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5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研究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采用VIKET Compact 2 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32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13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80%,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高达78.1%和71.9%,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31.3%,多粘菌素B抗菌活性最好,耐药率0%。检出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头孢菌素酶(AmpC)耐药基因,未检出金属β-内酰胺酶(MBLs)耐药基因。32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TEM基因均阳性,17株检出PER基因,29株检出ADC基因。有16株菌同时携带TEM、PER、ADC基因。结果表明,同时携带TEM、PER、ADC基因是安徽医科大学解放军174临床学院鲍曼不动杆菌产生多重耐药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2.
为研究黄绿卷毛菇群体遗传结构,以青海、西藏、四川3个省份的10个地理群共91个样本黄绿卷毛菇为实验材料,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测定和分析所有样本的LSU和ITS序列。结果显示:1 995bp的LSU和ITS基因序列共有8个变异位点,得到20个基因型。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分别为0.538±0.026和0.00029±0.00002;青海玉树和青海兴海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分子变异分析结果表明黄绿卷毛菇群体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75.70%),种群间遗传分化较大。系统进化树结果也表明,10个地理群分成2个支系,黄绿卷毛菇群体存在明显的地理结构。中性检测结果进一步证实,黄绿卷毛菇群体有着复杂的群体历史,曾发生过种群数量扩张,近期种群数量正在衰减。  相似文献   
93.
目的:获取GEBP11(肿瘤血管靶向肽)三聚体,即2PEG-(GEBP11)_3,以期提高GEBP11短肽的受体亲和力及特异性、血液循环。方法:通过PEGylation和多聚化修饰合成2PEG-(GEBP11)_3,通过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与胃癌细胞SGC7901体外共培养以获的胃癌血管内皮细胞的部分特性,在对两者进行结合特异性的检验。结果:成功获取2PEG-(GEBP11)_3;GEBP11和2PEG-(GEBP11)_3的IC50值分别为451.7±3.8,52.6±3.4 nmol/L(n=3),三聚体GEBP11短肽的受体结合活性几乎是单体的10倍。结论:细胞竞争性结合实验和放射自显影提示2PEG-(GEBP11)_3与Co-HUVECs的亲和力高于单体,且标记过程对GEBP11短肽与Co-HUVECs的亲和力无明显影响,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单用阴道超声(TVS)、子宫输卵管造影(HSG)、超声子宫水造影(SIS)以及三种方法联合诊断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息肉(EP)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6例行宫腔镜联合诊刮或病检的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各种检查方法对EP的筛查结果,评价各种检查方法的真实性、可靠性以及预测值。结果:206例不孕症中,共确诊EP患者60例,阳性率29.1%。三种检查方法中,TVS的灵敏度最高(70.0%),特异度最低(73.3%),漏诊率最低(30.0%),误诊率最高(26.7%),正确诊断指数最高(43.3%),阴性似然比最小(0.409),阴性预测值最高(85.6%);SIS检查的灵敏度最低(38.7%),漏诊率最高(61.3%),但是特异性最高(93.3%),误诊率最低(6.7%),阳性似然比最大(4.284),阳性预测值最大(66.6%),正确诊断指数最低(32.0%);HSG检查的上述各项评价指标均介于TVS和SIS之间。TVS和SIS与金标准的符合率低,Kappa值均小于0.4;HSG符合率最高(86.2%),Kappa值0.647。三种检查联合诊断的灵敏度89.3%,漏诊率10.7%,特异度91.4%,误诊率8.6%,正确诊断指数80.7%,阳性似然比10.384,阴性似然比0.117,符合率89.3%,Kappa值0.792,阳性预测值83.3%,阳性预测值94.6%。结论:对于宫腔可能存在内膜息肉的不孕症患者,单一采用阴道超声检查、子宫输卵管造影或超声子宫水造影方法的灵敏度均较低,漏诊率高,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较差,而三种方法联合用于诊断不孕症患者EP的真实性、可靠性及预测值均较好。  相似文献   
95.
