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8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镉对尖紫蛤抗氧化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镉(Cd2+)对尖紫蛤消化盲囊和鳃抗氧化酶的毒性影响程度,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d2+(0.005、0.05、0.5 mg/L)在不同暴露时间(24h、72h、120h)对尖紫蛤鳃和消化盲囊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d2+浓度为0.005 mg/L时,在整个实验期间Cd2+对消化盲囊和鳃内的SOD、CAT、GSH-PX活性并无显著影响。在Cd2+浓度为0.05 mg/L和0.5 mg/L时,SOD、CAT、GSH-PX在鳃和消化盲囊中的活性都呈现出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关系。在0.05 mg/L暴露时,鳃和消化盲囊中的SOD、CAT和GSH-PX的活性随时间逐渐增强,在72h时达到最大值,但在120h时略有降低。在0.5 mg/L暴露时,消化盲囊中SOD、CAT及鳃中CAT活性在24h时上升达到最大值,但鳃中SOD直到72h才达到最大值,并均在120h下降到最低,其中消化盲囊中SOD和CAT活性在120h低于对照组,这可能与消化盲囊对Cd2+的敏感性高于鳃有关。在0.5 mg/L暴露的鳃中,GSH-PX在24h、72h活性并不上升,在120h甚至低于正常水平,0.5 mg/L暴露的消化盲囊中,24h时迅速增高,然后逐渐下降到正常值。这可能与Cd2+结合了GSH-PX的活性中心,降低了GSH-PX的活性有关。与3种酶活性随着时间延长和剂量的增加,酶活性会降低的变化趋势不同,鳃和消化盲囊中的MDA的含量随时间延长和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不出现下降,这表明尖紫蛤鳃和消化盲囊中的MDA含量可以灵敏的反映机体内的氧化损伤程度,但不能敏感的反映水体中Cd2+的污染情况。  相似文献   
92.
目的研究玉屏风加苍耳子散加减方(YCD)对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2019年我院3~6岁11例RRTI患儿,随机分为YCD治疗组6例,泛福舒(OM-85)治疗对照组5例,分别收取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和治疗3月的粪便,同时选取同年龄段的44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并收取粪便。所有标本进行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YCD和OM-85治疗RRTI患儿病情变化与肠道菌群变化的相关性并预测菌群功能。结果 YCD治疗RRTI患儿4周至3月的疗效好于OM-85(P<0.05)。RRTI患儿与正常儿童的肠道菌群组成结构有显著差异(P<0.001)。RRTI患儿肠道菌群在治疗前后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高于正常儿童(P> 0.05),但治疗后的组间差异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YCD治疗前后的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属、嗜血杆菌属、梭菌ⅩⅣa属、副拟杆菌属、芽殖菌属的相对丰度变化与YCD疗效规律协同并与功能代谢通路相关(r>0.5,P<0.001)。其中,拟杆菌属、副拟杆菌属和芽殖菌属分别为治疗4周和3月的核心菌属。结论 YCD可以调节RRTI患儿肠道菌群失衡来改善患儿病情,尤其在疾病后期为RRTI患儿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3.
综合三江平原湿地不同层次、不同维度的生物多样性特征,在系统保护规划方法(Systematic Conservation Planning,SCP)框架下,以集水区为规划单元,计算研究区域不可替代性指数,确定高保护价值网络体系,通过保护空缺分析对现有保护网络进行优化,并评估优化体系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三江平原湿地高保护价值区域的分布呈现沿河流分布的特点;现有保护区中湖泊和目标物种的保护状态比较好;保护网络体系优化后,沼泽湿地在保护网络中的比重由22.88%重增加到50%以上;河流湿地由16.20%增加到33.92%;地下水资源在现有保护网络中的比重非常低,仅为2.01%,优化后保护网络中保护比重增加到12.05%,因此在今后的保护区规划中,应该重视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另外本研究结合生态脆弱性对高保护价值的空缺设计3个情景方案,并根据生态威胁的种类和强度提出各优先保护方案的保护建议,为保护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4.
