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4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929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鄂尔多斯高原西部几种荒漠灌丛群落种间联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PC、PCC、AC、X2和r等公式对鄂尔多斯高原西部5种典型荒漠灌丛群落种间联结系数的求算,通过这些种间的相互关系,阐述了这些物种对生境要求的差异和分布特点,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与建立在种群关系基础上的荒漠植被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2.
研究表明,在福建尤溪,北纬25.8-26.4度,东经117.8-118.6度区域内,从640m-840m的中、高海拔稻区,稻秆潜蝇第二代幼虫化蛹以历期为主,水稻抽穗时幼虫历期天数不到则不会化蛹,而水稻齐穗后未化蛹的幼虫,一部分因无食料被逼外爬不能成蛹,大部分老熟幼虫能缓慢兑变成蛹,但多因化蛹迟,水稻收割前来不及羽化,而不能成为有效虫源。应用生态学方法,推广旱育秧提早播种,统一调整控制单晚抽穗成熟时间,并延时早收割,创造不利第二代幼虫化蛹和蛹羽化的稻田生境,使第三代越冬虫口自然大幅度锐减,是断源治本最经济,安全,有效的生态控害新途径。  相似文献   
93.
用硅藻计于1990年采集珠江广州河段的9个采样点的附着硅藻群落.共得硅藻24个属,170个分类单位,其中,适腐性种8个,广腐性种84个,仍腐性种78个.群落相似性聚类分析表明,位于前、后航道中部的员村(st3),新造(st8),沙浴村(si10)三点的硅藻群落结构是为相似,向上,下游相似性逐渐减小.用硅藻群集指数(DAIpo)和河流污染指数(RPId)对各采样断面的水质进行分析表明:大盛(st12)和莲花山(st5)两点受污染最轻,属β-寡污带,黄沙点(st2)污染最严重,属α-中污带.对照点鸦岗(St1)也受到一定的污染,属α-寡污带,其它点的污染程度在α-寡污带与β-中污带之间.DAIpo值与BODS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r=0.86).珠江广州河段的前、后航道的污染程度相差不大(RPId=56.42,56.26),均属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94.
何勇 《生命世界》1998,(6):14-15
黄连,是极负盛名的中药材,其主要来源于毛茛科黄连属的黄连(Coptischinensis)、三角叶黄连(C.deltoidea)、峨眉野连(C.omeiensis)及云南黄连(C.teta)的根茎。由于黄连的药用价值高,应用普遍,经历代的大量采挖,野...  相似文献   
95.
 蓝藻地衣是附生植物类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环境监测和养分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研究在云南哀牢山亚热带森林系统的2种原生和6种次生森林群落中, 以粉缘绵毛衣(Leioderma sorediatum)、天蓝猫耳衣(Leptogium azureum)、网肺衣(Lobaria retigera)和双缘牛皮叶(Sticta duplolimbata) 4种常见蓝藻地衣为对象, 共设立120个样地, 调查了它们在3 600株树木0–2 m树干上的分布, 探讨其分布特征及与森林类群、宿主种类以及林龄等生境因子的关系。研究发现4种蓝藻地衣在森林群落间的分布模式明显不同。除双缘牛皮叶的盖度和频度在原生苔藓矮林中最高外, 其他3种蓝藻地衣的最高值均出现于次生林如厚皮香(Ternstroemia gymnanthera)林和滇山杨(Populus bonatii)林中; 而哀牢山地区广布的原生木果柯(Lithocarpus xylocarpus)林中, 4种蓝藻地衣极为少见。4种地衣都能生长于10多个树种上, 但明显表现出对厚皮香、滇山杨和硬壳柯(Lithocarpus hancei)等树种的偏好性, 以及对小花山茶(Camellia forrestii)等的排斥性。森林群落的林龄、胸径、最大胸径、林冠开阔度、基面积、树木密度和树种多样性等因子的变化均对4种附生蓝藻地衣的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但在景观尺度上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在不同森林群落内部却有各自的重要作用。其中, 林龄、林冠开阔度和宿主胸径是影响蓝藻地衣分布的最重要的生境因子。  相似文献   
96.