炎症反应过程中有效控制巨噬细胞一氧化氮(niric oxide,NO)的过度分泌和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对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过度活化和巨噬细胞介导的急性炎症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该研究检测了以5,8-二甲氧基-1,4-萘醌(5,8-dimethoxy-1,4-naphthoquinone,DMNQ)为中间体,通过有机合成反应获得的6种新萘醌类衍生物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分泌和细胞内ROS水平的抑制效果及其机理。结果显示,在6种新合成的化合物中,2-环戊氨基-5,8-二甲氧基-1,4-萘醌具有明显抑制RAW264.7细胞NO分泌和细胞内ROS水平的效果,同时不影响细胞的吞噬能力。另外,通过对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分析发现,#6化合物能够有效地抑制ROS依赖性的ERK和JNK磷酸化水平,最终发挥降低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分泌和i NOS蛋白质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
钓取抗人肿瘤坏死因子-α(hTNF-α)抗体Z12重、轻链可变区(VH, VL)基因, 根据其氨基酸序列, 运用同源模建方法分别模拟VH和VL结构域的空间构象, 并搭建Fv片段的整体三维结构, 利用分子对接方法建立Fv/hTNF-α作用的复合物模型, 据此模型推测Z12抗体识别的表位为hTNF-α141~146位. 将hTNF-α分为N端1~91和C端92~157两段进行原核表达, 检测结果表明Z12抗体识别的抗原表位位于hTNF-α C端92~157区, 初步证实预测结果可靠. 进一步的实验研究表明, 当把hTNF-α141~146位氨基酸缺失后, Z12抗体识别该缺失体的能力几乎丧失, 提示此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141~146位氨基酸残基.  相似文献   
97.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 4A(eukaryoticinitiationfactor 4A ,eIF 4A)是DEAD盒蛋白家族的ATP依赖性的RNA解旋酶类中的一个原型成员 .它在真核细胞的蛋白质合成的起始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通过PCR扩增和放射探针杂交相结合的方法筛选食蟹猴疟原虫 (Plasmodiumcynomolgi)的cDNA文库 ,克隆了一个eIF 4A同源蛋白的完整cDNA序列 ,命名为CH1F .CH1F全长 1 75 3bp ,包含一个1 1 97bp的完整阅读框 ,推测编码一个由 398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 .对CH1F的蛋白序列用BlastP进行搜索和分析 ,提示它应该是DEAD盒家族的一个eIF 4A同源蛋白 ;用DNAStar将其与许多典型的DEAD盒蛋白序列进行比对分析 ,结果显示 :比起其它的DEAD盒蛋白 ,它与eIF 4A或eIF 4A的同源蛋白具有更高的同源性和更多序列上的相似结构域 .将包含完整阅读框的片段亚克隆进表达载体pET 2 8a (+) ,在大肠杆菌DH5α中表达 ,产生的融合蛋白大小在 4 5kD左右 .对该融合蛋白进行纯化、重新折叠和初步鉴定 .ATP酶活性检测显示 ,该融合蛋白只有很低的ATP酶活性 ,而且它的ATP酶活性似乎不依赖于核酸底物 .对这一检测结果给出 3种可能的原因 .这一检测结果与根据序列分析得到的推论———CH1F蛋白可能是一个eIF 4A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98.
论文描述的三分贝类化石标本发现于江西省玉山县祝宅和马鞍山地区的三衢山组中,新种Zhuzhaiia transitense gen.et sp.nov,的特征是贝体大,两壳近等大,光滑;假铰合面大;腹内肌痕台悬空,无中板;背内肌痕台也悬空,腕腔中部有内向隆起,文中讨论该种的分类位置,根据假铰合面和肌痕台的特征,在总体上可以归入三分贝类,但发育了三分贝科没有的一些特征,如两壳近等大,肌痕台完全悬空,有简单的铰齿和铰窝,所以作者另立新科Zhuzhaiidae fam.nov.,Costitrimerella Rong et Li,1993属的一些特征,如其背壳内肌痕台前部悬空,无中板支持,似乎显示从三分贝科到新科的过渡性质,而新科在许多特征上也显示了从三分贝类到五房贝类的一些过渡性质。  相似文献   
99.
100.
紫菀中三萜及甾体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紫菀(Aster tataricusL.f.)的根及根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经IR、NMR、MS、X-ray单晶衍射等波谱方法分别鉴定为紫菀酮(shionone)(1)、木栓酮(friedelin)(2)、表木栓醇(epi-friedelanol)(3)、蒲公英萜醇(taraxerol)(4)、α-菠甾醇(-αspinasterol)(5)、二十二碳酸(decosanoic acid)(6)、豆甾醇(stigmasterol)(7)、β-谷甾醇(-βsitosterol)(8)、α-菠甾醇--βD-葡萄糖苷(-αspinasterol--βD-glucoside)(9)、豆甾醇--βD-葡萄糖苷(stigmasterol--βD-glucoside)(10)、胡萝卜苷(daucosterol)(11)。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获得,化合物5,9,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活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紫菀酮(1),表木栓醇(3)可显著抑制氨水所致小鼠咳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