并具有神经细胞保护作用。此外,VEGF显著促进成年哺乳动物结构性神经元再生区(constitutive neurogenic regions)和非神经元再生区(non-neurogenic regions)的神经元再生/更新(neurogenesis/regenera-tion),显示了VEGF在神经损伤性及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潜在意义。本文着重讨论VEGF在脑缺血损伤中的神经保护(neuroprotection)和神经修复(neural repair)及其细胞和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44.
摘要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丁苯酞治疗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对血清血红素加氧酶-1(HO-1)、一氧化氮(NO)、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1例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n=71)和单药组(n=70)。单药组给予丁苯酞治疗,联合组在单药组的基础上给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HO-1、NO、VEGF、Ang-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arthel)、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情况及药物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联合组和单药组血清HO-1、NO、VEGF、Ang-1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联合组和单药组血清HO-1、NO、VEGF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且联合组均低于单药组,Ang-1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升高,且联合组均高于单药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联合组和单药组NIHSS、Barthel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联合组和单药组NIHSS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且联合组均低于单药组,Barthel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升高,且联合组均高于单药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替罗非班联合丁苯酞效果显著,可能与其可有效改善血清HO-1、NO、VEGF、Ang-1水平有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45.
动脉脉管系统在静息状态下处于收缩状态,具有一定的血管紧张度。血流增加时内皮细胞通过释放血管内皮舒张因子介导平滑肌舒张来维持正常的血压。当内皮依赖的舒张作用下降时,血流增加会导致局部或全身血压升高,最终引发高血压。内皮功能障碍是高血压的特征性异常变化之一,而一氧化氮(NO)-介导的舒张血管途径被认为对血压调节有重要作用。本文将对正常及高血压状态下NO相关的内皮功能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46.
血管老化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课题.本文综述了血管衰老的主要结构特征、功能改变及其机制的新近研究进展,重点就血管基质变化、内皮细胞衰老/功能失调、内皮祖细胞衰竭以及细胞间通讯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47.
目的:了解运动训练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骨骼肌血管调节因子的影响,探讨运动降压的机制。方法:原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R-C)和训练组(SHR-T),配对正常血压大鼠对照组(WKY-C)(n=7)。SHR-T进行10周游泳训练,每周训练5 d,每天运动1次,第1周每次运动40 min,第2周50 min,第3周增加到60 min后保持不变,直至训练完毕。SHR-T训练结束24 h后大鼠全部处死并提取比目鱼肌,RT-PCR和免疫印迹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指标。结果:与WKY-C比较,SHR-C骨骼肌VEGF、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训练前SHR-C、SHR-T两组血压显著性高于WKY-C(P〈0.01);训练结束后,与SHR-C比较,SHR-T血压显著性降低(P〈0.05),心率降低更加显著(P〈0.01),VEGF mRNA及蛋白、VEGFR2、eNOS均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氧运动训练能明显降低高血压大鼠血压,促进骨骼肌VEGF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同步提高VEGFR2、eNOS蛋白含量,血管生长因子水平增加有利于血管生成并产生降压效应。  相似文献   
948.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脂饮食对慢性低氧SD大鼠肺组织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一氧化氮(NO)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常氧组(N组,南京,海拔10 m)、低氧组(H组,低压氧舱,模拟海拔5 000 m)和低氧联合高脂饮食组(H+HFD组,低压氧舱,模拟海拔5 000 m),经普通饮食或高脂饮食5周后,留取外周血和肺组织标本,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静脉血血红蛋白(Hb)浓度,WST-1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TBA比色法检测血浆丙二醛(MDA)含量,终点法和直接检测法检测血脂含量,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肺组织eNOS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eNOS蛋白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肺组织NO代谢产物硝酸盐/亚硝酸盐(NOx)水平。结果:低氧组大鼠肺组织中eNOS mRNA及蛋白水平及NOx含量明显低于常氧组,而低氧联合高脂饮食组上述三项指标水平明显低于低氧组(P〈0.05);低氧联合高脂饮食组血浆SOD活力低于低氧组,血浆MDA含量、总胆固醇(TCH)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明显高于低氧组(P〈0.05)。结论:慢性低氧降低大鼠肺组织eNOS/NO水平,高脂饮食进一步降低低氧大鼠肺组织eNOS/NO水平,减弱其对肺组织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血脂异常及氧化—抗氧化状态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949.
目的:研究肾上腺髓质素2(ADM2)拮抗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发挥舒张血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8只180~200 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6):对照组、AngⅡ(150 ng/(kg·min))组和AngⅡ(150 ng/(kg·min))+ADM2(500 ng/(kg·h))组,采用皮下埋植微量渗透泵的方法给药。2周后颈动脉插管法测量大鼠血压,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含量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性。DHE染色法检测大鼠动脉壁活性氧产生。制备大鼠离体血管环,观察ADM2的舒血管作用。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A.hy 926,用DCFH-DA荧光探针检测AngⅡ和ADM2对血管内皮细胞活性氧释放的影响。结果:与AngⅡ组相比,ADM2显著降低了大鼠血压,血浆中eNOS活性提高、NO含量增加,血管壁活性氧产生减少。ADM2呈浓度依赖性和内皮依赖性舒张血管环,并明显抑制了AngⅡ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活性氧产生。结论:ADM2可能通过拮抗AngⅡ诱导的血管内皮氧化应激效应,改善内皮功能,发挥舒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0.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鉴定SD大鼠骨髓MSCs、绿色荧光蛋白腺病毒标记MSCs细胞。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C组)8只、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组(HPH组)8只,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同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MSCs组)24只,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同时携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MSCs移植组(VEGF+MSCs组)24只。采用常压间歇低氧法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干细胞转染并行干细胞移植。观察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计算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肺小动脉形态结构改变,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干细胞移植7d,14d,28d时腺病毒转染荧光标记的MSCs在肺小动脉分布及表现。结果:NC组28d时mPAP(mmHg)为15.5±1.5,而HPH组、MSCs组及MSCs+VEGF组分另q为26.1±1.9、21.6±2.7及20.1±2.9,均明显高于NC组(P〈0.01),但MSCs组及MSCs+VEGF组较HPH组明显下降(P〈0.01),MSCs组与MSCs+VEGF组无明显差别。NC组28d时RVHI为0.28±0.02,而HPH组、MSCs组及MSCs+VEGF组RVHI分别为0.43±0.07、0.34±0.03及0.35±0.01,均明显高于NC组(P〈0.01),但MSCs组及MSCs+VEGF组较HPH组明显下降(P〈0.05),MSCs组与MSCs+VEGF组无明显差别。HPH组28d时,肺小动脉管壁明显增厚,管腔明显狭窄、闭塞,内皮细胞不完整,而MSCs组血管壁较HPH组变薄,管腔通畅,内皮细胞完整性改善,MSC8组及MSCs+VEGF组的表现改变不明显。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改善肺小动脉血管重塑,从而部分逆转HPH的进程;而将VEGF与MSCs联合移植并未提高单纯MSCs移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