目的:研究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s,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s,CIK)联合化疗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DC-CIK联合小剂量HAG治疗23例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评分为高危(中危Ⅱ及高危组),经过中位3(2~5)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完全缓解者(CR)14例,部分缓解者(PR)4例,血液学改善(HI)2例,未缓解者(NR)3例,总有效率86.95%,CR率为60.87%,疗效维持中位时间为6(4.0~8.0)个月,其中11例转为急性白血病,中位转白时间12.5(7.0~18.0)个月,17例死亡,1年生存率为52.5%,2年生存率为26.09%,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非感染性发热。中危Ⅱ组和高危组CR率和转白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3名患者输注DC-CIK 2周后外周CD3+、CD4+、CD8+、CD3+CD56+淋巴细胞与输注前无明显差异,但1个月时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DC-CIK免疫治疗与化疗联合应用于老年高危MDS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从小鼠骨髓中分离、培养、诱导分化及鉴定两种内皮祖细胞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接种于内皮祖细胞条件培养基,通过贴壁培养法培养出早期内皮祖细胞和晚期内皮祖细胞,并在0 d、6 d、10 d流式鉴定早期内皮祖细胞,在第8周流式鉴定晚期内皮祖细胞。结果:通过体外贴壁扩增培养,从小鼠骨髓细胞中成功培养出EEPC(早期内皮祖细胞)和EOC(晚期内皮祖细胞),表达CD34+/CD133+/VEGFR2+的EEPC比例从最初的0.08%能够增长至70%;EOC大约出现于3-4周,5-8周时呈现指数增长,具有典型的内皮细胞鹅卵石样形态,表达CD31、VEGFR2等内皮细胞表面标志而不表达CD34、CD133等干细胞表面标志。结论:确立了内皮祖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和诱导分化的实验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采用PBL和PACS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影像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级临床本科生40人采用传统教学法授课,另40人采用PBL和PACS相结合的教学法授课。课程结束后以考试成绩作为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评价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以调查问卷的方法评价学生对两种教学方法的感兴趣程度,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采用PBL和PACS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的学生与传统教学法相比,理论考试成绩有所提高,但缺乏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分析成绩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显示,PBL和PACS结合的教学方法更受同学欢迎,更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P0.05)。结论:采用PBL和PACS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值得在教学中应用。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毛蕊异黄酮促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的机制。方法:MTT检测低、中、高(10μM,50μM,100μM)剂量的毛蕊异黄酮对细胞活力的影响;Tunel检测毛蕊异黄酮对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SIRT1,p53和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表达;Real-time PCR检测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毛蕊异黄酮能够剂量依赖性地降低细胞活力,100μM剂量组的毛蕊异黄酮显著地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并降低SIRT1,增加p53和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表达。SIRT1抑制剂烟酰胺(Nicotinamide,NAM,300μM)组与毛蕊异黄酮处理组相比显著地抑制SIRT1的蛋白表达,p53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增加;SRT1720(SIRT1特异性激动剂)与毛蕊异黄酮共孵育组逆转SIRT1蛋白表达,降低p53和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水平。结论:毛蕊异黄酮促进肿瘤细胞MCF-7的凋亡,部分可能是通过降低SIRT1的表达水平,从而增加p53和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表达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8.
自然条件变化和人类活动不仅加剧了土壤酸化,扩大了酸性土壤面积,而且严重影响了土壤氮循环。氨氧化过程作为硝化作用的限速步骤,是全球氮循环的核心环节,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探究酸性土壤氨氧化作用及其功能微生物对完善氮循环机制和促进土壤养分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综述了土壤中氨氧化代谢途径,对比了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 AOB)、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 AOA)和全程硝化菌(complete ammoniaoxidizers,Comammox)对酸性土壤氨氧化作用的相对贡献,分析了微生物内源功能差异及pH、底物浓度等外部环境因素对氨氧化微生物丰度、活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最后对氨氧化微生物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酸性土壤氨氧化作用研究和微生物修复技术应用与实践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9.
【背景】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 AM)真菌能够和大多数植物形成互利共生体系,以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抗逆能力,在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但AM真菌的繁殖技术限制了其应用。【目的】构建AM真菌的高效繁殖体系。【方法】于温室盆栽条件下,将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接种于由3种寄主植物高粱(Sorghum bicolor)、玉米(Zea mays)、红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与5种培养基质(沸石、河砂、草炭、珍珠岩和蛭石)构建的4种繁殖体系中进行培养。研究不同繁殖体系对根内根孢囊霉侵染程度、产孢量的影响;然后利用高粱接种扩繁的菌剂进行AM真菌侵染能力的测定以验证其扩繁效果;最后基于筛选出的最优扩繁条件探讨对其他种类AM真菌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iodeoglous etunicatum)、地表多样孢囊霉(Diversispora versiformis)和脆无梗囊霉(Acaulospora delicate)的扩繁效果。【结果】基质为河砂+蛭石+草炭(体...  相似文献   
100.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银杏萜内酯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典鹏  方宏  梁小燕  陈海珊  文永新   《广西植物》1999,19(3):282-284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银杏叶及提取物中银杏内酯中A、B、C和白果内酯的含量。采用C18分离柱,示差检测器,甲醇:水(33:67)为流动相,方法回收率平均达97%以上,变异系数(CV)为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