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生物膜(Biofilm)是指微生物为适应周围环境,黏附于介质表面并被其自身分泌的胞外基质包裹而形成的一种复杂的、高度异质的聚合结构。生物膜对宿主防御和药物具有很强的抵御能力,使用单一药物防治往往效果不显著,而利用协同作用将不同抗菌药物的优势联合起来用于生物膜的防控则优势明显。重点阐述了抗生素与抗生素、抗生素与中药、抗生素与噬菌体、抗生素与酶的协同作用研究,以期为生物膜的防控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2.
[目的]枯草芽胞杆菌ComQ是一种类异戊二烯生物合成酶.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了ComQ的生物学特性,对comQ基因进行过表达和敲除,构建突变菌,孔板发酵培养验证生物膜形态变化.[方法]运用NCBI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网站里的Protein数据...  相似文献   
93.
环境中生物膜的菌群结构与污染物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膜是细菌最常见的生长方式。结构有序、功能分化的生物膜群落为内部细菌提供在不利环境中生存的庇护,其环境功效也日益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多种环境中微生物与不同材料表面相互作用、进而发展为生物膜的机制;介绍了环境工程领域中生物膜的先锋菌种和菌群结构动态变化;介绍了生物膜在污染环境中的抗逆与降解特性。  相似文献   
94.
余时琛  朱小山  周进  蔡中华 《生物磁学》2014,(6):1001-1004,1008
目的:抗生素耐药性成为了全球性的健康问题。研究发现病原菌的多细胞行为在抗生素的耐药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生物膜),因而通过抑制多细胞行为而控制耐药性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以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为研究对象,考察它的发酵滤液对一种机会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多细胞行为的作用,以期得到一株多细胞行为抑制菌:在不影响Paerugiliosa生长的前提下,抑制生物膜形成、EPS产生以及定向丛集运动,解除保护,减缓扩散,为降低Paemgi—nosa耐药性,增强抗生素作用效果提供可能。方法:采用结晶紫生物膜测定法、蒽酮一硫酸法、平板检测法,探究Pmirabilis发酵滤液对Paemginosa生物膜、胞外多聚物、定向丛集运动和生长的影响。结果:Pmirabilis发酵滤液能显著抑制Paeruginosa生物膜量,在体积百分比浓度为1%时,抑制率可达60.9%。该菌的发酵滤液还能阻碍Paeruginosa的定向丛集运动,减弱它的吸附和扩散运动;同时,也减少了Pacrugillosa胞外多聚物的产量,在滤液体积百分比浓度为1%时,抑制率达到45.9%。更重要的是,固体平板实验证明该发酵滤液对P.aemginosa的生长没有影响。结论:Pmirabilis在不影响病原菌生长的前提下,对病原菌的多细胞行为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其发酵滤液中存在着抑制微生物膜、定向丛集运动等的成分,在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和降低抗生素耐药性方面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5.
为了解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长期住院老年患者感染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特征,本研究收集了2011年9月~2012年8月临床分离自老年病区长期住院患者的52株鲍曼不动杆菌,分析菌株的耐药性、产酶类型、生物膜形成能力及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显示,菌株主要分布在呼吸重症监护室,分离的标本以痰标本为主,占86.54%。52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多重耐药菌株最高,占76.92%。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为30.77%,对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在50%以上。产酶阳性率为82.69%,其中产其他水解酶的菌株最多,占63.46%。生物膜形成的检出率为5.77%。6株广泛耐药菌株共检出9种耐药基因。结果提示,从老年病区长期住院患者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现状严重。因此,医院感染控制应以呼吸重症监护室为重点,同时加强对生物膜阳性菌株所分布病区的耐药性监测和消毒隔离,以预防和控制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危重儿气管导管细菌生物膜对提高病原菌检出率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入住新生儿科需要机械通气的新生儿,根据机械通气的时间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72 h组、73~168 h组及>168 h组,以漩涡振荡器振荡气管导管末端,振荡液培养,与同时送检的深部痰培养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在机械通气时间≤72 h组、73~168 h组中,漩涡振荡器振荡液与深部痰培养的阳性率高度一致,Kappa值分别为0.799、0.710,P值分别为0.000及0.000;在>168 h组中,二者中度一致,Kappa值为0.651,P值为0.001。两种方法分离的菌株以产ESBL酶肺炎克雷伯杆菌最多见,产ESBL酶大肠杆菌次之,两种方法间菌株的构成及耐药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漩涡振荡器法获取气管导管细菌生物膜不能提高机械通气患儿的病原学检测阳性率,对临床用药无明显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7.