Tong M  Pan SX  Wang XW  An TH  Feng JC  Meng XX 《动物学研究》2010,31(6):610-616
2006—2008年夏季(7—8月),对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马麝(Moschus Sifanicus)的栖息地特征和夏季生境选择格局进行了研究。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了马麝夏季利用生境样地(n=71)和对照性非利用样地(n=264)间的海拔等17个生态变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兴隆山马麝夏季利用生境的郁闭度[(53.87±3.09)%]和乔木均高[(7.57±0.83)m]均显著大于非利用样地[郁闭度:(49.07±1.66)%,乔木均高:(6.33±0.32)m],喜食植物多度[(12.97±1.80)]株也显著大于非利用样地[(9.61±0.67)株]。此外,与非利用样地相比,兴隆山马麝夏季倾向于选择位于中坡位较陡(67.61%)、距离水源较近(<1000m,77.46%)、隐蔽度(88.73%)和避风性均较好(90%)及距人为干扰较远(>1000m,76.06%)的生境;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72.45%,由乔木胸径和乔木郁闭度变量组成的乔木因子是决定马麝夏季生境选择的首要因素,此外,海拔因子,由地表植被盖度和食物多度组成的食物因子,由灌木盖度、乔木密度和灌木...  相似文献   
97.
流域景观格局变化的河流生物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流域景观格局变化会造成河流生物群落组成、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流域景观格局变化的河流生物响应研究受到重视。本文分析了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对河流生物的影响途径,归纳了流域景观格局变化的河流生物响应研究中选取的指标、方法和研究尺度,总结了主要研究结论。最后,从研究指标和尺度选取、监测点布设等方面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8.
基于遥感与GIS技术,运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表,结合当地粮食产量与粮食平均收购价格,分析了1960—2008年阿克苏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探讨了干旱区跨境河流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的响应.结果表明:研究期间,阿克苏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变化较小,总价值先减后增,沼泽、林地、草地面积的减少是总服务价值减少的主要原因,耕地和水域面积的增加补偿了总价值的部分损失,但损失略大于收益;各项生态功能的服务价值对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贡献大小的等级基本稳定,其中,土壤形成与保护和废物处理功能的贡献率最大;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大小及变化的空间差异较大,以流域下游的变化最频繁.敏感性分析表明,研究区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服务价值指数缺乏弹性,研究结果具有稳健性.  相似文献   
99.
吴欣仪  王蒙  郑希龙  张锐  何松  严岳鸿 《广西植物》2023,43(8):1414-1427
物种的遗传多样性是决定物种适应性和生存能力的关键因素。生境片段化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植物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有着重要影响。水角(Hydrocera triflora)作为一种濒危植物,其遗传多样性状况和濒危机制尚未有报道。该文收集了水角7个种群共计34个样本,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RAD-seq)获得了单核苷酸变异位点(SNP)。通过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分析,并结合种群历史动态分析和不同气候情景下物种潜在分布区预测,探讨了水角的濒危机制。结果表明:(1)水角遗传多样性较低(Ho=0.156 9、He=0.165 4、π=0.186 5),遗传分化系数较高; AMOVA分析表明,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种群内。(2)Mantel检测表明环境距离与遗传距离、地理距离均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P=0.041 2和P=0.008 2。(3)水角的有效种群大小从全新世中期开始持续下降,与琼北火山群的喷发时间一致。(4)与当代气候相比,虽然在未来气候变化下水角的潜在分布区总面积变动不大,但在高CO2排放的情景下,大量的高适生区将会丧失并转化为低适生区,特别是位于马来群岛的适生区几乎完全消失。该研究结果表明,生境片段化导致了水角较低的遗传多样性和有效种群大小的持续下降。因此,自身更新能力低以及人为活动干扰、城市化等不利的环境条件是导致其濒危的主要原因。建议加强对水角的就地保护,采用人工授粉等方法提高其基因流以增加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同时,要着重保护湿地免遭破坏。  相似文献   
100.
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麋鹿种群动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实现麋鹿回归大自然的目标,1993年和1994年,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石首麋鹿保护区)分别从北京麋鹿苑引入麋鹿30头(8♂,22♀)和34头(10♂,24♀)建立了繁殖种群。自2000年6月开始,作者每月一次(7-10d)实地监测石首麋鹿保护区内、外的麋鹿种群动态。到2006年产仔季节结束后,该保护区内的麋鹿种群达522头,2006年产仔前性比为1∶1.22。用指数增长模型拟合种群增长曲线,1998年后石首麋鹿保护区内的麋鹿种群呈指数增长(Nt=84e0.226t),其瞬时增长率为0.226;1998年夏季长江暴发特大洪灾,石首麋鹿保护区内的部分麋鹿逃逸到长江南岸,形成了自然野化麋鹿种群。该自然野化种群比保护区内麋鹿种群增长快,其瞬时增长率达到0.267。湖北石首和江苏大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麋鹿种群的出生率和增长率差异显著,而两地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石首麋鹿保护区内的麋鹿种群年均出生率(26.8%,P=0.010)和年均增长率(21.7%,P=0.038)均显著地高于江苏大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麋鹿种群的年均出生率(21.6%)和年均增长率(17.0%)。由于生境退化和人为干扰,当前石首麋鹿保护区内的麋鹿种群增长已开始出现密度制约迹象,亟待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麋鹿的生存繁衍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