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探明刺苍耳(Xanthium spinosum L.)各时期(幼苗期、花蕾前期、成熟期)的化感作用, 采用生物测定法研究刺苍耳各时期水提液对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 L.)、莴苣(Lactuca sativa L.)、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金狗尾草(Setaria glauca L.)4 种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1)刺苍耳成熟期全株水提取液对小白菜根长、苗高的影响表现为“低促高抑”的效应; 当水提液浓度为10 mg·mL-1 时, 对小白菜、莴苣、黑麦草、金狗尾草的根长和苗高生长抑制率分别在39.25%-69.43%和13.17%-58.02%之间。(2) 刺苍耳花蕾前期全株水提液在同样浓度10 mg·mL-1 时, 对白菜、莴苣、黑麦草、金狗尾草的根长和苗高生长表现出完全的抑制作用, 并且在浓度5 mg·mL-1 时对4 种植物根长的抑制率分别在36.48%-72.71%之间, 远高于刺苍耳成熟期在同浓度下的抑制作用。(3) 刺苍耳幼苗期全株水提液在浓度为5 mg·mL-1、10 mg·mL-1 时对4 种植物表现出了完全的抑制作用。在浓度2.5 mg·mL-1 时, 对4 种植物根长的抑制率分别在52.96%-65.67%之间, 抑制率也远高于同浓度下的刺苍耳成熟期和花蕾前期。刺苍耳各时期的化感作用是客观存在的, 在同样浓度下, 刺苍耳幼苗期水提液对植物的抑制作用强于另两个时期, 可能是由于种子萌发时产生了较多的化感物质, 以便尽早排挤其它伴生植物, 占据生态优势。  相似文献   
92.
2017年11—12月、2018年7—8月、2018年11—12月,在江西老虎脑省级自然保护区开展鸟类资源调查,调查发现该保护区有鸟类17目53科240种。其中,非雀形目16目22科94种,雀形目31科146种。本区鸟类中有留鸟115种,冬候鸟57种,夏候鸟42种,旅鸟26种;古北界87种,广布种22种,东洋界131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31种,列入中国红色名录濒危等级(EN)物种有1种,黄胸鹀Emberiza aureola;易危等级(VU)物种有2种,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白眉山鹧鸪Arborophila gingica;近危等级(NT)物种有19种。中国特有种4种,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a、白颈长尾雉、白眉山鹧鸪、黄腹山雀Parus venustulus。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区鸟类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分别为4.135、0.778,通过与周围包括武夷山、井冈山、齐云山、九连山4个保护区比较,显示研究区域物种种数较高。  相似文献   
93.
植物残体分解在湿地碳循环中起关键作用,受到输入特征(化学性状和物种多样性等)的控制。受水位变化和外来物种入侵影响,洪泽湖湿地植物群落会发生显著变化,进而影响植物残体输入特征。本研究选取洪泽湖湿地中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菰(Zizania latifolia)、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和双穗雀稗(Paspalum paspaloides)4种分布广泛的挺水植物,探究优势种和均匀度变化对其残体质量损失和碳矿化速率的影响。在单种分解模式下,芦苇分解最慢,质量损失和碳矿化常数(k)仅分别为22.2%和5.27×10-4 d-1,而双穗雀稗和喜旱莲子草有着相对高的质量损失(分别为58.4%和50.6%)和k(分别为9.52×10-4和9.10×10-4 d-1)。在混合分解模式下,喜旱莲子草和双穗雀稗占优势的组合有着更高的质量损失(均值分别为41.0%和42.8%)和k(均值分别为8.84×10-4  相似文献   
94.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