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1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 毫秒
91.
植物异黄酮是在植物次生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多酚混合物。其对植物自身防御病虫害和诱导根瘤形成以及人类预防或治疗激素相关的多种疾病都有作用。异黄酮合成的关键酶是异黄酮合酶(isoflavone synthase,IFS)。本文就异黄酮的代谢途径、IFS催化机制、基因克隆和转基因的研究进展作简单介绍,并讨论了IFS基因与根瘤菌之间可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92.
"雄性早现"(protandry)是指雄性相对于雌性更早进入繁殖状态或更早到达繁殖地的现象.该文针对候鸟的雄性比雌性在春季时更早到达繁殖地这一现象,介绍了雄性早现的6种假说,即等级优势(rank advantage)假说、敏感性(susceptibility)假说、限制性(constraint)假说、交配机会(mate opportunity)假说、等待代价(waiting cost)假说和配偶选择(mate choice)假说,并通过近年来的研究证据阐述了上述假说对解释候鸟雄性早现的适用性.此外,对鸟类雄性早现未来研究中可能的热点问题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93.
长爪沙鼠冷驯化过程中甲状腺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22℃室温中的长爪沙鼠血清T3和T4浓度较低,肝脏和褐色脂肪组织(BAT)的T45'-脱碘酶活力也较低。冷暴露(4℃)1d 后,血清T3与T4浓度迅猛增长,随后1-4周的冷驯化中,T3缓慢上升,T4逐渐下降,肝脏和BAT 的T45'-脱碘酶活力变化与血清T3和T3\T4变化一致。表明冷驯化激活了甲状腺功能,激活了外周组织中的甲状腺激素代谢。  相似文献   
94.
转基因通过基因漂移可以渐渗到作物的野生近缘种,由此而导致的环境风险是全球广泛关注的生物安全问题.有3个关键因素可以决定环境风险的程度:特定空间距离的转基因漂移频率,转基因在野生近缘种中的表达水平,以及转基因为野生近缘种群体带来的适合度效应.本文将根据现有研究结果,从上述3方面对转基因漂移到非转基因栽培稻、杂草稻和野生稻造成的潜在环境影响进行回顾.栽培稻品种之间的基因漂移频率很低,可以通过空间隔离或其他方法使其降低到可忽略的水平.在共同分布的环境中,栽培稻基因(包括转基因)向杂草稻和野生稻的漂移不可避免.尽管抗虫转基因(Bt或Bt/CpTI)在栽培稻和野生近缘种杂交后代中可以正常表达,但由于在低虫压环境中,抗虫转基因不会明显改变野生近缘种的适合度,抗虫转基因漂移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十分有限.因此对基因漂移而言,抗虫转基因栽培稻的商品化种植应该比较安全.然而,抗除草剂转基因渐渗到杂草稻或野生稻会改变群体的适合度,可能会引起不可预测的环境后果.  相似文献   
95.
本文观测了慢性氨暴露对中华鳖(Pelodiscussinensis)幼鳖血浆总氨氮、皮质酮浓度及与氨代谢有关的酶活性的影响。将中华鳖暴露在总氨氮(TAN)浓度为32.4、57.6、83.5mg/L(分别记为1、2、3组)的水环境中饲养42d,以自然晾晒脱氯自来水饲养组为对照(记为0组),pH值控制在7.80-7.85。检测氨暴露2、4、8、24、48h、42d后血浆TAN与8、24、48h、42d后皮质酮浓度,42d后肝、肌肉与脑中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synthetase,GS)、谷氨酸脱氢酶(Glutamatedehydrogenase,GDH)的活性以及特定生长率(Specificgrowthrate,SGR)的变化。结果表明:0、1组血浆TAN随时间没有明显变化,2、3组血浆TAN随时间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分别在8h和48h达到峰值,42d时各组间血浆TAN没有显著差异。氨暴露显著影响暴露初期血浆皮质酮水平,暴露后24h,1、3组血浆皮质酮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42d后除2组外其他组间无显著差异。4组之间肝、肌肉和脑中GS活性均没有显著差异,肝和肌肉GDH(氨化和去氨化方向)活性也没有显著差异。各暴露组脑GDH活性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但各处理组间氨化和去氨化方向脑GDH酶活差异显著。42d饲养期间各处理组SGR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6.
白马鸡繁殖早期栖息地选择和空间分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贾非  王楠  郑光美 《动物学报》2005,51(3):383-392
2003年1-6月和2004年4-6月考察了分布于四川省稻城县著杰寺周围的白马鸡(Crossoptiloncrossop-tilon)种群,分析繁殖早期白马鸡繁殖对的栖息地选择和空间分布特征。雌雄个体配对前,对整个研究区域进行系统取样并测量若干环境变量的参数。配对后,利用随机样线调查繁殖对出现的位置和数量。有繁殖对出现的栅格定义为探测栅格,反之为非探测栅格。水源距离、灌木盖度、灌木高度和草本高度等变量在探测和非探测栅格间差异显著。将显著差异变量及这些变量间的一级互作经单变量逻辑斯蒂回归进行筛选,以保留变量为自变量进行向前筛选的逐步逻辑斯蒂回归,最后选择具有最小AICC值的回归等式为最佳的回归模型。模型表明繁殖对的栖息地选择与水源距离负相关,与灌木盖度正相关。2004年进行了重复调查,获得实际的探测和非探测栅格与模型预测值之间无显著差异。计算繁殖对在0°(东-西),45°(东北-西南),90°(南-北)和135°(西北-东南)4个方向上的变异函数。结果表明:繁殖对的方向性变异函数可用球状模型来拟合,拟合曲线和实验曲线间的拟合程度达到显著水平,繁殖对呈明显的各向异性聚集分布[动物学报51(3):383-392,2005]。  相似文献   
97.