目的通过观察鲍曼不动杆菌菌毛,了解菌毛结构在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ICU的医院感染患者的腹腔手术后引流液、痰及呼吸机导管内壁附着物等为材料分离鉴定细菌,制备细菌的电镜标本,通过超微结构观察鲍曼不动杆菌菌体表面的菌毛与生物被膜形成的相关性。结果新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菌体表面存在菌毛,菌毛与生物膜形成过程中的粘附有关。结论菌毛粘附是生物被膜形成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纳米银离子对细菌生物被膜(biofilm,BF)的空间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摇床法,以纳米银离子含量不同的乙烯-醋酸乙烯酯(Ethylene-Vinyl acetate,EVA)塑料为细菌粘附载体,模拟体内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PA)BF形成的微环境,建立体外BF模型;将培养3 d的空白标本分别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下及用FITC-ConA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不含纳米银EVA中BF的形成情况;将生长0.5、1、2、3、5 d的BF模型行SYTO9/PI染色,激光共聚焦扫描电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下摄取不同层面的图像,然后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TCS SP2自身具有的分析软件及ISA分析软件获得PAO1菌株BF的相关空间结构参数定量化数据。结果 (1)运用SEM及荧光显微镜的方法,在以不含纳米银EVA塑料为细菌粘附载体上培养3 d的标本中均观察到流线状的BF形成。(2)激光共聚焦显微镜TCS SP2自身具有的分析软件定量化分析显示,随着时间的延长,各含纳米银离子材料组PAO1菌株BF的平均厚度都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3天组都达最高值;纳米银离子的含量对BF厚度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1,P>0.1),作用时间对BF厚度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85.81,P0.05)。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各含纳米银离子材料组PAO1菌株BF的AP值、ADD值无明显的变化趋势,同一时间组的含有纳米银离子材料组PAO1菌株BF的AP值都高于空白对照组的AP值;同一时间组的含有纳米银离子材料组PAO1菌株BF的ADD值都低于空白对照组的ADD值。各含纳米银离子材料组PAO1菌株BF的TE值随着时间的延长,都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天组都为最高值;同一时间组的TE值随着含纳米银离子的增加都呈降低趋势。结论运用摇床法成功建立了体外PAO1菌株BF模型;纳米银离子对PAO1菌株BF空间结构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
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医院和社区获得性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而且可形成生物膜,从而导致生物膜相关疾病的产生。患者一旦发生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感染,难以彻底治愈。深入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分子机制和调控网络,对寻找有效的防治、治疗药物和手段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就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过程和调控机制的研究近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0.
牙菌斑生物膜是附着于牙釉质表面,由复杂的微生物群落构成的一种聚集体。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与生长对口腔健康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许多研究证实口腔疾病如龋齿和牙周病都与细菌的积累及牙菌斑的形成有关。在牙菌斑生物膜形态建成过程中,牙齿表面最初的定殖菌对生物膜的微生物组成和结构至关重要,这些初级定殖菌决定了后续与之结合形成共生体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不同的微生物组成可能在与生物膜形成相关的口腔病理状况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因此,本文就牙菌斑生物膜的生长及控制进行综述,介绍其微生物的早期定殖和成熟过程、以及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对牙菌斑生物膜的控制,以期为了解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机制及相关口腔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