马鸡属鸟类的系统发育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鸡属(Crossoptilon)为我国鸟类的特有属,隶属于鸡形目(Galliformes)雉科(Phasianidae)(郑作新等,1978)。其中褐马鸡(C.mantchuricum)为我国Ⅰ级重点保护动物和全球易危物种,藏马鸡(C.harmani)、白马鸡(C.crossoptilon)及蓝马鸡(C.auritum)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郑光美、王岐山,1998;I-UCN,2004)。就分布而言,藏马鸡生活于喜马拉雅山东北麓和念青唐古拉山之间;白马鸡见于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西藏东部以及青海南部;蓝马鸡分布于青海东部、东北部、甘肃西北部及南部、四川西北部以及宁夏贺兰山地;褐马鸡分布于山西西北部、陕西省黄龙山、河北西北部及北京门头沟地区(郑作新等,1978;徐振武等,1998)。  相似文献   
98.
农业生态系统中天敌多样性的保护和维持是当前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作者对江苏通州市1970’s后期到1980’s前期和近年(2003~2004)棉田中捕食性节肢动物的多样性作了比较研究。调查表明,1970’s后期到1980’s前期,通州市棉田生态系统中常见的捕食性节肢动物的主要优势种维持在10余种。2003~2004年,在同一区域,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棉田的天敌物种多样性锐减,仅有龟纹瓢虫、草间小黑蛛等少数几类天敌。对棉田天敌的物种多样性锐减的原因作了初步的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99.
山西芦芽山褐马鸡越冬栖息地选择的多尺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998~2000年在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对褐马鸡的越冬栖息地选择进行了研究。采用4种空间尺度(10m、100m、300m和距离尺度),对影响褐马鸡越冬栖息地选择的主要因子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建立了褐马鸡越冬栖息地选择的逻辑斯谛回归模型。在300m尺度上.活动点和非活动点的生境类型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灌木林和草丛等。活动点周围针叶林面积显著高于非活动点(F=-3.116,P=0.002),虽然针阔混交林在两者中的面积比例都较小,但活动点周围针阔混交林的面积明显地低于非活动点(F=-2.255,P=0.024).在灌木林和草丛的面积上两者无显著差异。这表明褐马鸡在300m尺度上喜欢活动于针叶林较多的地域,由于冬季针阔混交林不如针叶林能提供很好的隐蔽条件,褐马鸡避免选择针阔混交林;在100m尺度上,活动点和非活动点的生境类型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草丛,无灌木林生境,活动点的针叶林面积明显地高于非活动点(F=-2.931,P=0.003)。这表明褐马鸡在100m尺度上虽然倾向于选择针叶林,但对其它类型的生境如针阔混交林和草丛是可以利用的,这可能与其广泛取食活动有关。褐马鸡大尺度上的隐蔽条件满足以后,在小尺度上主要是为了获取更为丰富的食物。在距离尺度上活动点距居民点的距离、距道路的距离显著大于非活动点(F=15.621;6.048,P=0.000;0.018)。通过逐步逻辑斯谛回归分析,发现距灌草丛的距离、距居民点的距离、100m范围内针叶林的面积、树高以及食物的丰盛度是冬季褐马鸡栖息地选择的重要因子。以另外一个研究地收集的数据对所建立的栖息地选择模型的可靠程度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地对褐马鸡的越冬栖息地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00.
黄眉姬鹟种组的鸣声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雁云  王宁  张洁  郑光美 《动物学报》2006,52(4):648-654
黄眉姬鹟种组包括白眉姬(Ficedulazanthopygia)和黄眉姬(F.narcissina)。对于该种组内有关类群的分类地位,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对有分类争议种(亚种)的领域歌曲(录自48只雄鸟)进行了分析,从领域歌曲分化的角度探讨了各种(亚种)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白眉姬鹟领域歌曲中,句子的结构、单支歌曲的时间和频率特征与其他类群差异显著,为该种组中最独特的一个类群,鸣声的分化支持其为一个独立的种;羽色明显不同的黄眉姬elisae亚种和narcissina亚种,其领域歌曲的差异也非常显著,已经明显地形成2个独立进化的单元,黄眉姬elisae亚种应为一个独立的种———FicedulaelisaeWeigold,1922;羽色上差异明显的elisae的亚成体和成体的鸣唱非常相似,在各个主要特征上均无明显差异,表明亚成体在发声方面的发育已接近成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